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弹吉他的感觉,这用语言是无法形容的,吉他独特的声音深深地吸引了我。”近日,记者来到随州城区玉石街虹音琴行,见到了我市喜获“全国吉他师资培训大师班”结业证书、被授予“中国吉他专业教师”的王臻。初次看到他,感觉他是一位阳光、帅气、爱笑而略带腼腆的青年。见到记者,他从琴凳起身,挪开了手中吉他,热情地与我们交谈起来。
吉他团队的老师为孩子们上吉他课。 ·记者 陈 琳摄·
A懵懂孩提一把吉他带来的美好记忆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时8岁的小王臻,在随州十字街一家文具用品商店里,被一把小吉他深深吸引,他告诉记者:“那时候我感觉小吉他很奇妙,能发出美妙的声音,那一瞬间心驰神往了。”
王臻说:“我13岁,听到一位大哥哥弹奏《爱的罗曼史》,旋律优美的吉他声,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吉他的喜爱也开始变得一发而不可收拾。我爸爸喜欢拉二胡、小提琴和吹口琴,从小耳濡目染,虽然各种乐器我都懂一些,但唯独对吉他情有独钟。”
从那以后,王臻天天在家练习吉他,照吉他书本上的内容拨弦,模仿书中前辈的演奏指法,并开始在随州寻访吉他老师,学习演奏技巧。王臻说:“为了像大哥哥弹的一样棒,我把自己关在房间,硬着头皮,一个星期足不出户,把 《爱的罗曼史》硬弹了出来。”
王臻回忆道:1986年有很多年轻人学吉他,并且学吉他成为当时一种时尚,那时候吉他还有一个雅号叫做“爱情冲锋枪”,我觉得很有意思。但自学吉他,真的很苦!有一次,坚硬的吉他弦把我的指甲和皮肉都划开了,钻心地疼痛,我只休息了两天,又开始继续练习吉他,爸爸妈妈心疼地不得了,但吉他的魅力,对我来说太大了,实在是停不下来。
读高中的时候,王臻对吉他越发痴迷,一边读书、一边利用业余时间练习吉他指法。每天下了晚自习,他独自一个人还在校园花坛边弹几十分钟吉他。但很快被校长发现,可王臻刻苦学习吉他的精神打动了校长,默许了王臻的音乐爱好。
B勤学苦练被圈内人称“随州第一吉他手”
王臻说:“吉他音色优美丰富,技巧独特,还富有挑战性,我喜欢挑战性强、技术含量高的乐器。有一次看乐队演出,我竟然发现了乐队里面演奏的不是木吉他,而是电吉他。于是,我又发现了吉他魅力展示的另一面,并再一次被那种狂热、激情、摇滚的音乐吸引,回家后一夜未眠。”
看完了那次乐队演出,王臻想买一把电吉他,可电吉他很贵,加上音箱,要1000多元,在上世纪90年代,那是一笔大数目的花销,王臻的爸爸妈妈并没有给他买,但已经参加工作的哥哥支持弟弟的爱好,省吃俭用、攒了好几个月的工资,给王臻买了一把电吉他和音箱。有了心爱的电吉他,王臻开始勤学苦练,但是他自始至终觉得自己还没有领会吉他演奏的精髓。
王臻发现,即使自己每天拼命地练琴,也达不到理想的水平,因为自己的音乐元素里缺乏很多内涵。这种音乐内涵就是自身内在的文化素质和涵养,缺乏了文化知识的填充和积淀,是弹不出唯美的音乐的。为了不甘于人后,王臻开始参加全国自学考试,拿出与弹吉他相当的时间补习文化课,还报考了湖北大学汉语语言文学专业成人自修班。
王臻说:“国内外很多的优秀音乐人,他们在音乐上的成就,很大一部分是受益于其自身丰富的文化素养。只有文化素养丰富的人,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思想和表达的情感等等方面,才能正确的掌握其中的音乐表达重点,才能将情感融入音乐的表演中。通过三年的文化课的补习,我觉得自己开始用新的思想和感情再弹琴,琴声渐渐有了韵味,不再是以前干巴巴的了。”
王臻对吉他的热爱,被随州当时较出名的 “电声”乐队看中,进入了乐队圈子。王臻告诉记者,“电声”乐队成员都是音乐前辈,而我只是毛头小伙子,什么都不懂,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不断成长。由于他们的支持,加上整日整夜练习吉他,终于没有让他们失望,很快他们接受了我,我花了三个月时间,成为了乐队正式的电吉他手。
再后来,王臻在随州吉他圈里的名气越来越大,被圈内人称为“随州第一吉他手”。谈到这里,王臻腼腆地笑道:“那时候,我年纪轻、不懂事,第一次听到别人这样说,心里很开心、还有点骄傲,但是冷静想一想,自己的水平还远远达不到这个称号。”
C转型教学在音乐的世界里感受无限魅力
伴随着“随州第一吉他手”的灼热人气,慕名来找王臻学吉他的人越来越多。刚开始,王臻在家里教授学生弹奏吉他的技巧,由于教学和演奏是两个领域,王臻一时左右为难。
王臻说:“其实那时候我根本就不想教学生,但很多人软缠硬泡,我也被他们的学习态度所感动。看到他们,就想到了自己初学吉他的经历,也感受到吉他爱好者想学习的迫切心理,于是我接受了他们,开始了吉他教学生涯。”
在教学过程中,王臻领悟到了教学对自己也是一个提升,帮助别人时也是在提升自己,看到了学生们一个个学会了弹吉他,他感到无比的欣慰和快乐。
由于随州吉他教学师资力量有限,随州吉他演奏水平还不是很高,跟国内一线乐手成绩相距甚远。王臻说:“虽然自己在随州圈内被称为第一吉他手,但觉得还是没有达到心中最满意的吉他水平。”
一次偶然的机会,王臻听说北京要举办首届吉他大师培训班,听到这个消息,王臻非常激动,立即只身一人前往北京,参加由中国音协吉他学会主办的首届吉他大师培训班。王臻说:“那时候我才20岁,身上也没有带很多钱,但为了自己的音乐梦想,成为了‘北漂一族’。初次来到北京,我因经济拮据住地下室,为了生计天天抱着吉他跑场……”这些生活的困难,对于王臻,并不算什么。王臻说:“既然选择了音乐这条路,就不会在乎其他的困苦”。
学成归来,王臻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四处借债,连同自己的积蓄,办起了虹音琴行。办琴行时,王臻又认识了随州另一位吉他手余功庆。就这样,两个具有同样爱好的音乐人,走在了一起,携手教学,一教就是10多年。
琴行经过多年发展,学琴的人越来越多,王臻又多次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考察学习,发现要展示音乐的魅力,必须要有一个音乐展示平台。2015年,王臻投入资金,建起了一个小型的“音乐厅”。据了解,这是随州目前唯一的“现代化音乐教室”,每年可以不定期举办学员汇报演出、吉他小沙龙和音乐会,受到了很多学员和家长的好评。
王臻很真诚地告诉记者:“音乐对自己人生的影响很大,他是贯穿人一生的心灵支柱。虹音琴行里,对于我和余功庆老师所教授的学生,我们希望他们,就像“虹音”的名字一样,通过不断学习音乐,使自己拥有一颗晶莹剔透的纯洁之心和恰似七色彩虹般璀璨的人生。”
虹音琴行成立至今,已经培育出优秀吉他学员数万名。王臻表示:只要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学生们一般都会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会从音乐中找到自信。因为大家共同秉承音乐是人类最美的语言,音乐的力量是无限的。记者 陈 琳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