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家饭”遇冷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表现

首页 > 资讯 > 时评 > 正文

“公家饭”遇冷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表现

今年江门事业单位职员及市直机关普通雇员统一招聘的行程已过半,而从目前人社局公布的有关声明显示来看,119个招聘岗位无人报考,占540个岗位总数的22%,27个岗位因报考人数不达标而取消招聘,造成500余碗“公家饭”,两成面临“饭凉无人食”的境况。(9月18日《广州日报》)

公务员热“退烧”,“公家饭”受“冷落”,俨然成了近年来频频出现在公众视野的新词汇。想当初,“公家饭”曾让绝大部分应届毕业生心生向往,一度出现“全民共参与”的“考试奇观”,他们一方面享受着身边人仰望的荣耀,另一方面有着不错的薪资和福利待遇,而如今,他们身上的光环逐渐褪去。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让“公家饭”受到如此“冷落”?

应该说,每个行业的存在都必然有它所承载的职责,作为服务性质的公务行业,它并不直接创造经济价值。我们常常在讲,公考越热、公务群体越广、想吃公家饭的人越多,就代表经济社会发展越“畸形”。从浦东副区长辞职去乐视到济宁市长辞职去华大基因,再到各地公招严重缺考,更多体现的是从“高烧”到“退温”再到“正常温度”的发展态势,也是变“官”为“职业”、择业观进步的真实写照。

“公家饭”受“冷落”,是新常态下的必然结果。随着“八项规定”深入落实,随着“打虎拍蝇”严肃推进,风清气正的公务环境正逐步形成,工资规范了、津贴规范了、公车改革了、节日福利消失了、个人收入公开了……这一切,无疑将公务行业在“阳光”下运行,越来越面临着工作压力大、福利收入锐减、多年晋升无望的尴尬局面,曾经的“优越感”荡然无存。

“公家饭”受“冷落”,是择业观进步的的表现。正所谓“行行出状元”,基于不同人群能力、性格和偏好的不同,吃“公家饭”未必就一定“香”,这种“冷落”,折射出的是社会工作定位的准确度。我们理应看到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的无限动力,我们理应看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无限潜力,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在激发活力的今天,不论公务员还是事业人员、不论是技术人才还是普通雇员,都不是实现人生价值、追求精神高地的唯一选择。

“公家饭”受“冷落”,是倒逼政府革新的反向动力。在公务员及事业人员编制限制的前提下,为何增加普通雇员成了“屡试不爽”的“万能钥匙”?我们说简政放权、我们讲增强动力,很明显,无休止地增加雇员存在很大的弊端,在技能要求高、岗位薪资低、同工不同酬的现实背景下,只会让编制内的人好逸恶劳、缺乏激情,更会让普通雇员无休止的增加工作量,“受冷落”倒也不足为奇,那么既然这种方法如此遭受社会“冷回应”,那么政府就有责任自我调整。

笔者认为,在除弊革新的今天,“公家饭”受“冷落”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唯有正视问题和症结,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秩序规范、活力增强和发展进步,如何化解“公家饭”受“受冷落”背后的深层次问题,我们将拭目以待。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