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水红色教育基地;溧水红色教育基地在哪里
交汇点讯 今年是新四军成立85周年,溧水新桥会师84周年,也是粟裕将军诞辰115周年。聚力发掘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纪念溧水新桥会师84周年暨红色里佳山开村仪式6月8日在南京市溧水区晶桥镇里佳山村举行,《沧海一粟•开国大将粟裕纪念展》 《新桥会师铁军风采书画展》《红色里佳山历史及人物展》《新华日报红色溧水新闻展》等同时开幕。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农业产业资源,串点成线、串景成片,里佳山红色文化“活化”弘扬是实现红色乡村率先振兴的又一次有益探索。
传承红色基因 打造有影响力红色教育基地
位于南京南部溧水区晶桥镇的里佳山自然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底蕴十分深厚。抗战期间,里佳山是新四军经常活动的抗日游击根据地。84年前,根据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新四军挺进敌后,粟裕率领的新四军先遣支队与陈毅率领的新四军一支队在这里胜利会师,新四军东进苏南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精彩历史篇章就此展开。
当年,里佳山是新桥会师后新四军先遣支队司令部的驻扎地,是新四军苏南首仗——韦岗伏击战的出发地,是新四军苏南主力部队——新四军六师第十六旅的诞生地。曾经,里佳山还是抗战时期苏南党政军首脑机关的所在地,是苏南首家红色银行——惠农银行的重要发源地。
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南京市溧水区区委区政府、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等单位在溧水白马镇李巷联合建立中国新四军历史研究馆的基础上,又在晶桥镇里佳山联合举办“沧海一粟——开国大将粟裕纪念展”等展览,并修复新四军第十六旅军工厂、新四军第十六旅被服厂等红色遗址,通过打造一批实景互动演出,把新四军的历史、革命故事“活化”呈现,让更多的人在“红色场景”中产生情感共鸣,旨在传承红色基因,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红色教育基地。
“活化”红色场景 激活乡村振兴“密码”
里佳山村有一条河流从山上潺潺而下,终年不断。因为新四军曾在此濯洗衣服,渠水为之变蓝,因此命名为“蓝渠”。今天,在蓝渠的两侧,打造了人物轴,陈列着陈毅、粟裕、钟期光、谭震林、黄玉庭、欧阳惠林、王必成、江渭清、刘季平等新四军将领简介,他们当年都曾在里佳山战斗过,洒下热血,建立了不朽功勋。“再讲那,苏浙皖地区栗裕领导的新四军,在镇江西南韦岗,截击日军首战打了漂亮仗……”如今,在蓝渠边,快板演出重现了当年新四军挺进江南的历程。里佳山村内的一块长长的灰墙之下,绘上了《白菜心》《石臼渔歌》《新四军第十六旅成立歌》三首当年在苏南流行的新四军歌曲。
红色基因是今天凝聚乡村奋进力量,激活乡村振兴的“红色密码”。打造既有红色革命故事、又有当代蓬勃风貌的“红色美丽村庄”,不仅要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还要通过挖掘和利用红色资源,发展乡村红色旅游。
沿着村间小路走进村子深处,新建的民宿“戎马间”出现在眼前,集现代化馆舍建筑与创新园林风格于一体,是度假、康养之所,更是体验红色文化之地。“戎马间”取名来自粟裕所作的《七律•抒怀》“半世生涯戎马间,一生系得几危安”。院子中间的朴树,树龄已超百年,依然绿叶成荫,生机勃勃。如今,里佳山村里打造的一个个“活化”场景,诉说着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战斗故事,似乎让人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形式创新理论支撑 让红色文化传播有力量
在里佳山举办的《沧海一粟•开国大将粟裕纪念展》以照片、资料、图表、字画、文献、视频、场景复原等形式,多角度反映粟裕的丰功伟绩和历史贡献,展示其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的战略远见、高超的战役指挥能力,以及对中国现代国防的深远影响。
《新桥会师铁军风采书画展》由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和铁军书画社4月份开始征集,得到了将军们和书画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共征集100多幅作品,包括22名将军的书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题写了展标“新桥会师 铁军风采”,江苏省文联主席章剑华等也提供了书法作品。
“天苍苍,野茫茫,石臼湖上是故乡……”由中国新四军研究会、新华报业传媒集团、铁军艺术团重新演绎并录制的抗战期间新四军广为传唱的战地歌曲,如《石臼渔歌》《白菜心》《金银花》等,被制作成手机视频彩铃,传唱历史、传承革命精神。
红色文化的传承不仅要形式多样,还要有深厚的红色理论作为支撑,更要让红色文化和实践相结合,让革命精神融入生活和工作之中。本次活动中,“铁军文化进国企”活动、《苏南抗日根据地红色金融史》课题研究启动。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干事创业的澎湃动能,以论文、讲座、新闻系列报道等形式阐述红色金融的历史内涵与当代价值,都将为弘扬革命精神,坚定文化自信,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深度整合资源 传媒因子在红色乡村生根发芽
1950年4月30日,时任南京市委书记的粟裕同志为《新华日报》出版一周年题词:“老老实实地反映人民的意见,详尽地向人民解释政策,以发动和团结广大人民,增强人民力量。”新四军和《新华日报》,这两个为抗战而生的“方面军”,有着共同的基因序列,在其发展壮大过程中,始终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
去年3月,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与溧水区正式组建了新华美溧传媒有限公司,共同运维溧水最具红色底蕴的红色李巷,倾力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红色教育基地,积极推动红色乡村的率先振兴。通过一年的实践,新华报业的传媒因子已在溧水的红色土壤中生根发芽,成为融入李巷、守护李巷、传承李巷的新生力量。
红色里佳山是新华美溧传媒运营的第二个红色乡村项目。里佳山开村后,溧水又多了一红色地标。按照《溧水红色资源活化五年行动方案》,未来在溧水围绕李巷、里佳山、曹庄、铜山、芝山等红色乡村,将打造红色教育片区;通过深度整合“点线面”资源,以红色教育片区为点,新华报业为线,中国新四军研究会为面,推动优质资源下沉,打造全国红色资源活化的最优样本;以李巷、里佳山为核心的红色教育片区,通过红色文旅的创新运营,发展乡村红色旅游,实现村民增收致富,令游客、群众悟见初心,也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胡安静 王宏伟/文 余萍 陈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