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梗概600字左右、复活梗概300字左右
高尔基说:“不认识托尔斯泰者,不可能认识俄罗斯。” 还说,“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列宁评价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两个人的评价,既可以看出托尔斯泰的地位,更能够体会到托尔斯泰的洞察力。
《复活》是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899年。
《复活》 ¥23 购买本书和我们前几天分享的司汤达的《红与黑》一样,取材于一件真实事件,书中讲述了女仆玛丝洛娃和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双双“复活”的一生。
为什么这么说,稍后我会提到。
我先简述一下故事梗概。
玛丝洛娃原是一个农奴的私生女,天真,善良,身为庄园女主人的侄子的聂赫留朵夫来到姑姑家,作为富二代的他,风度翩翩,为玛丝洛娃所爱。那时候,二人都是单纯的善与美好。
后来,聂赫留朵夫进入军队和上流社会后,过起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的生活。这时“兽性的人”统治了他,玛丝洛娃被其诱奸,使她怀孕并被赶出家门。
后来,玛丝洛娃沦为,又被指控谋财害命而受审判。恰好,男主人公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认出了玛丝洛娃,发现一切都是被其所害。
男主深受良心谴责,并为她奔走伸冤,并请求同她结婚,以赎回自己的罪过。
上诉失败后,他陪她流放西伯利亚。男主的行为感动了玛丝洛娃,使她重新爱他。
但为了不损害他的名誉和地位,她最终没有和他结婚而同一个革命者结为伉俪。
所以,我认为本书的复活有三个层面:
1、玛丝洛娃的复活:玛丝洛娃被诱奸并抛弃后已经不再相信公平和正义,不再相信善,在妓院7年的她已经万念俱灰、精神堕落,是聂赫留朵夫的坚持使其觉醒,最后在西伯利亚完成真正意义的“复活”。
2、聂赫留朵夫的复活:男主一开始年轻善良,后来进了军队因为要打仗,不知此后生死,开始游戏人生。此时的他,是“动物的人”,当他以陪审员身份审判玛丝洛娃时,相当于一个有罪的人审判一个无辜的人,他的灵魂受到震撼,开始“灵魂的扫除”,从而完成道德上的自我完善,实现了某种意义上的“复活”。
3、社会的复活:托尔斯泰书中描写的社会是一个僵死的社会,他把问题展露出来,预示着这个社会除了重新复活之外,没有其他出路。
1、一种坏行为只是为其他坏行为铺平道路而已,可是坏思想却拖住人顺着那条路走下去,一发而不可收拾。
莎士比亚说:世上本无所谓好和坏,思想使然。
2、人性中可怕的存在着兽性,如果这种兽性没有袒露出来,而是深藏在所谓的诗意外表之下时,则更加可怕。
男主的兽性何尝不是藏在诗意外表之下。
3、我觉得,每隔一段时期做一下“灵魂的扫除”是很有益的事情,它能让你自醒自重,同时使你的生活目标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
每一次灵魂的扫除,何尝不是一个人的“重新复活”。
4、他觉得自己没有办法解决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罪恶,后来,他在《圣经》中找到了答案:人不但不可恨仇敌,而要爱仇敌。
聂赫留朵夫最后从马太福音中完成了精神上的顿悟。
5、凡是人,都是一部分依照自己的思想,一部分依照别人的思想生活和行动的。他们在多大程度上依照自己的思想生活,在多大程度上依照别人的思想生活,这就构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一个主要区别。
最后这句话是我在本书中最喜欢的一句话。是你的思想领导你的行动,还是别人的思想领导你的行动,这确实是人和人之间的主要区别。
有多少人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过一生,自在随心莫负时光呢?值得你我思考。
毕竟,作为人,我们时间平等,每天都是24小时;我们空间平等,都是站在地球上。但,思想让我们并不平等。
那么,多读书,可以让我们挑战不平等,欢迎持续关注世界名著,关注我们的专题,名著金句捞。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