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都区“四化”规范社区矫正

近日,随州市曾都区南郊赵某因不能按时到司法所进行思想汇报,被司法所“警告”一次。这是曾都区规范社会矫正一个缩影。

据曾都区社会矫正局负责人陈黎介绍,截至目前,全区累计接收社区矫正人员1287人,解除社区矫正1023人。现登记在册社区矫正人员264人,其中管制2人,缓刑253人,假释3人,暂予监外执行6人,管理期间依法依规取消近100名社区矫正人员请假外出或出入境等重要活动。社区矫正过程中没有脱管、漏管现象发生,全区社区矫正人员重新犯罪率始终控制在1%以内。

近年来,曾都区严格规范社区矫正工作,实现调查评估准确化。为做好审前调查评估工作,确保审、矫正工作无缝对接,曾都区社区矫正局攻克“人少案多”的困境,从实际出发,及时、全面、准确地落实好每一件社区矫正审前调查评估工作。在接收到人民法院或监狱的委托调查函后,及时做好登记工作,随司法所工作人员一同深入开展调查,形成准确的综合评估报告。半年来,共接受委托办理审前调查评估87件,均为法院委托宣告缓刑前调查评估,调查评估意见采信率达到95%以上,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衔接网络严密化。加强与监狱的衔接,对裁定假释的社区矫正人员,由区社区矫正局安排专人或其担保人前往监狱接回,及时到社矫局办理建档手续;对暂予监外执行人员,由交付执行的监狱将其押送回居住地,与区社区矫正局办理交接手续。加强与法院的衔接,区社区矫正局在审前调查评估阶段,要求拟被宣告缓刑的被告人或其担保人代签告知书,告知拟被宣告缓刑的被告人在宣告缓刑生效后十日内到区社区矫正局报到;区法院在下达执行通知书时,责令矫正人员签署社区矫正保证书,并要求社区矫正人员及时到区社区矫正局报到,确保了矫正过程的无缝对接。加强与检察院、公安等部门的衔接,自觉接受法律监督。区社区矫正局定期开展社区矫正人员集中大排查,及时掌握社区矫正人员的实际情况,把妥善解决社区矫正对象的实际困难作为帮教的重要任务,通过以帮促教的方式,确保社矫人员管得住,控得牢。

档案建设规范化。规范文书格式。今年上半年,区社区矫正局投资近3万元,印制《社区服刑人员执行档案》、《社区服刑人员工作档案 》、《社区服刑人员管理教育一本通》、《区社区矫正工作台帐》、《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台帐》,下发各所统一使用。建立矫正人员个人档案,实行一人三档,社区服刑人员矫正终止后,档案送交区社区矫正局集中汇总三档合一,统一保管。

矫正管理制度化。规范社区矫正人员报到登记流程,社区矫正人员报到时,在社区矫正局建立执行档案,采集影像指纹信息,完成全国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个人信息录入工作,为需要实行手机定位的社区矫正人员发放定位手机,由区社区矫正局开具通知单,社区矫正人员在三日内到所辖司法所报到入矫,司法所对其进行首次谈话并建立日常工作档案和教育一本通,接受矫正教育。规范社区矫正宣告程序,明确了宣告室的设置、宣告程序、参加宣告人员、社区矫正小组人员组成及职责等,为宣告仪式提供了制度依据。规范司法E通社区矫正信息监督管理平台的监管,强力提升管理科技含量,今年对所有接受矫正人员均要求配备定位手机,做到全方位监管。根据矫正人员所犯罪行和现实表现,将其分为严管、普管、宽管三个级别,实行分类管理、分阶段教育,突出对严管对象的管控工作。规范矫正执行,对不服从管理和违反有关规定和纪律的矫正人员,坚决予以严肃处理,严格规范社区矫正人员考勤签到制度。今年4月,曾都区社区矫正局在全市率先为辖区10个司法所统一配备了“人脸和指纹识别”考勤设备,通过采集社区矫正人员面部与指纹信息,准确识别、验证身份,自动记录社区矫正人员签到时间,改变了传统的签到方式,有效克服了原来手机定位容易导致人机分离难以监管的弊端,实现了社区矫正监管的双重保障。通讯员孙强

热词搜索: 曾都区 四化 社区

[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