北京晨报:公开发薪的感动与忧虑

1月29日上午,四川眉山城区一工地,2000万新版百元大钞堆放一起,10万扎成一捆,垒成4座“钱山”,其中有1500万是给700多工人的工资。据工地负责人介绍,这是工人们2个月的工资,最多的人领了4万元。上午11时,按照班组开始分发钱,700多名工人数“坨坨”。领到工资的王先生说,平时也每个月在发,但是今天感觉不一样,“年前领到工资很高兴,回家打发娃儿有底气”。(1月31日中国网)

钞票堆成山,农民工兄弟数着“坨坨”领工资——这一幕让人看得分外感动,也使人心中五味杂陈。正如有网友在相关新闻跟帖中所言:这年头,能为农民工按时足额发薪的,似乎就是“中国好老板”。毫无疑问,某些企业之所以搞“公开发薪”,也是为自身大树特树诚信的品牌。不过,这种支付薪水和携带现金的方法既不安全,更是被时代out。

按时足额领到薪酬快乐回家,首先要安全回家。从2007年开始,国家有关部门已开始尝试通过银行卡为建筑工地的农民工发工资。今年1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更是明确要求,在工程建设领域,鼓励实行分包企业农民工工资委托施工总承包企业直接代发的办法。即分包企业负责为招用的农民工申办银行个人工资账户并办理实名制工资支付银行卡,按月考核农民工工作量并编制工资支付表,经农民工本人签字确认后,交施工总承包企业委托银行通过其设立的农民工工资(劳务费)专用账户直接将工资划入农民工个人工资账户。如此操作,既规范了企业支付工资行为、从源头上矫治欠薪顽症,同时为农民工领到血汗钱多加了一道安全锁。张培元

热词搜索: 忧虑 北京晨报

[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