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涧文玩核桃树主人是谁(龙门涧凹底核桃)

首页 > 旅游 > 资讯 > 正文

龙门涧文玩核桃树主人是谁(龙门涧凹底核桃)

这是一个自然风景优美、

文化韵味独特的山村。

龙门涧文玩核桃树主人是谁(龙门涧凹底核桃)

它就是:

燕家台村。

位于门头沟区清水镇北部地区。

天默/摄影

燕家台建村于元代,

相传最早村名为"二龙台",

有位王爷慕"龙"名欲选为墓地,

村民不愿迁离,

巧改村名为"晏驾台",

后以谐音得现名。

一走进燕家台村村口,

首先看到的是红墙灰瓦,

古朴典雅的过街楼,

门楼上建一四柱亭,

门楼下是一过街券门,

门额上书"燕家台"三个金色大字,

十分醒目。

券门两旁墙腿

各镶嵌长方形汉白玉质石碑一块,

细读碑文,

方知乃道观遗物:

两碑是由村东通仙观移至此处。

天默/摄影

这座过街楼并非古建筑,

是1958年兴修水利,

美化村落时建造的仿古建筑。

现通仙观庙宇已不复存在,

但镶嵌在过街楼的道教通仙观碑刻

却见证了此村昔日的道教文化。

天默/摄影

据传,

通仙观与京城的白云观有着密切的关系。

作为我国传统宗教之一的道教文化,

能在京西的古村落中

找寻觅到它的遗迹不失为一大幸事。

天默/摄影

燕家台村称得上名副其实的古村落,

村中至今仍保留下来

一处处明清时代的四合院,

门旁雕刻精美的门墩石和抱鼓石,

门内造型典雅的跨山影壁,

房上精雕细刻的清水脊,

还有那门楼的石雕、

砖雕、木雕形态各异,

精美绝伦。

燕家台村的古院落建筑

虽然不像爨底下村那么出名,

但也是典型的京西古村落,

村中明清时代四合院保留得非常完整,

门楼、影壁、石阶一应俱全,

有几户要看看:155号院,

是座二进的四合院,

房主赵正江,

柱石(墙角石)雕刻着“家道泰而昌”

和“门庭清且吉”。

两尊方形门墩石

分别镌刻着“鸿”和“禧”。

167 号院

曾是清代秀才赵元恒的家,

房主赵正山据说是

赵秀才的第五代子孙。

老鸵鸟/摄影

174 号院曾住着村中的另一位秀才——陈万全。

看过丁玲的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人

一定对游击队赵大队长难以忘怀。

赵大队长的原型赵永成

原来就住在178号院,

现在还能在正房内看到

赵永成当游击队大队长时的老照片。

老鸵鸟/摄影

燕家台村是戏曲之乡,

早在明代这里就有了戏班。

后来又引进了河北梆子剧目,

使这里的戏曲更加丰富多彩,

最多时,

可唱90多出剧目。

老鸵鸟/摄影

“文革”前,

北京不少的文艺团体

和著名艺人到这里参加劳动,

体验生活,就在此演出。

老鸵鸟/摄影

这座俱乐部是上世纪50年代修建的。

里面有500—600人的坐位

和很大的舞台,

现在看起来都不过时。

天默/摄影

燕家台的戏曲,

代表了京西的非物质文化精髓,

中央电视台戏曲栏目此做过专题节目。

据说1882年的正月,

河北省张家口狼山“山西梆子剧团”的著名艺人

袁老疙瘩来到了燕家台,

在燕家台献艺后,

教村里的艺人唱戏。

老鸵鸟/摄影

这样,

燕家台的河北老调

和山西梆子相融合,

形成了独有的燕家台梆子。

老鸵鸟/摄影

后来,燕家台梆子又引进了河北梆子剧目,

传统梆子、山西梆子、蹦蹦儿戏、

京剧、河北梆子融合,

便是我们今天看到、

听到的燕家台梆子。

老鸵鸟/摄影

春节期间,

去燕家台听听梆子戏吧。

老鸵鸟/摄影

村里有一棵北京最大的核桃树,

有华北"核桃王"之称,

在秋风送爽的季节里,

来到村中一边品尝核桃,

一边欣赏如今在北京已经不多见的山梆子戏,

盎然的秋意与浓烈的民风让人陶醉其间。

燕家台村有东、西龙门涧沟,

东龙门涧早已成为著名的旅游景区,

近年来,

又将西龙门涧开发为旅游景点。

行走在村落中,

我们的思绪仿佛回到遥远的历史长河,

沉醉于古村落特有的韵味之中。

村落古朴的建筑艺术、

精湛的楹联雕刻,

无不充满村民爱美、求美、

向往文化的追求。

公交线路:苹果园地铁站乘坐929支线公共汽车到斋堂或清水镇下车,换乘出租车即到;

自驾线路:沿109国道至清水镇上清水村北行约6公里即到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