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教案-沁园春长沙教案范文

首页 > 教育 > 图画校园 > 正文

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教案-沁园春长沙教案范文

【导读】

本借课旨在通过对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课的学习,通过比较阅读,让学生充分感受毛泽东诗词中的王者气象,体会老一辈革命者豪迈的浪漫主义情怀。

【预习任务】

安排学生提前准备《沁园春·雪》《七律·长征》、黄巢的《不第后赋菊》、赵匡胤的《咏初日》

1.查阅资料,了解毛泽东写作《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和《七律·长征》时的写作背景。

2.搜索资料,欣赏毛泽东诗词的书法作品,体会伟人豪迈的激情和恢宏的气势。

3.反复诵读,在《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和《七律·长征》中,挑选一首完成配乐朗诵视频制作,提交班级交流分享。

4.梳理几首诗词选用的意象和意象特点,可以自己设计表格

篇名 意象 意象特点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沁园春·雪》

毛泽东《七律·长征》

黄巢《不第后赋菊》

赵匡胤《咏初日》

【教学过程】

导入: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播放《七律·长征》歌曲、《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的诵读视频。投影:美国华人学者龚忠武于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之际,在纽约华人举行的纪念会上,对毛泽东精神归纳为:骨气,志气,勇气,才气,正气,王气。

1.龚忠武评价毛泽东精神有“王气”,这里的“王气”是指王者的气象,那么气象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提到气象,我们往往会想盛唐气象,盛唐气象指盛唐诗歌的风格特征。盛唐诗歌的风格特征,一是浑厚,二是雄壮,它表现在盛唐大多数作家作品中间,与初唐、中晚唐诗有明显的区别。

学者周振甫认为:诗歌的气象,就是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作品的风格,再加上作家在诗歌中所显示出来的作家的气度神态。

由此可知,“气象”大概相当于“风貌”“气势”“气概”“情韵”“风格”,是古诗词的一种审美范畴。

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教案-沁园春长沙教案范文

1.自由朗读《沁园春·雪》,感受毛泽东的非凡气度与宏大格局

2.逸事导引。关于《沁园春·雪》的逸事:

这首词1945年在《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整个重庆及国统区极大的轰动,仿佛就是中国人胜利的预言,它彻底粉碎了对毛泽东以及人的妖魔化宣传。蒋介石气急败坏,召侍卫处主任陈布雷,让他召集文人教授写词和一和毛泽东的词。陈布雷领命而去,拿回词稿给蒋介石,结果没有一首可与《沁园春·雪》的格局气魄相提并论。蒋介石仰面长叹:这是帝王的气象啊!

(背景资料:1945年8月28日,毛主席一行到达重庆和政府谈判,受到重庆各界的热烈欢迎。在此之前,蒋介石故意编造舆论,抹黑我党,让我党的形象在一些人心中并不是很好。此举就是为了让谈判期间感受到压力,可是蒋介石万万没有想到,《沁园春·雪》一发表,彻底改变了现状。

在得知毛主席到达重庆后,许多爱国民主人士前来拜访,既是询问我党关于和平的主张,也是领略一下我党领导人的风采。毛主席想到自己的旧友柳亚子在重庆,马上设宴邀请。

柳亚子与毛主席早就相识,而且柳亚子还是毛主席的学长,柳亚子一直很欣赏毛主席的才华。当得知毛主席来到重庆后,激动异常,立即写了一首诗送给他。诗中表达了多年未见的情谊“阔别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同时又称赞他此举来山城是“弥天大勇”。

毛主席见柳亚子写了一首诗送给自己,文人之间互相送诗一种常事,毛主席见状索性把九年前自己写的《沁园春·雪》送给了柳亚子,以作附和。并且说道:“这是我当年到陕北看见大雪的时候,写的一首词,与先生格略相近,希望先生录呈审正。”

柳亚子看到这首《沁园春·雪》之后,惊讶之情溢于言表,大加赞赏。他激动地评价道:“虽东坡、幼安犹瞠乎其后。更无论南唐小令,南宋慢词矣。”

柳亚子的意思很清楚,尽管苏东坡、辛弃疾看到了毛主席的这首词,也就只能瞠目结舌,自愧不如,更不要提南唐后主李煜、婉约词人李清照了。

要知道当时柳亚子非常推崇辛弃疾,甚至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了“柳弃疾”,号“稼轩”!可见毛主席的这首词对他的震撼有多大!

在几天后,柳亚子建议把《沁园春·雪》发表出来,同时他作了一首和词,准备一起发表,毛主席当即欣然答应。

柳亚子将两首词一起拿到《新华日报》,但是因为毛主席的诗词需要本人同意才能发表,于是就只好先发表了自己的和词。

在柳亚子的这首和词中,柳亚子对毛主席的词极为推崇,在他发表的和词中有一篇《后记》,说道:读之余叹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作。重庆文化界人士当然了解柳亚子的文采,连他都如此赞赏的一首词到底是怎么样的?这引起了重庆人士的好奇心,纷纷打听毛主席的词到底写了什么。

在当时统治区,由于对我党的恶意宣传,在很多普通的民众眼中,我党就是一群“赤匪”,都是一群泥腿子。

可是柳亚子的和词一发表,人们都很惊讶。根本就没想到领导人还会作诗,而且还得到了如此高的评价,因为在此之前毛主席确实没有发表过一篇诗词。柳亚子的这一篇和词,吊足了人们的胃口,纷纷想看看原词。

不久后,柳亚子与一位画家举办了一个画展,首次公开了毛主席《沁园春·雪》的手稿,这一下引起了文化界的轰动,纷纷前去观摩传抄。当时担任《新民报》副刊编辑的吴祖光,在与多方联系之下,终于得到了一篇完整的《沁园春·雪》诗词。

1946年11月14日,吴祖光将这首词在《新民报》上发表,当即在重庆甚至全国引发了一场轰动。

重庆的各大媒体报刊纷纷转发,人们互相传抄,聚在一起评论,赢得了一片喝彩声,好评如潮。当时重庆报刊的印刷量顿时暴增,连纸价都跟着一起上涨。雾都重庆被毛主席的雪给覆盖了,很多的文化界人士纷纷以此为载体,进行和词。

《沁园春·雪》一发表,人们就惊叹于诗中的一股豪迈、奔放的气概,一种无畏的底气。压根没有想到,这样一首气势磅礴的诗词居然是领导人毛泽东的手笔,没有一个人不为之惊叹。

这一首词也宣告了对我党恶意宣传的破产,那些坏话,蛊惑人心的言论不攻自破。重庆市民开始对蒋介石持怀疑态度,你不是说都是乡巴佬吗?如今看看人家写的这篇文章,你写得出来吗?

社会的舆论让蒋介石无所适从,他赶紧找人买回了一份报纸,想要看看这篇诗词为什么有这么大威力。

当蒋介石看到这首词之后,他同样非常震惊,完全没有想到一个从湖南韶山冲出来的农家子弟,居然能写出这么好的词作。诗中的一字一句犹如针一般戳着蒋介石的心,心中不服输的性格上来了,他决定自己也写一篇这样的诗词。写完之后,他总是觉得自己写得不满意。

他叫来了他的心腹文员陈布雷,将那篇写有《沁园春·雪》的报纸甩过去,说道:“你也给我写一篇,不管你是自己写还是找别人写,总之,要把毛泽东比下去。”

陈布雷可以说是蒋介石的第一号笔杆子,在宣传方面为出了不少力。蒋介石很多文件都是由他拟定,可以说是蒋介石手下最出色的文人。

蒋介石觉得还是不够,让中央宣传部召开会议讨论此事,通知各地、各级党部,要求会吟诗作词者,都写几篇类似的诗词交上来,从中挑选精彩的发表,一定要把毛主席的气势比下去。

于是,各地刮起了一股写诗的高潮。陈布雷找到重庆的各个大学教授,让他们每人写一篇。各级党部绞尽脑汁、拼凑词作,希望能写出一篇。可是,这帮人抓人、捞钱是一把好手,可是写这种文章却是比登天还难。

为了交差,人写了很多《沁园春·雪》的和词,一时间重庆报纸上出现了很多。本想把毛主席的气势压下去,万万没有想到,这一对比之下,反而把毛主席的《沁园春·雪》衬托得更加有气势。

蒋介石心服口服,默默对陈布雷说了句:“算了吧!”结果,一直到前往台湾时,连一首像样的《沁园春·雪》都没有写出来。

从诗词中就能看出境界,毛主席心中的思想境界、学识、眼见、格局又岂是能比的,从一首词中就能看出为什么一定会输!)

毛泽东和柳亚子

3.同桌讨论,小组内分享。话题为“从《沁园春,雪》的中,我读出了。引导学生从这首词的“意象、意境、抒情、对历史人物的评点”等方面,感受词中的“王者气象”。

说明:通过讨论与分享,学生感受到毛泽东诗词中的“王者气象”,如大开大合、开阔豪迈的意境,变化多端、纵横捭阖的描述角度,傲视群雄、心系苍生的评论,恢宏壮阔、高标独举的气势等等。

1.欣赏书法作品,畅谈感受。投影:毛泽东书法作品《沁园春·长沙》。

明确:欣赏毛泽东书法作品,扑面而来的是豪迈大气,龙蛇飞舞,气贯长虹,汪洋恣肆,字如其人,字如其文。

2.播放央视主持人方明康辉的朗诵视频,感受《沁园春·长沙》豪迈的气概,学生跟读体会。

3.对比阅读,感受内涵。有人说毛泽东的词和黄巢、赵匡胤的诗一样,有一股强烈的帝王之气,大家怎么看?

不第后赋菊

作者: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咏初日

作者:赵匡胤

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山如火发。

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与残月。

(1)齐读《沁园春·长沙》,然后标出文中选用的找意象,分析它们的内涵。(从意象的特点、意象的呈现方式、表达的情感内涵等角度探究。)

明确:这首词以“看”字领起“万山红遍”的壮景,一气呵成,意象豪迈雄伟,营造的是胜利的秋、壮美的秋、万紫千红的秋,意境异常苍凉阔大,凸显了伟人的胸襟与英雄气概。其中,宏大数词的运用,从不同角度表达了作者广阔的胸襟和雄伟豪放的气魄;动词的使用,更是彰显了冲破一切牢笼的自由之气魄。“看”的角度、范围、层次及色彩等方面都是大手笔,共同勾勒出一幅充满力度强劲、色彩浓烈的立体秋色图,诠释了一种极致的傲视群雄的豪放之美,一种胸怀天下、舍我其谁的豪情壮志。

(2)自由朗读黄巢的《不第后赋菊》赵匡胤的《咏初日》,探究三首诗词意象和内涵的异同

明确:虽然三首诗词的意象、意境都有豪迈大气之共同点,但他们的格局、境界及内涵却是天地之别。黄诗更多透露的是农民起义领袖揭竿而起、杀气腾腾的霸气:赵诗尽管比黄诗雍容了不少,但依旧是权力倾轧的帝王霸主之气。黄诗和赵诗的霸气,是为争一已之私利、满足自我称王称霸的私欲。

《沁园春·长沙》上阕“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一问,凝结着毛泽东关乎时代、社会前途的深沉思考,是毛泽东对祖国命运的炽热关注和苦心求索,体现的是其心忧天下、舍我其谁的责任,无关乎个人利益。在下阕,毛泽东巧妙回答了上阕的提问,也回答了今朝的风流人物到底是怎样的一群人。毛泽东认为真正主宰中华大地的应该是生机勃勃、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权贵、敢于改造旧世界的无产阶级青年,表达的始终是心忧天下、拯救苍生的豪情壮志。

整合:通过讨论,学生充分认识到毛泽东的“王者气象”是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心忧天下、舍我其谁的责任感,藐视王侯的英雄主义,团结群众的集体主义,领导群伦的领袖气魄。

1.朗读《七律·长征》,同桌讨论。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两个字?诗中说“红军不怕远征难”,那你知道长征到底有多难?红军遭遇了怎样的困难?

七律·长征

作者: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明确:诗眼是“不怕”二字。长征被誉为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这期间所有的困难在毛泽东眼里不仅不怕,更是“若等闲”,洋溢的是何等的自信与气魄、大无畏与不屈、乐观与英勇。

2.直观数据分享。有关长征的数据分享。

仅就中央红军而言,360天里,翻越了18座大山(其中5座大山终年积雪),跨越了20条大河,穿越了十几个省。上有飞机轰炸,后有30万追兵,前面还有堵截。红军长征途中的战役有强渡大渡河、湘江战役、血战独树镇、包座战斗、吴起镇战斗、乌蒙山回旋战、四渡赤水等。

3.朗读感受。这首诗里的哪些地方让你读来豪情喷薄?(可从意境、用词、情感三个角度赏析)。

明确:如“千里雪”的意象,苍茫壮阔,当红军踏过这千里白雪后,长征也赢得了胜利。白雪这个意象不再是寒冷的象征,而被赋予了跨过艰难险阻后赢得胜利时的喜悦与自豪,千里白雪承载了不畏艰辛、乐观豁达的革命人的情怀。

绵延起伏的五岭山脉,在毛泽东眼里,仿佛是腾起的细小浪花,巍峨高大的乌蒙山,不过是脚下滚过的小泥丸。这些意象处处洋溢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和藐视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如一个“暖”字,抒发了红军战士渡江时的激烈情景,“寒”字则烘托了泸定桥的险恶环境,景中有情。

如“不怕”和“只等闲”,毛泽东以豪纵的语势,概括地写出红军在长征中的乐观豪迈、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只”加强了坚定的语气,具有强烈的感彩。“不怕”“等闲”构成了全诗的主旋律。

整合:通过对《七律·长征》意象的鉴赏、用词的体会,学生领会到“王者气象”的内涵还是藐视困难的大无畏精神豁达的乐观主义精神、居高临下的心理高度和恢宏开阔的胸襟气度等,更丰富了毛泽东诗词“王者气象”的内涵。

学生探讨:从意象特点、抒情主人公形象和情感、美学意境、诗词风格等方面建构对“王者气象”的理解,教师总结毛泽东诗词卓绝千古,其中的核心是豪迈的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浪漫主义、乐观主义精神,是放眼宇宙、心系天下、拯救苍生、舍我其谁的万丈豪情。

毛泽东诗词的“王者气象”

意象特点 :豪壮、雄阔

抒情主人公形象 :风华正茂、意气风发、胸怀天下、藐视反动派统治者、拯救苍生、舍我其谁

诗词风格 :豪迈的英雄主义气概,革命浪漫主义、乐观主义精神。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