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方面个人总结、生活方面个人总结简短

首页 > 教育 > 职教风采 > 正文

生活方面个人总结、生活方面个人总结简短

注:今天不谈技术,整理下自己2013-2014两年随感类的博客文章,现在回顾这些文章的时候也能够体悟到当时自己写下这些文字的场景和心情。

生活方面个人总结、生活方面个人总结简短

这篇文章是和朋友聊天,朋友回忆起以前的一线伤感事情不能自拔,而反思自己又何尝不是,于是写下这篇随笔文章。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讲向前看,过去的都已经过去,更加重要的是当下,但是当我们真正平静下来回忆过去的时候,才能够真正有一颗更加平和的心态来看待现在,去留无意,荣辱不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万事万物自有其存在的道理,不随你的意志而改变,你需要懂得的仅仅是停下来欣赏,去发现其中的美好,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只有我们能够更好的去品味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才能更好的激发你内心的善,刘欢有一首歌《大爱》,歌词写得很好,梦依旧飞在云端,路通向心的家园,游走在天地六合之间,一路花开灿烂。我们的梦在哪里?我们的心就在哪里。我们的心安在何处,那就是我的家园。

没有信心,何来信念?没有信念,何来信仰。没有人生之历练,何来懂得生命之意义,没有懂得生命之意义而如何真正能够无住生心?余华的《活着》里面对活着解释就是为了活着而活着,因为解释这个词太困难了,更不用谈真正对生命的诠释,或许我们一生都在追寻,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哲学层面问题,而是一直信仰问题。那简单点,至少我们可以说生命之价值在个人之灵魂的修炼,在《活法》里面我们也看到人之修炼在于灵魂,它至少是一个精神层面的内容,可以是信心,也可以是信念和信仰。

回忆不是让自己陷于过去而无法自拔,回忆是一直自我之反省和重新审视,无善无恶心之体 ,而知善去恶才是格物。懂格物则致知,懂致知才诚意正心。那诚意正心之真正目的仍然是体悟当下之美好,发现心中之善。回忆不是负担,而是一种内观;回忆的是过去,但是真正的是展望未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很多时候可怕的是我们根本没有意识到我们手握屠刀,把恶当做了善,即最无法原谅的伪善。周国平老师曾就对伪善说过一句话,即当我在一个善人身上发现一个伪善,我决不肯因为他的一千件善行而原谅他的这一个伪善。

有些时候我们真正不想去回忆,回忆没有太多的美好,而变成了一种负担。我们希望回忆,或许是以前的美好,或许是淡淡的伤感或遗憾,都是为了能够更好的生活在当下的美好;而不是活在回忆里,让回忆变成一个负担。回忆本身没有错,而真正重要的是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回忆。没有经历过,何来真正懂得,没有懂得又何来真正的珍惜和慈悲,人生苦难重重,只有真正认识到了苦,才可能离苦得乐。欲望每个人都有,但是真正经历过过去的历练让你能够更好的正视自己,能够保持一份淡然和随缘,而不是困扰在我执中而急功近利。

此篇取名为回溯主要是写这篇的是想起了程序设计里面的回溯算法,回溯算法本身就是一种系统性的通过试探性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你想放慢脚步,但是时间还是飞逝而过,没有太多的思考和停留,回溯是一种回忆,更多的时候则是一种自我思考和反省。回溯不是让自己沉寂在过去的往事和回忆中,而是懂得珍惜,懂得感恩,懂得反省自我,懂得总结和改进,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前进。

你可能只关心你自己走了多远,而忽视了对身边所有一切的关注,结果往往就是你走得越远的时候,能陪你一同走下去的人越少了,当你蓦然回首的时候,美好的事物都已经不在了。就在这个时候你发现单纯的目标对你反而没有意义。一件事情是否真正有意义,更多的是谁在和你分享,你珍惜和关注的人能够和你一起分享的时候,一件事情才真正变得有意义。

在面对一个问题的时候,只要我们定义了一个完整地包括了问题真正解的空间集合,那我们通过试探性的探索和遇到阻力后的回溯,通过问题特性采用深度优先或广度优先的方法,来找寻问题的真正解。为什么进一步来阐述这个,因为感觉这个和我们平时规划目标,计划和行动的方式很相似。

首先在我们有了一个目标后,我们会定义一个覆盖这个目标的多条路径,你这个时候并不清楚哪条路径能够真正实现你目标。有时候不得不说我们会畏首畏脚,陷入思考,把时间始终花费在路径选择的思考上,而不是马上展开各种尝试和行动。你如果一直不行动,不去大胆尝试,你可能连回溯的机会都没有。

在这个时候我们不得不选择一条路径开始行动,去实现我们的目标,但这个时候真正的问题出现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肯定会遇到问题和阻力,那么究竟是这条路行不通应该回溯回来重新选择一条新路;还是说我们只是遇到了暂时的困难,只要我们坚持一下就能够克服掉而继续前进。

原来谈过多次坚持和专注的话题,但是坚持和专注是体现在最终的目标上的执着,而不是是在实现目标的具体方法路径上的顽固不化和毫无变通。有时候不懂得回溯的道理,让我们陷入在一个死胡同里面无法自拔,让我们对我们自己的目标产生了质疑而是我们在实现目标的方法和路径上去思考问题所在。既要懂得穷则思变的道理,又要懂得不能三心二意和心猿意马的道理。

说到这里,我想对应回溯的理解应该更加清楚了,所有试探性的探寻过程都是为了实践过程中持续不断地经验积累,不是每个人都有运气第一次都选对,但是每个人都可以在第一次选择积累经验;所有探寻不成功的回溯不是真正的后退,而是为了更好的前进找寻目标。

回溯有时候又像反刍,反刍之目的即是好好消化吸收,提取应有的精髓。大家都在经历同样的工作内容和实践,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但是只有真正懂得总结和反省的人,才能更好的前进。经验之所以为经验,就是在大量显性知识实践后,通过自我反刍形成的实现自我核心价值的隐性能力。对于这点我总觉得是没有普适性的东西,只有适合我们自己的,那就只有靠我们勇于行动,懂得回溯,从点滴之知识形成自我之经验和方法论。

每次听汪峰的《存在》,不管是歌词还是声音都深深地唱入人心深处,这需要多少生活的磨练,对人和社会的深刻洞察,才能够如此的字字引人深思。如果说原有的飞得更高,勇敢的心,春天里,怒放的生命更多的是一种壮志凌云下个人情感的宣泄的话;那存在带来的就是人已经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而是在社会这个大群体下对自我价值观的一个深刻认知。

多少人走着却困在原地,多少人活着却如同死去,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在愤青后无法解决问题让我们陷入了麻木,在个人价值没得到认可的时候让我们陷入了重复和不再思考。人之存在的重要意义在于个人独立之意识,而意识之重点又在于个人独立之思考和价值判断。有时候你无法挣脱牢笼,你变得行尸走肉,你强装欢笑,你压抑自我情感而无法宣泄。当每个人都戴着面具的时候,你发觉你失去了自我。那你剩下的就是无奈和彷徨,苟延残喘和随波逐浪,在你变了的时候,你给自己一个唯一的理由就是社会让你变了。

谁知道我们该去向何处?谁明白生命已变为何物?是给自己找个借口暂且苟活,还是展翅高飞保持愤怒?我该如何存在?不知道去处就迷失了方向,不明白生命就丧失了自我价值观,方向是外在的,道德是内在的,在内外都陷入了困惑的时候,那么就彻底丧失了个人存在的真正意义,剩下的只有苟延残喘式的沉沦。只有内外两个问题都搞清楚的时候你才可能真正的走出混沌,展翅高飞是一种外在目标,保持愤怒是该有的加内在价值判断。

你越是没有了自我的尊严和价值观,就越是给自己找个理由随波逐流。外在看似光鲜的荣耀和狂喜,幸福和灿烂,背后都是心酸屈辱和失魂落魄。那么如何才能勇敢前行挣脱牢笼最核心的就回归了个人之目标和价值判断。降低自我外在物质欲望可以让你更加容易内观自己,只有不断地反省和内观自己的时候,你才可能重新找回个人的真实情感,基本的爱,包容和关怀也是如此简单的事情。

当你真正的明白根本就没有牢笼,所有的牢笼都是自我强加的时候,你才会真正回归到真实的自我,有了真实的自我,有了内在的价值观和外在的目标方向,即有了真正的存在。这种真实的存在就是在艰辛,坎坷,痛苦,辛酸,无奈和委屈下的坚韧。

有些东西你没有失去的时候总觉得理所应当,当真正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没有生死离别的痛楚,又哪里有刻骨铭心的爱。幸福有时候很简单,你的物质欲望越小的时候,你往往越容易幸福。你可能每天都在通往幸福的路上,但是始终都无法真正的理解当下的幸福。

以利之交得小同,以心之交得大同,财散人聚往往仅仅是基础,并不一定得大同,但是任何事情不能抛开基础。信任是任何交往之基础,友无信不立,失去信任无法得真朋友。利益虽然很多时候战胜情感,但是情感往往又高于利益,脱离情感之利益如无源之水,迟早枯竭。

人生很多时候就是一种历练,一帆风顺和风平浪静无法真正领会人生五味和丰富多彩。走在前进的道路上就是成功,虽然有时候看不清楚目标,但是你能够感觉到离目标在越来越近。所有的挫折都是磨练,让你能够更好的体悟人生。所有的体悟都需要基于强大的自我道德和内心,而不是随波逐浪。世界是灰色的,很多人很快的就可以融入到黑夜中,但是也有人持续地走在寻找光明的路上。

因为失去,所以懂得;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没有什么不可以失去,因果轮回,不去改善因而执着在果本身就是一个错误。你越想抓住一个东西,到后面看却仅仅是一个幻觉和影子。最值得你珍惜的东西往往就在你身边,而不是到处去寻觅。

有时候我们谈工作,也谈事业。那么工作就是先挣点钱养家糊口,然后在做事过程中培养兴趣,在工作中找寻朋友;那么事业就是结识了一帮可信任的朋友,大家一起做感兴趣的事情,最后把钱挣了。工作有时候很难发展为事业,因为你没有将你的工作转化为真正的兴趣,并在此过程中结交朋友。

人若饮水,冷暖自知;任何事情不能用简单的好坏来评价,而可能只是大家的目标不同罢了,达成目标有不同的路。路没有好坏,只有远近;心本无善恶,只有异同。选择没有对错,只有追随自心。每个人都应该心怀感恩的心,行进在路上。黑夜只给了我黑色的眼睛,但是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佛说千灯万盏,不如心灯一盏;我说心灯在哪?佛说心灯在你心中。万山孤寂,你仰望星空,感受一片漆黑下所带来的崇高。很多时候我们在追寻着外在的事物,但是心灯已灭,那追求的仅仅是一个虚无。

每一个孤独的孩子都有一个别人看不见的好朋友,在《美丽心灵》里面患病的纳什,为了寄托自己的希望,情感,自我实现的欲望不断的虚构着各种幻象的人物,不断的和他们在进行着对话。我有时候在想,似乎每个人都有点精神分裂,他们内心都有一个看不见的朋友,这个朋友不断的在和自己进行中心灵的对话。孤独有时候并不可怕,孤独是一种宁静,孤独时候我们可以进行自我心灵的洗涤,灵魂的升华。再漆黑的星空,都无法掩盖智慧的光芒。

佛说心灯在你心中,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心灯,不可能别人来替你去寻找,寻找只有靠你自己。或许心灯已经被灯罩所掩盖,或许心灯已经布上了一道厚厚的灰尘。那么明心见性往往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并且可以给一个贪婪,自私,蛮横和为恶的自我一个充足的借口。

每个人总都是希望别人为你点亮一盏灯,指引你前进,这个时候你可能觉得原来前进是这么容易的事情,但是如果真正的心灯已灭,那么只会让你在前进的道理上迷失自己,或者你虽然在路上但是并不是你真正想要的路,那么走的再远又有何益处呢?

有时候为了认清自己,还真想精神分裂一下,看看自我精神外的一个新的世界。一个真我和假我的对话,一个找寻心灯和自我本性的过程。孤独有时候是自我灵魂的升华,但是没有历练又哪里来自我灵魂的升华。当你孤独或悲伤的时候你期望找人倾诉,你期望把对方当作是内心深处的另外一个你,但是再好的知己往往都很难真正的懂你,唯有自己拨开迷雾,内观自我,找寻心灯。

拥有孤独是一种感受,善待孤独是一种境界,唯有在孤独中持续净化和不断完善。

这世间世俗的东西太多,很多时候根本就不是你愿不愿意接受,它们就一直这样地围着你,你所有类似清高的举动都会让人感觉你是如此的不合群而受到排挤,为了在这个世俗的社会生存下去,每个人又还能够保留多少属于自己的一份尊严呢?我们每个人都戴着面具,久而久之自然迷失了自己。

在一个只讲人脉关系的社会里面,所有明面上的规则都毫无意义,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潜规则,在这个大染缸里面每个人都不由自主的变得世俗起来,还得给个世俗取个名字叫适应社会。在这个厚黑的社会里面,不论你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在这个没有掌握资源和人脉的圈子里面,最终都是最底层的被剥削者。有时候为了生存下去,你还得卑躬屈膝的去讨好那些手握资源和关系的各种掮客。久而久之,你也世俗地变成了一个剥削者,你剥削他人又被他人所剥削,一边愤青一边世俗。

社会有时候真就这个样子,我们一边在抨击着各种潜规则和关系,一边自己有不断的在找关系,这种世俗真的让人感到极其的厌倦和乏味。

在高中时候学科学人生观好像讲到过,我们要认识社会,改造社会,世界可因你而改变。有时候看着这种存在于教科书中的范本哭笑不得。不谈改造社会,我们能够在社会这个大染缸里面留下一点属于自己的棱角,保留一点自己的尊严已经就不错了。确实,不能因为社会本身的弊端而无视人性美好的一面,不能因为各种恶而放弃了对善的追求,在各种欺骗和虚伪下仍然存在着一份最朴实的真诚,正是这些激发着每个人内心强大的正能量。

如果你无法像陶渊明一样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归隐田园,那就真正的正视这无法躲避的世俗,唯有在这世俗后面保留一份属于自己的价值观和尊严。你没有办法去强制和要求别人,但是你可以坚持自我的价值判断,正如你首先不能破坏规则,你才有资格去抨击规则一样。有时候想,世俗之本质还是大家所造成的,因为总是有人希望走捷径,希望不劳而获,他们总能和那些拥有关系和资源的人一拍而合,如果社会里面每一个人都能够尊重知识和劳动,能够减少个人私欲,往往就是对世俗最好的打击。

每个人都是逐利的,有无限膨胀的欲望,这就让每个人都变成了经济学意义上的人,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完全变成了一种高度利益的纽带。我也无法追求某种理想国,但是我始终相信有一份朴实的友情,正是存在这种超凡脱俗的友情,让社会还能保持着一种感性和纯真。

当前中国教育体制的弊端和本身扼杀各种个性的教育方式等都不用多说,在这里只是想思考下如果你作为一个教育从业者,应该如何来思考教书养人这个话题。特别是类似《放牛班的春天》,《死亡诗社》这类电影,感觉作为每一个教育从业者都应该好好地看看。对于具体的教育我简单地谈谈一些个人感受:

最重要的教育一定是在课堂外而不是课堂上,课堂外的教育更是每个学生完善心智,独立人格,明辨是非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一次单独的沟通,一次活动,一个赞许往往都可能改变一个学生一生的人生轨迹。而作为一个老师更加应该包容这种个性。已经完全被当前教育体制所奴化的老师是为了可能仅仅就是各种考核和升学指标,学生仅仅是机器而已,他们往往会最大限度的扼杀这种个性。

什么样的教育是我们需要的教育?是我们可以受益终生的教育?当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可以看到的就是需要通过教育和个人的努力,去培养一种独立思考的方式,形成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对事物充满好奇和探求本质,能够有完善心智和个人道德修养。这些就是你可以受益终生的教育,而且是越早培养越好。原来谈情商的培养往往比智商更加重要,而我们说的心智和道德则涉及到我们的逆商,我个人的品性,我们做事情的原则和价值观,这些往往更加重要。

作为一个真正的教育者,不应该一开始就对某一个学生进行各种个人主观和情绪化的定性,每个学生都有其特点和优势,这种粗暴的定性往往就是教育者为他们后续粗暴的行为找寻理由,也为他们不再试图通过积极的行动去寻求改变而找寻借口。很多时候当老师体现出来的某种坚持和不放弃,往往最终打动学生。

如果谈到培养个人的兴趣和爱好,但是如果我们连各种广泛的知识和事物都没有接触到如何谈得上兴趣的培养。我觉得兴趣就是在你广泛的接触各种事物后自发的一种强烈喜好,而不是任何他人强制给你培养的。有兴趣爱好就容易培养一个长时间坚持的习惯,而这种习惯往往促进你思考和自我管理。在某些时候当你独处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些爱好会时刻的伴随着你而不再孤独。

每个学生的自尊心都不一样,作为一个教育者绝对不是以各种训斥,羞辱,轻蔑的言语来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为这样带来的只有麻木,让他们丧失学习的信心。我曾经看到不少的例子,包括我原来的同学或同事,他们时常谈起初中或高中老师的一句话对他们一生所产生的阴影,往往就是一句话就可以让一个人完全丧失掉对某个学科的兴趣和学习动力,这完全不是夸大。

最重要的教育就是言行一致和身体力行的教育,一个最简单的问题就是老师没有师德,不能为人师表的时候如何培养出品德高尚的学生。小孩的思考和判断往往大量的受到当前各种大人间各种活动行为的影响,如果小孩本身看到的就是老师需要收家长的红包,没给或给得少的就给小鞋穿,那么小孩本身如何来思考本身的个人品德,善良诚信,包容和爱这些话题。这个世界确实有太多的不完美,腐化的风气,欺骗和恶,但是不能因为这些而看到世界的善,那你是把自己小孩培养成一个不再任何蝇头小利上吃亏的人,还是培养为一个真正懂得爱,包容和慈悲的人。格物的目的更多是诚意正心,真正懂得慈悲和爱,这些不一定给你带来巨大的财富,但是可以带给你内心的平静,快乐的生活。

对于理工科知识,我们往往在教育上花费了大量的时候,包括数理化,而这些真正我们工作后用到的并不多,但是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上面。如果是数学可能还是比较基础的理学,以后可能你从事的各种专业都需要用到,那么类似物理化学往往很多东西如果不是真正的兴趣爱好完全没有必要太深入。初中高正的时间更加应该多放在类似天文,地理,人文,历史,社科,自然环境这些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上面。这些知识一方面是促进自我心智的完善,一方面是本身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和思维能力,受用一生。学习是在课堂上,但是真正的知识往往却在课本外,从小养成很好的阅读习惯看来就是更加重要的事情了。

当前中国的教育模式,不论是国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基本都很难是老师照顾到每个学生,老师能够了解到每一个学习的性格特点和知识基础,而去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法和辅导模式。那么在这种机械化的克隆的教育体制下面我们究竟能够做什么?我们应该坚持哪些原则?对于各个学生的家长如何能够真正意识到学校外的教育的重要性,如何能够尽可能地包容个性,促进个人的独立思考,形成个体的完善人格就是最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个人在具有了独立的人格,是非善恶判断标准,思维方式和能力后,就能够实现自我教育,这个往往才是一个人最受益终身的教育。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像很多人学习,但是他们也仅仅是引路者而已。

人很多时候不是没有坚持,而是缺少坚持中的韧性。太过刚强的坚持最容易断裂和放弃,而坚韧则是可以停顿,可以适当地退步,但是仍然有明确的目标和原则,停顿不代表停止,退步也不代表放弃,能伸则需要能缩,只要有强大的内心力量支撑,就一定有量变到质变的一天。

一个人切记太刚强和好胜,任何事情都要争个你死我活,强大的虚荣心围绕着自己。在这个时候遇到一丝的挫折往往就脆弱得受不了任何打击,凡事都未求诸己反斥责他人,越刚强则越容易折断,根本没有伸缩的空间和余地。对于成功和失败而言都是暂时和相对的,既不要被暂时的成功冲昏了头脑,也不会被偶尔的失败磨灭了意志。去留无意,花开花落,脱离单纯成败的人生才可能铸就完善的自我心智。

坚韧让我们的心态具备了更大的弹性,这种弹性是一种对外在的包容性,对攻击和挫折的一种忍耐力,是一种自强不息和不屈不挠的意志,是一种能够享受高潮又能够直面低谷的豁达,既不被外在的赞美冲昏了头脑,又能够摒除诟病的坚持自我的梦想。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既有不轻言放弃的坚持,又有海纳百川的包容,柔弱加上刚强,厚积薄发,才是对坚韧的一种诠释,这应该是一种强大的内心意志下逐步释放出来的一种外在毅力。所有的成败都只是一时的,而只有这种内在的力量是可以持久的。

韧左边为韦为羊皮,右边为刀刃,羊皮被刀刃不断地割划,它们可能变形但是却决不轻易的折断。而有些事物却是越刚强越容易被轻易的摔碎。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以柔弱胜刚强,值得好好学习和思考。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都会经历很多困难和挫折,但是人生没有简单的成败,任何一个挫折都不至于影响到你整个人生的发展轨迹。只有坚韧,让我们不断精进。

海边有一个酒店,酒店里面有一个室内的游泳池,游泳池有一扇门打开就可以看到银色的沙滩,蔚蓝的天空和一望无际的大海。有的人可能是一开始就在寻找,寻找那扇能够通往大海里面去畅游的门;有的人可能没这个意识,但是别人告诉他们有这扇门的时候,他们会乐意去尝试;还有的人即使知道有这扇门,但是他们更愿意在室内的泳池里面游泳,他们可能会觉得更加的安全和惬意。在这里并不是想说哪类人就不好,而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真正你应该关注的反而是第二类人,他们可能有这个态度和能力,但是往往却不知道还有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而是需要人的引导,在这个时候教练作用是很关键的。

机会对每个人往往都是平等的,只是出现的时候和环境不同而已,是否能够把握住机会往往也不取决于外在,而取决于自我的意识,积极的态度和探求未知世界的欲望而已。很多时候真正约束你的,不是别人和外在的环境,而是你自己,如果你选择了做第三类人那本身也没有问题,那就好好的享受这种惬意的生活,而不用去羡慕他人的成功。

对于意识首先不能和思考等同,我们每天都在进行思考和各种思维活动,你今天出门要带什么东西需要思考,解决一个问题需要思考,进餐馆点菜可能也需要思考,这些都是各种思维活动,但是这些并不是我们所说的意识。意识属于思考,但是意识只是思考中很小一部分的内容。如果要给意识一个简单的说明,则是在某个阶段或某个时间点,你需要去做什么事情,当你做了这些事情后可以使我们的产出物或结果持续改进,可以使我们个人的经验和能力持续提升,如果符合这个说法,那就是一种意识活动。

如果这个说法成立的话,那么我们就应该在空闲的时候有学习的意识,在解决问题后有反思的意识,在重复性的工作中有自动化的意识,在分析和诊断问题的时候有刨根究底的意识,在他人帮你解决问题后有一种审视自我知识缺陷的意识。这些意识和态度不同,态度可以帮助你持续的有责任心地做一件事情,而真正只有意识的转变才可能帮助你更加高效独立的做好各种事情,并持续的提升自我的能力。

每个人的潜力是巨大的,很多时候不缺在态度上,而缺在意识上,你可能一直在往前走,但是身后往往就有一扇门可以通达更加宽广的世界,但是你没有意识到。

很多时候我们谈到要活在当下,而当你真正理解到过程是目标,目标是工具的道理的时候,你会发现如果把整个时间做细分切割的话,每一刹那可以说都是一个小过程都会有结果。所以你会看到打破了传统的空间和时间概念后,过程和结果本身就是相互共存的概念。

就拿登山来说,各个人的体能,悟性不同,你跨出的每一步可能都是人生的一大步,每一次的向上攀登对你来说都可能是一个结果,而不仅仅是远望的山顶。把每一个小过程都当成一个结果来看待,才可能真正体悟活在当下,一日一生,日行六度的道理。

过程本身的作用不仅仅是让我们抵达目标,而是让我们具备了达到小结果或大结果的能力,这种能力的达成本身就是一种结果。很多时候你达成一个目标以后,这个目标对你来说已经没有任何的意义,而真正有意义的是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的自我修炼。这种修炼往往可以伴随你一生,终身受益。

就拿喝茶或做菜来说,我们的目的仅仅是解渴和填饱肚子,还是说真正能够去体会禅意人生和生活五味,这个不是简单的生活格调问题,而是一个人的生活态度问题。很多时候我们强调的并不是完美结果本身,而是追求完美结果的态度。

品茶品菜可能10分钟就完事了,但是真正前面的过程可能得花几个小时,而真正让你享受的往往却是这几个小时的过程,在过程中的精雕细琢和一丝不苟。对于品茶来说,这个过程可以称为茶道,任何真正关注整个过程的才能够称之为道,在整个过程中茶,工具和人真正地融为一体,观茶即是观人,品茶即是品人生,人生的大宇宙和性情更是融入在茶道过程的小宇宙里面。

一个过程可以是做事情的操作步骤和工序,达成目标的计划和任务,各种工程学的方法似乎都在试图形成一种科学机械化的方法,将严格的过程嵌入其中自动完成。但是涉及到人主观能动性参与的往往很难真正的做到完全量化和自动化,更多的是需要我们经验的积累。就如我们做菜一样,步骤和工序一般都很清楚,但是在做的过程中仍然有很多盐少许,料酒适量等词语。因此一个好的以人参与和主导的过程往往应该是定性之中有定量,定量过程中不否定定性,能够在过程中不断的自我调节和自适应。

忘记目标而专注过程,不是让我们真正的放弃目标,而是让你真正感受到每个小过程就是小目标,只有小目标的日积月累才可能有大目标的达成,过程的历练带给你的绝对不是单一目标的达成,而是让你具备了以后通达更多大目标的能力。否定过程的以结果为导向,表面上看着是如此的光鲜,但是没有对待过程的一丝不苟的态度,即使达成了一些短期的目标也会让我们在大目标面前手足无措或偏离航道。

享受过程就是享受目标,人生可以没有喝酒时候一饮而尽的快感,但是却不能缺少类似品茶过程中带给你的持久的苦中带甜的醇厚。人生漫长而又短暂,真正伴随你的不是几个目标,而是对待过程的态度。

周国平老师在一篇文章里面讲到过,当我在一个恶人身上发现一个美德,我就原谅了他的一千件恶行。当我在一个善人身上发现一个伪善,我决不肯因为他的一千件善行而原谅他的这一个伪善。有时候你不一定需要害怕一个光明磊落的坏人,但是却需要时刻提防一些伪善的小人。

过年时候看论坛看到有一些论坛文章说到的大龄女青年过年回老家被亲戚逼婚的事情,个人理解有些亲戚就是属于这种典型的伪善。他们可能苦口婆心的问着你有没有对象了,啥时候结婚了,什么家庭跟事业都重要了,什么再大一点不好找了之类的。但是往往这个并不是他们想表达的关键,真正的关键是话锋一转说回自己的姑娘儿子,你看虽然没你们那么在大城市出人头地,但是婚早结了,孩子都打酱油了,房子也买了小日子过的舒坦的很。这种人往往就是典型的伪善,看似善意的话却无处不在打击你的自尊,体现他们自己的优越感,对于这类亲戚或朋友,真是需要毫不留情的给予回击。他们越上这样往往越体现出他们自己内心深入的潜意识的自卑。

还有一类人属于是很多年前在工作中遇到过的,私下很好的同事什么都谈得来,后来逐渐发现这个人有个习惯,就是对公司和领导满腹牢骚,却在领导面前经常卑躬屈膝。这个也就是算了,最主要的往往是经常跟你提一些事,你开始没有意识到,逐渐可能开始也交心的谈谈自己的态度和看法,这往往带来两个后果,一个是对方将你的冠你之名传出去,一个是你自己傻傻的到领导那去提意见。这种人往往也算不上什么恶,但是绝对算得上心理阴暗,不断的带给你负能量或假情假意的关怀,所以还是远离为好。

在《庄子-外物》里面有一个很有趣的比喻,说一个在车辙沟的小鲫鱼快死了,让一个路人给一斗升的水救活,这个路人说好的,我要去游说吴越两国,引整个西江的水来救你。小鲫鱼说不用了,我只要一斗升的水就能够存活,你却如此说话,你这样的话明天直接到干鱼市场来找我就行了。

这种路人也属于典型的伪善,平时豪言壮语,称兄道弟,真正到了关键时刻一滴水也给不了。有时候我也不断地思考,一个人一生会有很多朋友,真正能够交心的又有多少,真正的朋友平时不需要太多的电话或嘘寒问暖,而是真正在关键时候能够挺身相助的人。

君子之交淡如水,需要的是一份真实和诚信,而不是一种做作和欺骗,伪善之人往往就是戴着善的面具时刻都想着虚情假意。盗亦有道,恶也要来得光明正大,至少我们自己的善不会被别人利用。伪善之人不一定就是严格意义上的坏人或小人,但是一定是属于自私自利,贪婪嫉妒,虚荣攀比之人。前段时间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篇文章叫《远离垃圾人》,大家也可以找来看看。

最近重新思考激情这个词,前面有专门文章谈过为什么做不出好产品?不是说资源本身缺多少,技术能力弱多少,而真正缺少的往往是缺乏了一种激情,对工作的乐趣,对做出一个优秀产品的渴望。出现这个问题不可否认是我们的团队建设和管理出现了问题。

回归初心,作为IT行业的从业人员,最希望的还是能够创造出对客户有价值的产品,产品的价值直接体现了团队和个人的价值。这确实需要公司在产品战略方向和垂直细分上做出正确的定位,体现出差异化的竞争力,团队的技术实力最终需要体现到产品上才能够真正体现价值。从事IT行业工作几年下来,大多数人可以说是忘掉了初心,没有了对产品和技术的极致追求,失去了工作本身的乐趣,这是一种很典型的工作麻木,最终体现出来的就是整个团队的战斗力急速下降。有时候我们谈需要学习互联网思维做产品,但是更加应该学的是互联网的团队文化,而其中又以专注,效率,创新,产品意识等最为重要。

对于IT行业是否需要加班是我们经常讨论的一个话题,在知乎问答上我们经常看到的也是一边倒的答案,认为加班是对员工的一种间接剥削。在公司从来不提倡加班,但是最终发现问题是本身由于技能达不到当天工作完不成,客户紧急事情要处理也不加班,可以名正言顺的说等到明天解决,这些其实是很可怕的一些信号。对于加班而言一个简单的结论就是天天加班肯定是有问题,工作中从来不加班一定是有问题,简单来说任何一个人都不能完全做到不受自己心情或外在打扰保证当天或当周的任务按时完成,而这些需要的就是通过一些工作负荷或加班缓冲进行解决。工作往往需要的是一张一弛,如何我们日常的工作任务都没有任何压力,自然影响到大家的对目标的追求和激情,间接带来的就是战斗力的持续下降。

我们经常看到一句话就是,很多人的勤奋程度之低,根本还轮不上拼智商。我们和竞争对手的竞争往往也是一个道理,竞争对手往往已经比你厉害,而你看到的还是对手比你更加努力,久而久之差距自然越来越大。对于很多互联网公司大家可能也可以看到,自发的加班相当多,都是工作激情驱动的,而我们么这些传统的IT行业公司却加班越来越少,这种现象本身就值得好好的反思。公司,团队乃至个人都需要给自己适度的压力,做事情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随时都考虑着出现的偏差并积极解决。在绩效上也需要进一步体现出差异化,虽然不能做到完全的量化评估,但是一定要体现出多劳多得,优胜劣汰。有时候过度的仁慈往往是对整个团队的不负责。

最近一直在思考我个人的无力感体现在哪里?一方面可能是我脱离了团队,一方面是个人的一些思路和方法,产品的规划无法通过团队战斗力快速地通过短周期迭代的方式落地。延期了本身也没有相应的绩效评估和惩罚机制,这个比我们缺乏了某些技术能力更加可怕。如果这个问题再不马上解决,后续可能出现更大的危机,而对于重塑团队战斗力,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恢复大家的激情,重新树立团队的共同愿景。某个短时间的方向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一直畏手畏脚而不付诸于行动。某个产品的失败往往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正确去尝试和敢于创新。

没有付出往往很难真正有大的收获,团队里面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时刻思考个人对团队的价值,有没有真正的用心付出过,做事情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积极主动的态度。如果团队都无法创造出价值那么个人价值更加无法体现。有时候走着走着累了,短期的调整是正常的,需要的是尽快地恢复自我内在驱动力,恢复团队的信心和战斗力。

激情比聪明和天赋更加重要,只有激情可以让你持续保持高昂的战斗力,保存一种使命感,愿意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和持续学习创新去创造一些有价值的事物,去赋予产品应该有的价值和灵魂。对于一个IT行业从业人员,真正能够支撑你更好走下去的一定是对IT技术的高度兴趣,对产品的极致追求,对创造事物的自我满足。付出和回报往往是成正比的,不匹配往往也是短期的,当我们对贡献和付出充满激情时候,自然对回报有信心。

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你很难真正体会到初期时候学习和实践的加速度,从量变到质变得快感,因此到了这个阶段往往也最容易到了一种疲劳期,失去了进一步的动力和目标,也失去了精进的可能。当然,精进之难绝对不是简单地保持积极主动的激情就能达到的,个人,环境,思维方法各方面的配合都相当重要。

自我失去了持续学习的激情是影响精进的一个重要方面,当然这里面本身又有很多原因,一方面是确实年龄增长后精力和记忆力都下降,一方面是更多的需要考虑工作和家庭的平衡,还有就是逐步上升到管理层级后逐渐脱离了实践,工作中更多的也是吃以前工作经验的老本。而这些因素里面个人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失去了主动学习的兴趣和脱离实践,没有学习和实践直接导致了不能进行知识的应用,经验的总结。

其次,目标不专一,没有处理好知识广度和深度之间的关系。要想精进,一定是在某一个专业领域下下的持续学习和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有意识地拓展外延的知识结构。选定的任何一个方向都需要能够耐得住寂寞,而不是看到什么热就做什么,看到别人成功就换方向,努力和持之以恒很重要,但是真正能够坚持和专注在一个方向上往往才可能带来自身核心价值的提升。所以到了一定阶段往往是收缩关注点,有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的精神和心态,深耕细挖,不断地打磨,往往才可能形成精品。

再次,思维固化并受到严重的定向思维的约束。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速度之快,而自己可能仍然沿袭多年前的固有思维思考问题。在这种时候一定是需要跳出盒子,多关注外面的世界,多进行跨界的知识交流和学习,对于新的思维模式要多去考虑产生的环境,原因和背景,多去思考互联网新经济模式下客户群体性需求的变化,这种思维模式的转变不是简单的改进,而往往是一种变革,要敢于变革自我往往才能更好的适应趋势和变化。

布施者,乐于学习实践和分享,通过知识分享过程中采集问题并向他人学习;持戒者,坚持自我专注的方向,不受外围诱惑而耐得住寂寞;忍辱者,不刚愎自用和逞一时之勇,多修内力而避口舌之爽;有此三者方为精进之基础。

对任何一件事情,你虽然认真和努力了,有时候机缘不一定就能够成功或达到期望;还有些时候一件事情你虽然没努力,由于团队的集体力量最终成功了。努力和成功如果单独从一个短期阶段或一个独立性事件来看,往往既不是必要条件也不是充分条件,但是从一个长周期段来看,努力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对任何一个朋友,也不要简单的期望你的情感付出和真诚相待就一定要有回报,人生得一知己难,如果能够幸得一知己要更加懂得珍惜和呵护双方的情感和信任。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正没有任何利益和利害关系的交往往往才是最容易长久的。要交到一个真正的知己,对自己而言是真诚和信任,对朋友而言是真正的懂你,仅此而已。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懂得如何看自己,如何看他人,如何看人和人复杂关系组成的一个社会。懂得自我渺小和知识欠缺,方能驱动自我主动学习意愿,而不是狂妄自大和目中无人;懂得任何事情都有其因果和机缘,才能够凡事不强求和脱离自我底线;懂得欲求和贪婪的无止境,方能够控制自我欲望和适可而止;懂得善恶和义利,才可能明是非和心生慈悲,才可能将心比心和换位思考;懂得任何成功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才可能日积月累和坚持不懈;懂得任何赞美和奉承都是过往云烟,方能时刻保持谦卑心态。懂得放弃和有所为有所不为,才可能明白平衡生活的重要性。

每一次的懂得,都是一段自己亲身实践和经历;每一次的懂得,都是对自己心态和价值观的重新审视。只有失去过才懂得珍惜,只有实践过才触发反省,只有失败过才促进经验的积累,这是自己给自己定期做的心灵鸡汤,是自我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磨练和感悟。做事难,难不在事而在人和团队;做人难,难不在不能改变他人时候要改变自我;有时候不要期望能够改变他人,同时也要能够坚持自我,任何中庸之道都无法彻底解决该问题,那真正懂得的唯有放弃一些本身就不该属于你的东西,懂得了舍方可得,耐得住寂寞方可专注坚持和不断自我完善。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