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长辈的一封信400字(给长辈写一封信400字)

首页 > 教育 > 学生创业 > 正文

给长辈的一封信400字(给长辈写一封信400字)

给长辈的一封信400字(给长辈写一封信400字)

毛泽东是一个蔑视死亡威胁的历史巨人,他经常讲到死,也从不怕死。但是毛泽东和普通人一样有着孝慈之心、同胞之情、夫妻之爱、舐犊之情。青年父母双亡,中年妻子、手足牺牲,晚年痛失爱子……当面对亲人不幸死亡时,毛泽东既表现出坚强,又表现出无奈,也充满了遗憾。他与他们最后一次见面是在什么时候,又是怎样的情形?

离家越近,毛泽东的心跳越急促。中途,毛泽覃有好几次走不动,想坐下来休息,毛泽东用手拉着弟弟,让他坚持走下去,只有早一点赶回家,才有可能见母亲最后一面。一路他都在后悔,为什么没有留母亲在长沙多治疗一段时间呢?1919 年10 月5 日傍晚,他们赶回上屋场,才知母亲在两天前就已入殓。不久,1920 年1 月23 日,毛泽东的父亲也病逝了……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曾说:“革命胜利来之不易,我家就牺牲了6 个,有的全家都牺牲了。”

毛家最早牺牲的是毛泽建,她是红军最早的女游击队长。1927 年2 月,她作为衡阳代表,到长沙参加省妇联召开的妇女工作大会。其间,毛泽建特别去请教毛泽东夫妇有关湖南运动的问题。兄妹俩紧紧握手,尽情欢笑。谁能想到,这竟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

毛泽东与杨开慧最后一次见面,是在秋收起义前。那天夜里,毛泽东看了看熟睡的孩子,轻声叮嘱杨开慧:“万一我牺牲了,你切莫悲伤,把孩子们教育成人,让他们继承我的遗志。”杨开慧听了,一下扑到毛泽东怀里,轻声啜泣起来……当天夜里,杨开慧把毛泽东送到杨家下屋的后山,毛泽东止住她:“霞,你回去吧。”杨开慧看着毛泽东进了松林,直到看不见了,才回屋。二人万没想到,此一别成为永诀。

毛泽覃是毛家牺牲的第三人。1934 年10 月红军主力突围转移前,毛泽东三兄弟在贺子珍父母的家中见了一面,就分手了。这是他们兄弟三人最后一次团聚。几个月后,毛泽覃在作战中牺牲。毛泽东得知消息,悲痛地说:“母亲生前多次嘱托让我照顾好小弟,我没尽到责任。”

毛泽民是毛家牺牲的第四人。1937 年底,党中央安排毛泽民去苏联治病,毛泽民临走之前,毛泽东嘱咐他,到苏联好好治病,多参观学习一些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好经验,还特别叮嘱他,要利用在兰州和迪化停留的机会,积极宣传党的正确主张……那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

毛泽覃之子毛楚雄是毛家牺牲的第五人。1945 年9 月,在毛泽东的安排下,他加入王震的359 旅。1946 年8 月10 日,他在途经宁陕县东江口镇时,被军无理扣押杀害,年仅19岁。毛泽东得知他牺牲,非常痛惜,后来多次称赞“楚雄是韶山人民的好儿子”。

毛岸英是毛家牺牲的第六人。1950 年10 月7 日,毛泽东在中南海菊香书屋为彭德怀饯行,毛岸英请求上前线,彭德怀不同意,毛泽东对他说:“我替岸英向你求个情,让他到战场上去锻炼自己……”毛岸英高兴地说:“彭叔叔,我要在您的指挥下,做一个好兵。”就这样,毛岸英要求上前线的愿望终于实现了。第二天,毛岸英来不及向家人告别,就匆匆地出发了……

毛泽东的爱,比普通人多了几分悲壮和痛苦。毛泽东与亲人们,离别匆匆,并不知从此即永诀。

母亲去世三个多月后,父亲也撒手人寰与父母的最后一面1959 年,毛泽东回到韶山冲,站在父母的照片前久久凝望过了好一阵子,他才指着照片跟随行人员说:“这是我的父亲、母亲……”

1918年,25 岁的毛泽东在全身心投入驱张运动时,母亲病重的噩耗不期而至。回乡途中,他反复思虑,今生是否还能与母亲见最后一面?一路他都在后悔,为什么没有留母亲在长沙多治疗一段时间呢?

与母亲最后相聚的20 多天,毛泽东“亲侍汤药,未尝废离”

1918 年,刚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的毛泽东准备北上筹备赴法勤工俭学之事。这时,母亲文七妹病了,毛泽东决定回乡探母。

8 月初,毛泽东匆匆探望了病中的母亲,很快就回到长沙做前往北京的准备工作。临行前,毛泽东在长沙给两个舅舅文玉瑞和文玉钦写了封家书:

七、八二位舅父大人座下:前在府上拜别,到省忽又数日。定于初七日开船赴京,同行有十二三人。此行专以游历为目的,非有他意也。家母在府上久住,并承照料疾病,感激不尽。乡中良医少,恐久病难治,故前有接同下省之议。今特请人开来一方,如法诊治,谅可收功。如尚不愈之时,到秋收之后,拟由润莲护送之来省,望二位大人助其成行也。

毛泽东将这封家书匆匆寄出,连时间都没有来得及写,可见他当时确实十分繁忙。8 月15日起程后,在途中因洪水冲断铁路,毛泽东一行在河南郾城停留一天,于18 日到达许昌,19 日抵达北京。这是毛泽东第一次离开湖南。

1919 年初,所有赴法勤工俭学的湖南青年的出国手续都已经办好。3 月12 日,因为母亲病重,毛泽东决定辞职回家。4 月6 日,毛泽东回到长沙,一到长沙,他就让弟弟护送母亲来长沙治病。

此时的毛泽东一边教书,一边组织爱国运动,工作繁重,但他还是抽出时间陪母亲四处求医问药,在20 多天里,他“亲侍汤药,未尝废离”,竭尽人子之责。

在毛泽东的照料下,母亲的“病状现已有转机,喉咙十愈七八;疡子尚未见效,来源本甚深远,固非多日不能奏效也”。

毛泽东知道,对于52 岁的母亲来说,从遥远的韶山来到省城长沙,机会难得。这是母亲第一次到长沙,也可能是最后一次。恰好毛泽民和毛泽覃也都在这里,毛泽东便带着母亲和弟弟们一起到照相馆照了一张合影。这是文七妹第一次照相,也是最后一次、唯一的一次。文七妹坐在椅子上,三个儿子分立母亲的两侧,这个时候,毛泽东26 岁,毛泽民23 岁,毛泽覃14 岁。这张照片是毛泽东一家最早合照,也是兄弟三人唯一的合影。

母亲在长沙小住了一段时日,便由毛泽民护送回家。让毛泽东想不到的是,这竟然是他和母亲的最后一次相聚。

图: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

图: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

写下一生中最长的一首诗歌《祭母文》

一天,学生会灯火通明,毛泽东正和大家讨论上街游行之事,气氛十分热烈。与学生会相隔不远的街道上走着一个身穿蓑衣的乡下人。此人来自韶山,是毛泽东的表哥,他手里拿着的是毛泽民写的家书。表哥按照信封上的地址来到一户民宅前,叩响了大门上的门环……

民宅里住着毛泽覃,毛泽覃接信一看,顿时泪流满面,不顾外面下着雨,拿着信冲了出去,飞奔跑向学生会……

毛泽覃泣不成声地将家信交给毛泽东。毛泽东一看,顿时呆若木鸡,一动不动,他怎么也不能相信这封信上的消息是让他们速回见母亲最后一面。

毛泽覃看见哥哥不言不语也不哭,有些害怕,推了推毛泽东,催促他赶快回家,再不回家连母亲最后一面都见不上了。毛泽东赶紧交代了一些事情,就带着小弟连夜冒雨往韶山赶去。

韶山离长沙一百多里,夜半三更,无船可坐,毛泽东兄弟决定连夜步行回去。他们一人打一个火把,走了一天一夜没有歇脚。离家越近,毛泽东的心跳越急促。中途,毛泽覃有好几次走不动了,想坐下来休息,毛泽东就用手拉着弟弟,让他坚持走下去,只有早一点儿赶回家,才有可能再见母亲一面。

10 月5 日傍晚,他们终于回到上屋场。屋外飘扬着招魂幡与纸钱烧过后飞扬的纸屑,进进出出的人都披麻戴孝,哭声隐约传来……母亲在两天前就已经入殓。

毛泽民告诉毛泽东,母亲三天前突然病情加重,起不了床,吃不下饭,发着高烧,咽气前一直喊着毛泽东的小名:“三伢子,我的三伢子回来了吗……”毛泽东的眼泪像开了闸的水,止都止不住,他摇摇晃晃地呆呆立在母亲的棺材前。

跪守慈母灵前,毛泽东不禁思绪万千。10 月8 日深夜,在闪烁昏黄的油灯下,他挥笔写下了他一生中最长的一首诗歌《祭母文》:

呜呼吾母,遽然而死。寿五十三,生有七子。七子余三,即东民覃。其他不育,二女二男。育吾兄弟,艰辛备历。摧折作磨,因此遘疾。中间万万,皆伤心史。不忍卒书,待徐温吐。今则欲言,只有两端。一则盛德,一则恨偏。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近亲疏,一皆覆载。恺恻慈祥,感动庶汇。爱力所及,原本真诚。不作诳言,不存欺心。整饬成性,一丝不诡。手泽所经,皆有条理。头脑精密,劈理分情。事无遗算,物无遁形。洁净之风,传遍戚里。不染一尘,身心表里。五德荦荦,乃其大端。合其人格,如在上焉。恨偏所在,三纲之末。有志未伸,有求不获。精神痛苦,以此为卓。天乎人欤,倾地一角。次则儿辈,育之成行。如果未熟,介在青黄。病时揽手,酸心结肠。但呼儿辈,各务为良。又次所怀,好亲至爱。或属素恩,或多劳瘁。大小亲疏,均待报赉。总兹所述,盛德所辉。必秉悃忱,则效不违。至于所恨,必补遗缺。念兹在兹,此心不越。养育深恩,春晖朝霭。报之何时,精禽大海。呜呼吾母!母终未死。躯壳虽隳,灵则万古。有生一日,皆报恩时。有生一日,皆伴亲时。今也言长,时则苦短。惟挈大端,置其粗浅。此时家奠,尽此一觞。后有言陈,与日俱长。尚飨!

写好《祭母文》后,毛泽东又含泪写下挽联两副——春风南岸留晖远;秋雨韶山洒泪多。疾革尚呼儿,无限关怀,万端遗恨皆需补;长生新学佛,不能住世,一掬慈容何处寻?

母亲过了“头七”,毛泽东带着小弟辞别父亲,回到长沙,他仍然沉浸在失去慈母之痛中,在给好友邹蕴真的信中说,世界上共有三种人:损人利己的人,利己不损人的人,可以损己而利人的人。而他的母亲就是最后这一种人。

毛泽东和父亲唯一的合影(从左至右依次为:毛泽覃、毛福生、毛顺生、毛泽东)

母亲去世三个多月后,父亲也撒手人寰

毛泽东失去母亲后,万万没有料到几个月后父亲会随母亲而去。母亲丧事一结束,毛泽东又回到长沙进行“驱张”运动。不久,家乡传来了消息,父亲生病了。

毛泽东请堂伯父毛福生作陪,将父亲接到长沙,在自己身边住了一个多月。

毛顺生来到长沙后,心情一直处于忧郁状态。只有在毛泽东与其他人讨论事情,特别是听到儿子慷慨激昂地谈论国家前途大事的时候,他的情绪才会昂扬一些。他对儿子的许多成见与担忧,也因为与儿子近距离相处而消除了。

父亲在长沙期间,正逢五十大寿,毛泽东特意为他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并请来几位挚友为父亲祝寿。也是这一天,他还和毛泽覃陪父亲、堂伯父到曾经和母亲照相的照相馆里照了一张合影,这同样是他们父子唯一一张合影。快门按下,定格了这段父子团聚的时光,尽管时间不长,却是毛泽东与父亲度过的最后一段时光。1919 年12 月中旬,毛泽东按照预先的计划,与“驱张请愿团”的代表们前去北京,要求北洋政府真正的“驱张”。毛顺生也离开长沙。

1920 年1 月23 日,在毛泽东的母亲去世才三个多月的时候,父亲也积劳成疾,因患急性伤寒医治无效病逝。临终前,只有毛泽民守在其身旁。

因为带领湖南“驱张请愿团”到京和组织平民通讯社,毛泽东没能回家奔丧。父亲的丧事由毛泽民一手操办,他将父亲与母亲合葬在韶山的一处风水宝地,还特意请毛泽东的私塾老师毛麓钟代毛泽东作了首《泣父》挽联:决不料一百有一旬,哭慈母又哭严君,血泪虽枯恩未报;最难堪七朝连七夕,念长男更念季子,儿曹未集去何匆!

半年后,毛泽东才从紧张的工作中挤出时间回韶山,他向毛泽民了解了父亲的病情和丧事,在祭拜父亲时为自己没能赶回来尽孝表示深深的愧疚。

别离32 年后的回家,是毛泽东最后一次踏进家门

1921 年2 月,毛泽东带着毛泽覃回韶山过春节。这个春节,毛泽东作出了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决定——举家迁往长沙。

这天晚上,毛泽东召集毛泽民、毛泽覃、继堂妹毛泽建和弟媳王淑兰等,畅谈国难当头、民生多艰等情形。毛泽东劝毛泽民把家中事情安排好,走向社会,参加革命。

此后的1925 年和1927 年春,毛泽东也曾回韶山短暂停留。每每回到故乡,毛泽东总要到父母亲的坟墓前祭奠。1927 年秋,毛泽东奉中央指示,发动秋收起义。开始投身于中国革命的洪流。这次离开,毛泽东竟然整整32 年未回乡。

1959 年6 月26 日,毛泽东在父母墓前

1959 年,毛泽东回乡为父母扫墓

1959 年6 月25 日,毛泽东在罗瑞卿等人的陪同下,回到韶山。毛泽东站在父母的照片前久久凝望,过了好一阵子,他才指着照片跟随行人员说:“这是我的父亲、母亲。我父亲得的是伤寒病,我母亲头上生了疱,穿了一个眼。只因为是那个时候……如果是现在,他们就不会死了。”当他走到自己的卧室,看到他与两个弟弟和母亲的合影,一下子高兴得像个孩子,用家乡话说:“这是从哪里拱出来的呀?”

第二天清晨,毛泽东一个人爬到南岸对面一座名叫楠竹的小山坡上,这里安葬着毛泽东的父母。他随手折下一根松枝,向父母的墓碑三鞠躬,嘴里默念:“父亲、母亲,我看望你们来了!前人辛苦,后人幸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然后将松枝插在父母坟墓前的泥土上,作为祭奠。

简单祭奠完毕,毛泽东站在坟墓前,对罗瑞卿说:“我们人,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不信什么鬼神。但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党、同志、老师、朋友也,还得承认。我下次回来,我还要去看看他们两位。”他还对陪同人员用家乡话说:“这个地方倒很安静,我退休后,在这块儿给我搭个茅棚子住,好吗?”

1966 年毛泽东回来了,然而,他因种种原因再也没有走进离他近在咫尺的家门、他出生的老屋。1959 年别离32 年后的回家,竟成了他最后一次踏进家门。

“转告毛泽东同志,我无愧为一个中国党员”与毛泽民的最后一面已经82 岁的毛泽东嘱咐前往新疆的代表团:“你就替我采一束野花,放在我弟弟墓前吧。”

1937年,党中央决定让毛泽民去苏联治病。离开延安前,毛泽民到凤凰山与大哥告别。那是他们见的最后一面。在共产国际留存的档案中,有一份《个人履历表》,署名毛泽东,填写者是毛泽民。他为兄长填写了家庭和社会关系、受教育程度、参加革命的经历等个人信息,“因国际需毛泽东同志一份较确之履历”,“认我是其亲生兄弟,了解较详,命其代填”。这是在漫长的革命岁月里,两兄弟的名字离得最近的一次,多数时候,不是毛泽东化名,就是毛泽民化名。

兄弟俩一个脱下长衫到山里打游击,一个穿上西服在大上海做老板

毛泽东到长沙读书后,毛泽覃跟着去了长沙。而毛泽民,留下来继续和父亲一起种田、做生意、卖稻谷,供哥哥和弟弟读书生活。毛泽东曾经回忆,“我到长沙去读书,是泽民送我去的”。那时候的毛泽民穿着粗布衣服,满头大汗,旁人以为他是毛泽东雇的挑夫。

毛泽民放心不下在长沙的两位兄弟,每隔一段时间,他都会挑着米粮,带着学杂费,专程跑长沙一趟。这一走,不仅要挑着担子走山路,还要经过4 个多小时的湘江水路。毛泽民总是一身农民打扮,话不多,满脸风尘,同学们不知情况,初始看到毛泽民,都会对毛泽东喊道:“你家长工来了。”

有一次,毛泽民送钱晚了几天,毛泽东等得着急,便责怪了他,毛泽民一声不吭。临走之前,毛泽民对毛泽东说:“今年收成不好,为了把谷子卖个好价钱,我跑了好几百里路呢。”毛泽东顿时愧疚不已,就像他说的那样,如果没有毛泽民的支持,他根本无法读书。

毛泽民

毛泽民与妻儿合影

1921 年,在毛泽东的影响下,毛泽民懂得了“国乱民不安生”的道理,毅然选择投入革命洪流。1925 年2 月,毛泽民跟随毛泽东来到湘潭、湘乡开展农民运动,同年9 月进入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随后,他辗转各地从事党的秘密工作。

在这一时期,三兄弟有一次难得的相聚。

1927 年5 月,毛泽覃奉命秘密从广州取道上海前往武汉,途中,意外在江轮上与毛泽民相遇。三兄弟齐聚武汉,日夜促膝长谈。毛泽东对两个弟弟说:“和平的日子不多了,我们三兄弟在一起的日子不多了。”毛泽东还对毛泽民说:“我准备搞秋收起义,你就给我去做后勤保障,给我筹集粮草和资金。”三兄弟商讨后,毛泽覃去25 军(叶挺部队)做了宣传科长。毛泽民则变卖了家产,四处为秋收起义筹集资金。

资金筹到后,毛泽东在安源、浏阳一带组织秋收起义,毛泽民赶去帮忙,路上遭到地主武装民团的拦截,最终没能过关。毛泽民只好回到湖南,之后去了上海,表面上经营印刷厂,做出版发行,实际上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兄弟俩从此阴差阳错,一个脱下了长衫到山里打游击,成为农村革命根据地领导人,一个脱掉草鞋穿上西服在大上海做老板。

毛泽东嘱咐弟弟,到苏联后好好治病,多参观学习

毛泽民在上海随时关注着井冈山的情况,同时,整个毛家的大后方都由他来照顾。杨开慧每个月的生活费,也是他定时派人送去的。

1928 年,毛泽民离开上海,加入了毛泽东在偏僻农村进行的实践。长征时期,毛泽民负责照管财经、档案和物资供应工作,兄弟俩没有留下交往记录。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毛泽民忘我地工作,积劳成疾。党中央非常关心他的健康,待他从上海回到延安之后,组织上决定安排他去苏联治病。1937 年底,在中央的一再督促下,毛泽民离开延安,搭乘飞机经兰州中转前往新疆,准备从那里转道苏联。

离开延安前,毛泽民到凤凰山向大哥告别。那天,兄弟俩还不知道此刻的分别即永别,毛泽东嘱咐弟弟,到苏联后好好治病,多参观学习一些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好经验,还特别叮嘱他,要利用在兰州和迪化停留的机会,积极宣传党的正确主张。

一个意外的决定让毛泽民的行程发生了改变。那是一份由毛泽东和张闻天共同签名的电报:“毛泽民等到否,到时毛即可留任建设厅长,但需改名。毛洛 廿七日”

正是这封电报,让毛泽民化名周彬,留在新疆开展统战工作。其间,他到苏联治病和学习了一段时间,并代毛泽东填写了《个人履历表》,向共产国际介绍毛泽东。

“请转告毛泽东同志,我毛泽民无愧为一个中国党员”

毛泽民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在新疆大刀阔斧地开展财政金融整顿,使几近崩溃的新疆财政起死回生,面貌为之一新。

毛泽民等人在新疆的出色工作,赢得了新疆各族人民的信任,却使新疆军阀盛世才坐立不安。1942 年,盛世才背信弃义,投靠蒋介石,关押了毛泽民等在新疆工作的全体员。

盛世才指使特务审讯毛泽民,迫使他公开声明反苏和脱离中国。毛泽民整天整夜被折磨着,偶一合眼,立刻就被烈性化学药水熏醒。

三天过后,在反复恶性刺激下,毛泽民怎么也合不上眼了。

在生命的最后七天七夜之中,毛泽民受的最后一种刑罚是往胳膊上吊土块,也就是特务们所说的“挂”。面对酷刑,毛泽民视死如归,义正词严地宣告:“决不脱离党,员有他的气节。”他还对一同被关押的方志纯说:“如果你今后有机会回延安,请转告毛泽东同志,我毛泽民无愧为一个中国党员。”

1943 年9 月27 日深夜,毛泽民被敌人秘密杀害,时年47 岁。

抗战胜利后,毛泽民的女儿毛远志还不知道父亲牺牲了,毛泽东请她一家吃饭。她突然问起父亲,谈笑风生的毛泽东放下筷子,说不出话来。他眉头紧锁,站起来背着手,来回地踱步,好久才说:“被杀害了!”

1975 年,已经82 岁的毛泽东嘱咐前往新疆的代表团:“你就替我采一束野花,放在我弟弟墓前吧。”

“开始长征了,我无法把他带走”与毛泽覃的最后一面红军主力突围转移,毛泽东、毛泽民、毛泽覃三家人在贺子珍父母的家中见了一面这是他们兄弟三人最后一次团聚

毛泽覃身材修长、外表俊朗,和毛泽东很像。毛泽覃与毛泽东都属蛇,相差12 岁。他是跟毛泽东相处时间最长的弟弟,从1918 年随毛泽东到长沙读书,到1923 年由党组织派遣到常宁,毛泽覃一直在毛泽东身边。两人都生性好强。

1930 年冬,毛泽覃被任命为赣西南特委委员兼后方办事处主任,驻扎在江西君埠,主要做“扩红”工作。12 月26 日,毛泽东率红军总前委领导机关前往君埠,在路上看见两个荷枪的红军战士强行押着一个青年去当兵,那青年的母亲跌跌撞撞地跟在后面,边哭边叫。毛泽东见状,喝住两个战士,厉声批评:“扩大红军是当前的重要任务,但当红军要自愿呀!你们怎么能这样把人掳走?你们是哪个部队派来的?我去找你们的领导!”两个战士说:“我们是赣西南地方红军,是后方办事处毛泽覃主任派我们来征兵的,因为任务很重,我们不得不这样。”

毛泽东一到君埠,就派人把毛泽覃叫来,狠狠训了他一顿,毛泽覃不服,兄弟俩大吵起来。毛泽覃说:“反‘围剿’在即,‘扩红’任务繁重,不这样做无法完成任务……”

毛泽东大发雷霆:“你就可以不顾党的政策吗?你就可以胡乱抓人吗?”两人越吵越凶。毛泽东气得举起手来要打毛泽覃,毛泽覃见势不妙,不敢再吵。毛泽东要他作出书面检讨,并去向老大娘赔礼道歉。毛泽覃虽然检讨了自己的错误,但心里有气,思想未通,曾几次在同志们面前抱怨大哥火气太盛,批评方式不当,好像兄长就是家长,让人受不了。

毛泽东晚年回忆毛泽覃时,动情地说:“我的弟弟是个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受了我的影响,在革命队伍里不甘落后,长了不少见识,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1927 年8 月初,他到了南昌,却没有赶上南昌起义,一个人走了几百里路,困难重重,沿途当叫花子,向小摊贩讨饭吃,后来,总算在临川城外追上了部队,成了朱德的‘特遣大使’,上井冈山与我联络,实现了‘朱毛会师’,并创建了井冈山第一个党支部,他任书记。想到以前在江西君埠的争吵,我对弟弟缺乏民主,甚至动辄想用拳头来制服,承袭了父亲的家长专制作风,太不理智,太不应该。”

“也许我弟弟是遗传父亲的基因,性子也急躁。他第一次听到我在中央苏区受到不公平对待时,从不吸烟的小弟弟,突然向房东要了一袋旱烟,猛吸一口,呛得他连声咳嗽许久,眼泪都呛出来了。那时我完全陷于孤立,不但没有一个人上门,连个鬼也不上门,我的弟弟便抽空常来看我,为我解闷。后来他翻阅《斗争》杂志,看到一篇题为《什么叫进攻路线》的署名文章,矛头直指邓、毛、谢、古,说这四人是‘的派别和小组织的领袖’。我弟弟气得血涌脑门,立刻病倒,烧到39℃,我和子珍连夜去帮他请医生……直到开始长征了,我也无法把他带走……”

毛泽覃、周文楠夫妇与周文楠母亲合影

1934 年10 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主力突围转移,毛泽东、毛泽民参加突围转移,毛泽覃留在苏区打游击。毛泽东、毛泽民、毛泽覃三家人来到瑞金塔下寺,在贺子珍父母的家中见了一面,就分手了。这是他们兄弟三人最后一次团聚。

毛泽覃把怀孕的妻子护送到会昌县白鹅洲码头,坐船北去赣州,然后率红军独立师南下闽赣边界打游击。1935 年4 月25 日,他带领游击队在瑞金黄鳝口一座名叫红林的大山中被敌人包围。在突围时,毛泽覃中弹牺牲,年仅30 岁。后来,敌人从他遗体衣袋里找出一张染着鲜血的毛泽东照片,照片背面有毛泽东题赠他的字,才知死者是毛泽东胞弟。

这年10 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的第七天,毛泽民从红军缴获的一个电台中听到毛泽覃牺牲的消息。他匆匆赶往毛泽东家,把不幸的消息告诉大哥。兄弟俩沉浸在悲痛之中。

“我弟弟还不到而立之年,就为革命献出了青春。”多年后,毛泽东忆及兄弟两人的那次争吵,责怪自己当时态度太生硬,个性太强,深感内疚:“我这个人心高志大,不屑于杂务,喜欢四处闯荡,不愿随老父种田;二弟泽民忠厚温良,只读了几年私塾,就辍学务农,持家理财,成为父亲身边的一位好帮手;三弟泽覃比我小许多,天性机灵、淘气、顽皮,胆子大,天王老子都不怕,父母管他不住,只有我能管住他。通过君埠的激烈争吵,我发现我的脾气比他更急躁,更不冷静,以致争吵过度,影响也不好,我有责任。可是现在弟弟为革命牺牲了,我再也无法向他解释和致歉了。”

1959 年,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第一次回乡,在韶山故居看到毛泽覃遗像时,他深情地说:“这是我泽覃六弟(家族排行第六)。泽覃很聪明,他的胆量比我还大哩!”

毛家为共产主义事业献身的第一人与毛泽建最后一面毛泽东知道毛泽建、陈芬夫妇牺牲的消息已是一年后直到1949 年,毛泽东还惋惜地说:“菊妹子的牺牲很可惜,她是个好同志。”

毛泽建牺牲时,毛泽东正行军于赣南、闽西地区。听闻妹妹的死讯,毛泽东痛心地对毛泽覃说:“泽覃,不要自责,如果要自责,我比你还痛苦,泽建是我带出韶山的……但革命总要死人,为了人民少一些牺牲、多一些幸福,我们人只能带头牺牲,我们只有用战斗来回答敌人的残暴!”

“三哥,我要跟你去长沙,去读书,去干革命!”

毛泽建出生于1905 年10 月,她出生时正好是菊花盛开的季节,父母就叫她“菊妹子”。7岁时,她被过继给毛泽东的父母做女儿,毛泽东给她取名毛泽建。

毛家“泽”字辈共有兄弟十人,女孩只有毛泽建一人,毛家人十分喜欢她。母亲文七妹特意嘱咐毛泽东:“要把她当亲妹妹看待,让她读点书。”毛泽东对毛泽建关怀备至、疼爱有加,而且经常给她讲国家大事,谈革命道理。

毛泽东父母去世后,15 岁的毛泽建从上屋场搬回亲生父母家东茅塘,不久被送到肖家当了童养媳,过着奴役般的生活。1920 年8 月,毛泽东回到韶山,听闻毛泽建当了童养媳,既恼怒又震惊,立即将她从肖家接了回来,帮她解除了封建婚姻。

一天,毛泽东正要起身回长沙,毛泽建尾随其后。毛泽东疑惑地问:“泽建,总是跟着我做什么?”毛泽建毫不犹豫地回答:“三哥,我要跟你去长沙,去读书,去干革命!”毛泽建的命运从此改变。

1921 年春节过后,毛泽东带毛泽建来到长沙,在斗争中,她的思想觉悟不断提高,1923 年加入了中国。

毛泽建

毛泽东哈哈地笑起来:“我知道,是要三哥为你当红娘哟!”

1923 年夏,毛泽东离开长沙前往上海。毛泽建改名为毛达湘,经夏明翰介绍,前往衡阳从事革命活动。同年秋,毛泽建考入衡阳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一边学习,一边从事革命活动。1924 年,湘南区委成立,毛泽建被选为区委委员,分管妇运和学运工作。毛泽建在校学习时,毛泽东十分关心她的学习和对党的工作,鼓励她要努力学习,团结同学和进步力量,打击顽固势力。毛泽建牢记毛泽东的话,关心国事,积极投入党领导的各种政治活动中。

在驱张运动中,毛泽建认识了员陈芬。1924 年4 月28 日,毛泽东借道衡阳赴广州农讲所,专程来到学校看望毛泽建。毛泽建见三哥来了,兴奋异常,忙从毛泽东背上取下雨伞,拉着他的手走进自己的宿舍。毛泽东一眼看到对面墙上贴着一条横幅,上写着“踏平人间坎坷路,巾帼英豪赛须眉”。字迹潇洒苍劲,落款是“书赠毛达湘学友——陈芬”。毛泽东指着条幅问毛泽建:“菊妹子,这是谁写给你的?”毛泽建不好意思地说:“这是男三师一位耒阳籍同学写的。”毛泽东笑了:“这人书法还不错嘛!”毛泽建笑着说:“他不但字写得好,还写得一手好文章哩!早几天他同我以讨论中国妇女教育问题为题,写了一篇《与友人论女子职业教育》的文章,发表后影响极大!”

毛泽东笑着说:“菊妹子,看来你对他蛮崇拜啊!”“那当然啊。”毛泽建脱口而出,“男子汉就得像他一样,有正义感,敢于斗争,不能做书呆子。”毛泽建接着开始讲述她与陈芬一起“战斗”的经过。毛泽东点破了她的心思:“你是不是看上他啰?”毛泽建羞涩无语。毛泽东笑道:“菊妹子,莫怕丑,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嘛。只要你看准了,我会支持你的!”“三哥,你真好!”毛泽建激动地说。毛泽东哈哈地笑起来:“我知道,是要三哥为你当红娘哟!”

毛泽建(左四)与毛泽覃(左六)等人的合影

毛泽东后来找到陈芬,关切地说:“看来你年纪也不小了,得找一个理想的伴侣才好。”陈芬苦笑地说:“润之兄,像我这么个人,谁家妹子看得上?”毛泽东给陈芬一个悬念:“我告诉你,有一个妹子看上了你!”“谁?”陈芬问。毛泽东反过来问:“你看我妹妹达湘怎么样?”陈芬说:“达湘博学多才,我怎能与其般配?”毛泽东笑道:“我看你们志趣相投,挺合适的。我是转告她的意思,牵牵红线搭搭桥,今后尚需你们加深了解,希望你们结成伴侣。”

1925 年冬,陈芬奉湘南特委指示回老家耒阳从事革命活动。毛泽建与其同往,旅行结婚。

“我不怕死,是杀不尽的。只可惜我不能看到润之哥哥胜利的那一天”

1927 年2 月,毛泽建作为衡阳代表,到长沙参加省妇联召开的妇女工作大会。会上,她了解到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的情况和开展农民运动的指示精神。会议期间,毛泽建特别去请教毛泽东和杨开慧有关湖南运动的问题。毛泽建日益成熟,和六年前刚从韶山出来时判若两人。兄妹俩紧紧握手,尽情欢笑。谁能想到,这竟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

返回衡阳后,毛泽建按照毛泽东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发动群众,开展农民运动。1927 年衡山新县委成立后,陈芬任书记,毛泽建任县委秘书兼县委妇女委员。

衡山工农游击队成立后,毛泽建参加了游击队的领导工作。她有时装扮成珠光宝气的贵妇人,有时装扮成朴实无华的农家妇女,来往于城镇与乡村之间,刺探敌情,部署工作。她带领游击队袭击挨户团,炸毁县衙门,打击土豪劣绅,破坏敌人的通讯设备,成了远近闻名的女游击队长,令敌人闻风丧胆。

1928 年初,毛泽建奉党组织命令,率领游击队来到湘粤赣三省边界要冲的耒阳,参加了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就这样,毛泽覃、毛泽建兄妹俩在耒阳相见了。毛泽覃兴奋地向毛泽建介绍了井冈山和毛泽东的情况。毛泽建巴不得马上跟随队伍上井冈山,向三哥汇报自己的工作。毛泽覃告诉她说:“现在,井冈山天天要打仗,三哥要领导党、军队和地方政权建设的工作,很辛苦,很艰险。你们留下来打游击,就是配合井冈山斗争,保卫井冈山呀!”

毛泽覃见毛泽建有些失望,又安慰道:“三哥讲,人要有屁股,才有机会坐下来休息,不会因为疲劳而倒下。井冈山就是工农革命军的屁股。我们不但要在井冈山扎营,而且,要长期占据下去。迟早有一天,你会见到三哥。我们又会战斗在一起的。”

毛泽建见毛泽覃如此说,也只好依从了。兄妹俩此次分手,不料竟成永别。

1928 年,陈芬、毛泽建领导的南岳失败,党组织遭到破坏,与上级的联系中断。他们听说朱德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已进抵耒阳,就转移到那里。

就在他们动身的这一天,敌人已经出来缉捕他俩,他们四处张贴缉捕告示、设卡,企图用重赏活捉毛泽建和陈芬夫妇。

不久,身怀六甲的毛泽建被捕入狱,遭到残酷的审讯,毛泽建拒不说出游击队的情况,敌人无奈,只好将她关押看守。毛泽建和陈芬分手不久,叛徒发现陈芬,并报告给挨户团。挨户团将陈芬杀害,将陈芬的首级砍下来挂在耒阳城门示众七天。

1928 年4 月,毛泽建被营救出狱,此时,毛泽建已到了临产期,随游击队行走十分困难,她怕拖累游击队的活动,便独自隐蔽在老乡家。分娩之际,孩子的啼哭声引起了挨户团的注意,毛泽建再次被捕。由于没有奶吃,孩子只活了几天便夭折了。

敌人抓到了毛泽建,以她“系毛泽东之妹,负该党重要职责”为由,对她进行威逼利诱。敌人多次审讯,妄图从毛泽建身上捞取党的重要机密,却始终一无所获。面对敌人的酷刑,毛泽建坚贞不屈,毫不动摇。当敌人审问她的名字时,她昂首回答:“我叫!”敌人恼羞成怒,下令对她实施抽皮鞭、压杠子、拔指甲、灌辣椒水等酷刑,都未能使她屈服。

年画《毛泽建同志在横北游击师》,陈行作

1928 年8 月,早已被折磨得遍体鳞伤的毛泽建,预感到敌人要对自己下毒手了,便拿起笔,开始写《遗书》。她写道:

我将毙命,不足为惜。达湘个人方面是很痛快的事。人世间的苦情已受尽了,不堪再增加。遗憾的是不能再和同志们一起为推翻旧社会、消灭吃人的魔鬼而冲锋陷阵。现在各处均在,这是我们早就料到的。革命轻易地成功,千万不要做这种奢望。但是,人民总归要翻身做主人,共产主义事业终究要胜利。只要革命成功了,就是万死也无憾。到那天,我们还会在九泉之下开欢庆会的。

毛泽建对前来探监的陈淑元(陈芬姐姐)说:“我可能活不多久了。我不怕死。是杀不尽的。只可惜我不能看到润之哥哥胜利的那一天。”陈淑元离开监狱时,毛泽建将写好的《遗书》交给她,说:“我死后,你将这封信交给我润之哥。”

1928 年8 月20 日,毛泽建被敌人押到衡山湘江河畔马王庙行刑。她对刑场外的老百姓说:“乡亲们,杀了一个毛达湘,千万个毛达湘会站起来!”毛泽建高呼:“打倒蔡庆煊!推翻旧社会!中国万岁!”随着一声清脆的枪声,毛泽建英勇牺牲,成为毛家为共产主义事业献身的第一人。

毛泽建牺牲时,毛泽东正行军于赣南、闽西地区,他知道毛泽建、陈芬夫妇牺牲的消息,已是一年后,他痛心地对毛泽覃说:“泽覃,不要自责,如果要自责,我比你还痛苦,泽建是我带出韶山的……但革命总要死人,为了人民少一些牺牲、多一些幸福,我们人只能带头牺牲,我们只有用战斗来回答敌人的残暴!”直到1949 年,毛泽东还惋惜地说:“菊妹子的牺牲很可惜,她是个好同志。”

“开慧之死,百身莫赎”与杨开慧最后一面“我与毛泽东不仅是夫妻关系,更重要的是革命的同志关系、战友关系,要我背叛毛泽东是痴心妄想。”

面临生离死别,二人有说不尽的话。鸡叫了三遍,毛泽东拿起雨伞说:“霞(杨开慧乳名),我得走了。”杨开慧把毛泽东送到杨家下屋的后山,毛泽东止住她:“霞,你回去吧。”杨开慧止住步,看着毛泽东进了松林,直到看不见了,才回到屋里。二人万没想到,此一别竟成永诀。

毛泽东自责于小看了妻子的胸怀

1921 年10 月湖南支部成立,毛泽东与杨开慧在清水塘的家成为了湖南支部的秘密机关。1922 年,杨开慧协助毛泽东等人在此建立了湘区执行委员会。杨开慧负责区委的机要和交通联络工作,身兼秘书、机要、文印、联络、总务等多种职务。毛泽东曾评价过自己所有秘书,结论是“杨开慧最出色”。当年他们手头拮据,连写东西的纸都要一省再省,毛泽东经常将想法写在某张纸的某个角落里,然后各种勾线连接。这些手稿正是由杨开慧整理,才形成了毛泽东的诸多报告。

在清水塘生活期间,他们迎来了长子毛岸英。平日的清水塘很热闹,杨开慧始终保持着警觉。为了减少响动,她给大门的门环包上了布条,还用镜子做了暗哨。她将秘密文件装在枕头里,日日枕着睡觉。她与周围农民的关系十分要好,一旦出现陌生人,农民们会主动跑来告诉她。正是有了杨开慧出色的保密工作,毛泽东才能心无旁骛地参与指挥了粤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安源路矿工人运动。

1923 年,毛泽东上了时任国民政府湖南省长赵恒锡的通缉名单,只能暂避上海。几个月后,杨开慧回到长沙东乡板仓生下次子毛岸青。杨开慧十分想念与毛泽东肩并肩奋斗的岁月,于是写信给丈夫要求同去上海,没想到毛泽东却在《贺新郎·别友》中写道:“我自欲为江海客,再不为昵昵儿女语。”杨开慧十分生气,认为丈夫觉得自己是只知儿女情长的旧式女子,没有发现自己的革命热情。毛泽东得知妻子生气的原因后,自责于小看了妻子的胸怀,很快便将杨开慧母子接到上海。

此后,杨开慧与毛泽东并肩走过上海、湖南、武汉,她曾帮助沪西纱厂的女工们办起夜校,向她们传播妇女解放、无产阶级大团结等进步思想;也曾随毛泽东回到韶山冲,组织农民夜校,向农民进行革命宣传。直至1927 年4 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刚生下第三个儿子毛岸龙的杨开慧察觉到,与毛泽东分别的日子恐怕又要来临了。

“万一我牺牲了,你切莫悲伤,把孩子们教育成人,让他们继承我的遗志”

八七会议结束后,毛泽东立即同杨开慧携孩子们返回湖南长沙。

1924 年,杨开慧与儿子毛岸英、毛岸青在湖南长沙合影

在长沙召开的省委扩大会议上,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改组了湖南省委。他拒绝当省委书记,提议通过彭公达当省委书记。接着,毛泽东向省委传达了中央关于举行秋收的指示:“现在看来,要革命就得没收地主的全部土地分给农民。因此,起义发动时我们的动员口号就是‘打土豪,分田地’,把农民发动起来,建立工农革命军。”大家听了,都觉得很好,决定由毛泽东去安源领导秋收,因为计划参加的工农武装都集中在安源一带的安福、萍乡、衡山、醴陵一带。

但是,中央拨给秋收的南昌起义军两个团却杳无音信。毛泽东焦急地说:“没有正规军的参加,怕是要影响。”正当毛泽东焦急的时候,省委交通员跑来报告:“有两个团,因为没有赶上南昌,现在修水、铜鼓驻屯。”毛泽东听了,大喜过望:“一定要把这两个团拉来。我是中央特派员,有权调动他们。我马上得赶到安源去。”说完,拿起雨伞就走了。

油画《杨开慧与毛泽东》,李泽浩、许宝中作

第二天,毛泽东送杨开慧和孩子回板仓。他们到板仓时已夜深人静。毛泽东看了看熟睡的孩子们,轻声叮嘱杨开慧:“霞,我这一走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到你。万一我牺牲了,你切莫悲伤,把孩子们教育成人,让他们继承我的遗志。”

自结婚以来,毛泽东和杨开慧可以说是形影不离。其间虽有过短时的分离,但很快又聚到一起。但这次不同,毛泽东深知兵凶战危的道理,再说从目前的敌我力量对比看,以后的斗争必然是异常曲折、复杂、激烈。此一走,能否和杨开慧再见上面,实在是一件很难预料的事。

鸡叫了三遍,杨开慧开门先看看外面,见无异常动静,才招呼毛泽东出了屋。杨开慧把毛泽东送到杨家下屋的后山,看着毛泽东进了松林,直到看不见了,才回到屋里来。

二人万没想到,此一别却成永诀。

“要我与毛泽东解除关系,除非海枯石烂”

9 月9 日,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后率领工农革命军远赴井冈山。彼时,远在板仓的杨开慧忍不住对毛泽东的思念与担忧,写下了大量手稿、书信:“他的身体实在不能做事,太肯操心,天保佑我罢,我要努一把力,只要每月能够赚到六十元,我就可以叫回他,不要他做事了……”“又是一晚没有入睡。我不能忍了,我要跑到他那里去。小孩,可怜的小孩又把我拖住了。我的心挑了一个重担,一头是他,一头是小孩,谁都拿不开。我要哭了,我真要哭了,我总不能不爱他。”“昨天我跟哥哥谈起你,显出很平常的样子,可是眼泪不知怎么就落下来了……”

此后三载,时局紧张,杨开慧只收到毛泽东用暗语写的一封信,说他“出门后开始生意不好,现在好了,兴旺起来了”。除此之外,杨开慧收到的更多是噩耗:1928 年3 月,好友郭亮被杀害于长沙司门口;1928 年5 月,好友向警予惨死在敌人手下;1928 年8 月,好友郑家奕被装在箩筐里扫射致死;1928 年,朱德妻子吴若兰被砍头示众。杨开慧似乎预料到了自己的命运:“不知何解,我总觉得我的颈项上,好像自死神那里飞来一根毒蛇样的绳索,把我缠着,所以不能不早作预备!”

毛泽东手迹《蝶恋花·答李淑一》(部分)

1929 年下半年,杨开慧给堂弟杨开明写了一封托孤信:“只有我的母亲和我的小孩呵!我有点儿可怜他们……我决定把他们——小孩们——托付你们;经济上只要他们的叔父长存,是不至于不管他们的……但是倘若真个失掉一个母亲,或者更加一个父亲,那不是一个叔父的爱可以抵得住的,必须得你们各方面的爱护,方能在温暖的春天里自然地生长,而不至受那狂风骤雨的侵袭!”

杨开慧把这些手稿和书信藏在板仓杨家老屋的两处墙缝里,直至1982 年,杨家老屋重新翻修时,这些手稿和书信才被发现,共有8 篇、4000多字。彼时距离杨开慧牺牲已经过去整整52 年。

杨开慧给杨开明写的那封托孤信,还没来得及送出,杨开明就不幸被捕,随后被枪决。1930 年10 月底的某天,杨家周围忽然多了很多形迹可疑的人,杨开慧从容地在卧室旁边的杂屋里烧毁了数份秘密文件,回到卧室后就被敌人抓走。

当局用尽方法要杨开慧宣布与毛泽东解除夫妻关系。但即便他们编造出“毛泽东已经死了”的假消息,杨开慧依然说:“要我与毛泽东解除关系,除非海枯石烂。我与毛泽东不仅是夫妻关系,更重要的是革命的同志关系、战友关系,要我背叛毛泽东是痴心妄想。”

当局又命令她的好友李淑一去劝说。面对好友,杨开慧泪流满面:“生命的灯火一旦熄灭,一切物质和精神随之消亡。可是,我是妻子,要保存我志存高远的爱人;我是党员,当灾难来了就当叛徒,至少是逃兵,我还是人吗?你去跟牺牲的向警予、郭亮他们说去,如果能唤回他们,我跟你走。你,能吗?”

亲戚的劝说更加直白:“毛泽东人都死了,你搭上性命为死人扛名节有何意义?”杨开慧说:“他死了,红军队伍还在,一个红军领导的家属说变就变,所有的红军将士怎么办?”

1930 年11 月14 日,湖南省军阀何键下令枪决杨开慧。那一天,正好是杨开慧过完生日的第八天。当天下午,有人报告,杨开慧似乎还没有死,于是刽子手又来到刑场补了一枪。杨开慧最后是血流尽而死的,挣扎时,她用手在识字岭的土地上挖出了两个深深的血坑。

“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1931 年春,当部队行进到闽西的一个小镇时,毛泽东从一张小报上看到了一则令他悲痛欲绝的消息:“共党匪首毛泽东之妻杨开慧昨日在长沙被处决。”

当时正处在第二次反“围剿”的关键时刻,毛泽东只能暂时把自己心中的痛苦搁在一边,全身心地投到指挥第二次反“围剿”的斗争中。

不久,第二次反“围剿”取得伟大胜利,红军也回到驻地休整。到这时,毛泽东才能缅怀自己的爱妻。他要警卫员找来笔墨,给亲人写了一封信,对杨开慧的死表示无限的怀念和追思,说“开慧之死,百身莫赎”。同时,毛泽东还交给有关人员大洋若干元,要他们设法送到板仓杨开慧的亲戚处,作为立碑之费用。

对于爱妻杨开慧的死,在很长一段日子里,毛泽东不能原谅自己。因为他深知杨开慧死的一个很大原因,是因为她是毛泽东的夫人。所以,多年来,毛泽东一直思念着杨开慧,在他的情感世界里,也始终占着主导位置。1950 年,毛泽东在接见杨开慧堂妹时说:“你霞姐是有小孩在身边英勇牺牲的。很难得!”不久,毛泽东就要毛岸英回湖南,代他为杨开慧扫墓。

1957 年5 月,毛泽东又在信中特别拜托李淑一:“暑假或寒假你如有可能,请到板仓代我看一看开慧的墓。”

大概是给李淑一回信后的第三个星期,毛泽东在北京接见了他在长沙清水塘时的保姆陈玉英,他们又一次谈起了杨开慧的死。毛泽东说:“开慧那时是积极主张武装斗争的。杨家对我的恩惠不浅,开慧帮我很大。开慧的牺牲是壮烈的,身边还有岸英啊!见到你,我就像见到了开慧一样。希望你今后能经常来北京走走,到我这里看看。”毛泽东说完,又站在窗子边,沉思了良久,像是对陈玉英,又像是自言自语:“不知淑一代我去扫过了墓没有。”

到了晚年,毛泽东对杨开慧的思念更甚。据毛岸青、邵华回忆,有一次,他们请求父亲把怀念母亲杨开慧的《蝶恋花·答李淑一》写给他们作纪念。毛泽东没说什么,只是走到桌前,一边慢慢地蘸着毛笔,一边在思索着什么。良久,毛泽东缓缓抚平宣纸,悬起手腕,提笔写下了这首词的前四个字“我失杨花”。

当时岸青和邵华以为父亲下笔有误,忍不住提醒说:“爸爸,不是‘骄杨’吗,怎么……”毛泽东停下笔,直起腰在思索着什么,岸青和邵华以为父亲要重写,赶忙递上一张空白的宣纸。毛泽东没有接纸,慢慢地摇了摇左手,然后语调缓慢地说:“称‘杨花’也很贴切。”说完,毛泽东一气呵成,写完了这首词,然后,双手拿起来郑重地交给了儿子和媳妇。

“骄杨”,表达的是毛泽东对杨开慧的赞美;称“杨花”,则流露出毛泽东对杨开慧的眷恋和怀念之情。在毛泽东的情感世界里,杨开慧始终是一朵娇美的花朵,永远绽放在他记忆的深处。

1962 年11 月,杨开慧的母亲逝世。毛泽东在给杨开慧哥哥杨开智的信中特别强调:“葬仪,可以与杨开慧同志我的亲爱的夫人同穴。”“杨开慧同志我的亲爱的夫人”出自一位已69岁的老人,且为国家最高领袖之口,毛泽东对杨开慧的无限深情可想而知。

“父亲,中国革命的领袖;母亲,烈士”与毛岸英最后一面毛泽东支持儿子参加志愿军他想,儿子是第一个志愿报名参加抗美援朝的积极性很高,还是成全了他为好

1950年10 月7 日,毛泽东在中南海菊香书屋为彭德怀饯行,毛岸英主动要求“彭叔叔”带他去朝鲜。这也成为毛泽东与长子毛岸英最后一次见面……

“我是中国人,我爱我的祖国。只要祖国一声令下,我就要回到祖国去”

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1922 年10 月24 日出生于湖南长沙。8 岁时,由于母亲杨开慧被捕入狱,他也被关进牢房。杨开慧牺牲后,地下党组织安排毛岸英和两个弟弟到上海。后来,由于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毛岸英和弟弟在上海流浪街头,历尽艰辛和磨难。

1936 年夏,上海地下党组织安排毛岸英和毛岸青到苏联学习。毛岸英在东方语言学院和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获坦克兵中尉军衔。

至今,在俄罗斯国家档案馆还保留着毛岸英当年填写的档案:“父亲,中国革命的领袖;母亲,烈士。”在他个人的简历中,是这样填写的:“母亲生前,与她一起在狱中生活,母亲死后,在上海扫地、端茶”,其实是在上海过着流浪打工的生活。

1941 年冬末,根据联共(布)中央的建议,毛岸英的老师劝他加入苏联国籍。毛岸英坚决地说:“我是中国人,我爱我的祖国。只要祖国一声令下,我就要回到祖国去。”

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他曾用俄文给斯大林写信,请求上前线杀敌。他参加了苏军的大反攻,一直攻到柏林。毛岸英回国前,斯大林接见了他,并送给他一支,作为他参加苏联卫国战争的最高奖赏。

毛泽东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时常惦念心爱的儿子。有人从苏联带回儿子的照片,毛泽东欣喜万分,仔细端详着长大了的儿子。毛泽东经常给儿子写信,鼓励儿子好好学习。1941 年,毛泽东给儿子的信中写道:“岸英文理通顺,字写得不坏,有进取的志气,是很好的。唯有一事向你们建议,趁着年纪尚轻,多向自然科学学习……只有科学是真学问,将来用处无穷。”毛泽东还亲自挑选21 种60 本书给儿子捎去,希望儿子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1946 年1 月,毛岸英回到延安,来到日夜思念的父亲身边。毛泽东为了让儿子了解农村和农民,认识中国的国情,送毛岸英到陕北当农民,拜农民为师。后又让他参加中央土改工作团,搞土地改革工作。

1949 年1 月北平和平解放后,毛岸英陪同两名扫雷专家,带领一个工兵排,作为中央机关的先遣队,首批进入北平,负责排除、等,以保证重要设施和中央首长进城的安全。

为了让毛岸英能直接参加祖国的建设,毛泽东支持儿子下基层,到北京机器总厂担任党总支副书记。

毛岸英在工厂悉心钻研工厂管理和高等数学中的微积分,想在工厂干一番事业。他经常到工人当中,一边帮工人干活,一边讲些革命的道理,抬砂箱,装沙子,脏活累活抢着干。工人师傅都很喜欢他,但大家只知道他姓毛,是陕北来的,不知道这位深受工人喜欢的年轻党总支副书记是毛泽东主席的儿子。

1949 年10 月15 日,毛泽东为儿子毛岸英和儿媳刘思齐在中南海菊香书屋举行婚礼。徐特立、谢觉哉、蔡畅、康克清等参加了婚礼。大家向毛泽东表示祝贺,说毛岸英和刘思齐是一对好夫妻。

席间,毛泽东举杯走到刘思齐的妈妈张文秋面前说:“感谢你教育了思齐这个好孩子。为岸英和思齐的幸福,为你的健康干杯!”

婚礼结束后,毛泽东拿出其1945 年去重庆谈判时穿的一件黑色夹大衣,送给毛岸英和刘思齐,并风趣地说:“我没有什么贵重礼品送给你们,就这么一件大衣,白天让岸英穿,晚上盖在被子上,你们俩都有份。”在场的人听了都哈哈大笑。

“谁让他是毛泽东的儿子”

1950 年10 月初,中央作出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抗美援朝的决定后,毛岸英立即向毛泽东、党中央递交了要求参加志愿军的申请书,第一个志愿报名参加抗美援朝的。

毛泽东支持儿子参加志愿军,一些身边的工作人员曾劝毛泽东说,毛岸英在单位里负担的任务很重,不好离开,还是不要去朝鲜参战了。他们深知毛泽东已经为中国革命失去了五位亲人。可毛泽东却回答道:“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他不去谁还去?”

10 月7 日,毛泽东在中南海菊香书屋为彭德怀饯行,彭德怀看到毛岸英,说:“岸英已经长成大小伙子了,真快啊!”毛岸英说道:“彭叔叔,抗美援朝,上前线打仗可有我一份?”

彭德怀笑着答道:“好,有勇气。你这位参加过二战,打败过的坦克中尉,人不大,现代化作战经验还是较丰富的么!”

毛泽东指着毛岸英对彭德怀说:“我这儿子不想在工厂干了,他想跟你去打仗,早就交上了请战书,要我批准,我没有这个权力,你是司令员,你看要不要这个兵?”

彭德怀马上对毛岸英说:“不行。去朝鲜有危险,美国飞机到处轰炸。你还是在后方,搞建设也是抗美援朝。”

毛岸英恳求道:“彭叔叔,让我去吧。我在苏联当过兵,参加过对德国鬼子的作战,一直攻到柏林。”

彭德怀看了看毛泽东,毛泽东说:“我替岸英向你求个情,让他到战场上去锻炼自己。我看,你就收留了他吧。岸英会讲俄语、英语,你到朝鲜,免不了跟苏联人、美国人打交道,让他担任翻译工作。”

毛岸英高兴地说:“彭叔叔,我要在您的指挥下,做一个好兵。”

就这样,毛岸英要求上前线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这也成为毛泽东与毛岸英最后一次见面。

10 月8 日,毛岸英来不及向家人告别,急匆匆地随彭德怀和临时组成的指挥所人员乘飞机赶赴东北。

毛岸英随志愿军司令部跨过鸭绿江后,担任志愿军司令部办公室的翻译。

第二次战役是在11 月25 日这天打响的。因“彭总作战室”所在的大榆洞发电报甚多,美军认定大榆洞是个重要目标,就常派飞机前来轰炸。志愿军司令部决定25 日凌晨4 时开饭完毕,除作战室值班脱不开身的,其他人员必须进矿洞内隐蔽。彭德怀被副司令员洪学智等人连拉带拽地带离了作战室。

11 月25 日这天,毛岸英和高瑞欣、成普、徐亩元是作战值班员。谁知美军飞机这次来得既隐蔽又突然,四架轰炸机连俯冲的动作都没有做,就平行飞行着迅速投下了带亮点的,正好击中了作战室木板房。当时毛岸英与高瑞欣正在专心地收拾作战地图和文件,所处的位置又离门很远,等他们站起来向外面跑的时候,瞬间被上千度的吞没,毛岸英和高瑞欣壮烈牺牲。

图:毛岸英与毛泽东

图:1949 年,毛泽东与毛岸英在香山双清别墅

毛泽东与长子毛岸英、儿媳刘思齐、小女儿李讷合影

事后,在两具遗体中,依据一块苏联手表的残壳,才辨认出毛岸英。

彭德怀沉痛地说:“这事要报告毛主席他老人家。”他和志愿军党委成员商量后,决定把这次不幸事件报告中央军委。当日,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接到志愿军司令部关于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后,禁不住眼泪流淌,他深知这对毛泽东的心灵打击有多么大,与刘少奇商量,考虑到正在病中的毛泽东仍在指挥抗美援朝战争,决定并通知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暂不将毛岸英牺牲一事告诉毛泽东。

1951 年1 月2 日,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次战役取得胜利、朝鲜战局得到基本扭转之后,周恩来才将志愿军司令部1950 年11 月25 日关于毛岸英牺牲情况的电报送给毛泽东看。当中央机要办公室主任叶子龙拿着电报走进毛泽东的办公室时,毛泽东正在沙发上看报纸。叶子龙将电报交给毛泽东,然后默默地站在旁边。叶子龙回忆说:“毛主席像平常一样,放下报纸,接过电报看了起来。这时,我感觉空气仿佛凝固了。毛主席将那份简短的电报看了足足有三四分钟,他的头埋得很深。当他抬起头时,他的脸色非常难看。毛主席将目光缓慢移向茶几上的烟盒,颤抖着从烟盒抽出烟来。屋子里,只听见毛主席吸烟声。是烟熏了还是过于悲哀,毛主席的眼睛湿润了,可还是没有哭出来,他顶住巨大悲痛只‘唉’了一声说:‘谁让他是毛泽东的儿子……’他向我摆了摆手说:‘战争嘛,总会有牺牲,这没有什么!’”

亲手珍藏毛岸英的衣物直至去世

就在毛岸英牺牲后不久,彭德怀回国向毛泽东汇报工作,并详细汇报了毛岸英牺牲的经过。最后,彭德怀心情沉重地对毛泽东说:“主席,你把岸英托付给我,我没有保护好他。我有责任,我请求处分!”

毛泽东听了彭德怀的话后,点燃,坐在沙发上,沉思很久没有说话。最后,他缓缓抬起头,慢慢地说:“德怀,你不要自责了,革命战争,总要付出代价的嘛!为了国际共产主义事业,反抗侵略者,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儿女,前赴后继,牺牲了成千上万的优秀战士,岸英就是属于成千上万牺牲了的革命烈士中的一员,一个普通的战士。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不应该为中朝两国的人民共同事业而牺牲,哪有这样的道理呀!”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毛泽东独自承受着老年丧子的巨大悲痛,他不能将这不幸的消息告诉儿媳刘思齐,每周刘思齐来看他时,他还要强装笑脸。

刘思齐问他为什么没有毛岸英的消息时,他总是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安慰她。就这样到1953 年,已经是毛岸英牺牲两年以后,毛泽东感到再也不能瞒着刘思齐了,于是,想了很多办法来说明这件事。

那几天,毛泽东煞费苦心,费了很多周折。他先向刘思齐谈到他们家为了中国革命牺牲了好几位亲人,有毛岸英的妈妈杨开慧,有毛岸英的两个叔叔毛泽民、毛泽覃,有毛岸英的姑姑毛泽建,还有毛岸英的堂弟毛楚雄,还有韶山党支部的毛福轩等。毛泽东说得很多很多。但还是没有说出毛岸英的牺牲。

刘思齐回去后,越想越不对劲,父亲为什么同自己谈起这些,难道岸英也……几天后,刘思齐又一次到了中南海,这一次,她想问清楚岸英究竟怎么了?当时,周恩来也正好在场。当着周恩来的面,毛泽东才把毛岸英已于两年前牺牲的消息告诉了刘思齐。

这迟到的噩耗如晴空霹雳,刘思齐痛不欲生,哭了许久。最后,还是毛泽东开导刘思齐说:“娃,战争嘛,总是要死人的,不能因为岸英是我的儿子,就不应该为中朝人民而牺牲。”

当刘思齐提出要把岸英的遗体运回国内安葬时,毛泽东摇了摇头说:“我还是那句话,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不是还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

毛泽东青年时代的好友周士钊在回忆中说,他曾当面向毛泽东主席问过:为什么要送毛岸英上朝鲜前线?毛泽东回答说:你说我不派他去,他就不会牺牲,这是可能的。但你想一想,我是主张派兵出国的,这是一场保家卫国的战争。我作为党中央的主席,作为一个领导人,自己有儿子,不派他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又派谁的儿子去呢?

1990 年,中央警卫局在清理毛泽东的遗物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小柜子,里面装的是毛泽东亲手珍藏的毛岸英的几件衣物,有衬衣、袜子、毛巾和一顶军帽。这些物品不是身边的工作人员收拾的,他们甚至看都没有看到过。

从毛岸英牺牲到毛泽东逝世隔了26 年,毛泽东是在怎样的悲痛和寂寞中把儿子的这些衣物珍藏在身边的?这26 年里,毛泽东在北京的住处搬了多次,他是怎样瞒过所有的工作人员,没有让任何人经手这些衣物的?当这些衣物,再一次呈现在人们面前时,已经又过去了很多年。一个老父亲对离去孩子的思念,默默地压在衣柜底下,近半个世纪。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