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校史馆馆长-清华大学 校史馆

首页 > 旅游 > 景点 > 正文

清华大学校史馆馆长-清华大学 校史馆

国徽模型捐赠仪式在清华大学校史馆举行

科学与大健康融媒体中心2月23日讯:22日下午,由民盟盟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王青春主持维修改造设计的东门新版国徽模型捐赠仪式在清华大学校史馆举行。民盟中央常务副主席、清华大学副校长王光谦,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兼统战部部长许庆红出席仪式。清华大学校史馆馆长、档案馆馆长范宝龙主持捐赠仪式。

清华大学校史馆馆长-清华大学 校史馆

民盟中央常务副主席、清华大学副校长、中科院院士王光谦出席捐赠仪式并讲话。

清华大学校党委副书记、校史编委会委员许庆红向捐赠人王青春副教授颁发捐赠证书。

王光谦在总结讲话中用“传承一种精神”和“分享一种荣耀” 概括了此次捐赠仪式的重要性。他指出,国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的象征和标志,蕴含着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历史经验和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大家通过此次仪式学习重温党的百年历史,深刻认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艰辛探索和历史必然,传承红色基因,赓续民族精神,意义特殊而深远。同时,在清华人和民盟盟员心中,国徽还是一种荣耀的载体。从梁思成、林徽因、张仃先生参与国徽设计,到王青春老师接过“接力棒”,七十余年的历程彰显了清华大学师生以技术报效国家、精益求精、争当大先生的爱国情怀和治学精神。希望清华民盟盟员们以国徽制作任务中的接力传承作为生动案例,分享荣耀,传承“奔走国是,关注民生”的优良传统,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参与经济、社会、教育和文化建设,努力在新时代为国家发展作出民盟人应有的贡献。

清华大学档案馆馆长、校史馆馆长范宝龙主持捐赠仪式。

北京市政协常委、民盟北京市委副主委,发展规划处处长、学科办主任王亚愚(左)应邀出席捐赠仪式。

民盟中央常委、民盟北京市委常委、民盟清华大学委员会主委、能动系教授史琳在致辞中回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诞生历史并表示,国徽的设计和制作凝聚了清华人的智慧和心血,反映了清华人深厚的爱国情怀。梁思成、汪国瑜、胡允敬等老一辈民盟人作为国徽的主要设计者在这项任务中以严谨执着的创作态度,为现代民盟人树立了学习榜样。王青春老师在新版国徽的制作过程中以杰出的工作成果为清华大学增光添色,也是新一代民盟盟员传承民盟前辈为国奉献精神的生动写照。新版国徽石膏模型的捐赠书写了清华人与国徽跨越七十余年的“不解情缘”,必将对参观者、特别是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发挥重要作用。

民盟中央常委、民盟清华大学委员会主委、清华能动系教授史琳致辞发言。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学院院长张利发言。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张利表示,国徽诞生的故事在建筑学院是一段经久传颂的学术佳话,老一辈清华建筑人在国徽设计和制作任务中展现出的爱国情怀,早已转化为服务国家需求的强大基因,在一代代清华建筑人的血液中流淌。在新版国徽的制作任务中,王青春老师以其对造型细节的准确把控和对现代科技的敏感,不断克服技术难点和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按时保质高效完成任务,以民盟盟员和清华建筑人的双重身份续写了前辈们以国家需求为己任的爱国精神。

民盟中央文化委员会副主任、民盟北京市老龄委主任、高级记者张春莉(右)应邀出席捐赠仪式,支持宣传报道工作。

参观清华校史展览国徽设计展区

王青春作为新版国徽的制作者和模型捐赠人发言,介绍了东门国徽的维修改造情况及新版国徽的传承理念、制作原则、创新策略等。他表示,接到新版国徽的精准模型制作和生产监制任务,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在传承梁思成、林徽因等前辈国徽设计艺术精神的基础上,新版国徽融合了传统技法和数字科技,是一种新的尝试。

参观清华校史展览国徽设计展区

仪式上,许庆红向王青春颁发了捐赠证书。

新版国徽石膏模型,直径80厘米,为王青春国徽设计稿的第三稿。它将被保存在清华大学档案馆恒温恒湿的实物档案库房中,与清华大学档案馆珍藏的梁思成先生设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张仃、钟灵等设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应征图案,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拟制国旗国徽国歌方案组报告,梁思成、林徽因夫妇设计的国徽石膏实物及照片等珍贵的史料档案一起,共同记录清华人与国徽背后的故事。

捐赠留念

捐赠留念

校内有关单位和师生代表40余人参加捐赠仪式。仪式结束后,与会者参观了清华大学110年校史展览国徽设计展区并合影留念。

文/ 梓涵 吴霜 卢小兵 摄影/张玉光

相关链接:

2022年,为了迎接党的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中央办公厅、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准实施东门国徽维修改造工程。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程晓喜教授、尹思谨副教授、王青春副教授,美术学院李鹤教授、吴诗中教授等参与此项工作。2022年3月,王青春代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参加了国徽维修改造会议。鉴于王青春复制过第一版国徽及对国徽设计细节的深刻理解,经过与会专家和上级认可,由王青春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完成东门国徽维修改造工程“80cm国徽精准模型制作及东门国徽生产监制”。

王青春在设计过程中,传承梁思成等前辈国徽设计艺术精神,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修订细节,创新数字科技,还原深化设计标准,克服新冠疫情造成的困难,全身心投入,圆满完成任务。新版国徽于2022年国庆节前夕悬挂在东门。管理局就此特别向清华大学发来感谢信,向清华大学对这项工程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

首次悬挂国徽始于1959年,历经几次更换。2022年3月,管理局委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承担国徽维修改造设计项目。该项目坚持三大原则:一是采用1950版国徽方格墨线图;二是墨线图稿图案不清晰处参考天安门城楼国徽做法;三是国徽生产严格按照国徽2008国家标准,采用锻铜工艺,雕刻起伏参考现东门国徽。经过为期175天的奋战,2022年9月14日,高5.6米、宽5.2米的巨大国徽悬挂在东大门上方。这枚国徽是全国范围内最大的国徽,为全国范围的特定场所国徽做出了标准示范。

本文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