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发朋友圈文案_峨眉山发朋友圈文案冬天

首页 > 旅游 > 景点 > 正文

峨眉山发朋友圈文案_峨眉山发朋友圈文案冬天

峨眉山发朋友圈文案_峨眉山发朋友圈文案冬天

  • 普贤菩萨梵名三曼多跋陀罗,意思是身相与功德无处不在,精纯高深。

在大乘佛教中,普贤与文殊为释尊的两位胁侍,辅助佛祖教化传道。普贤居右,主持定德门。文殊侍左,主持智德门,表示佛祖教法是行、解并进,定、慧双修。普贤主要对佛及众生的礼敬、修行、护持等仪式上,尽心维持,是行为举止上奉持佛法的代表。

那么,这样一位佛祖身边的菩萨,又怎么到了峨眉山的呢?

  • 其实,在东汉以前,峨眉山原为道教修习的场所。山上纯阳殿附近的千人洞,就是道人修道的场所。东汉明帝后,佛教盛行,峨眉山才渐渐被佛家弟子占据,成为佛门圣地。

《华严经》中有一篇《菩萨住处品》,分别介绍了诸菩萨的修习场所。其中有:“西南方有处名光明山,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于此止住。现有菩萨名曰贤胜(普贤),与其眷属三千人,常在其中而演说法。”

  • 《诸经发明》里载有一个“蒲公逐鹿”的故事:东汉永平年间,一个姓蒲的老者上山采药时,看到有一行鹿的脚印,酷似莲花瓣,非常惊异。他顺着足迹便追,直到峰顶,也没找到鹿的影子,突然却看到“威光焕赫,紫云腾涌,联络交辉,成光明网。”蒲公回去便告诉了宝掌和尚,和尚惊喜地说:“这是普贤之祥瑞啊!”

蒲公所言,与《华严经》所载正好契合。

后来,蒲公邀请自己的亲友、邻居们,在峨眉山顶普贤显相处建了一座庙宇,取名”普光殿”。这是峨眉山最早的寺院,也是普贤在峨眉山的第一处道场。

  • 其实,真正把佛光做为普贤菩萨的应化之物,应该是唐代的澄观法师。《宋高僧传》载:“大历十一年(776年),仍往峨眉,求见普贤,登险涉高,备观圣像。”澄观法师为唐代高僧,在佛教界有很大的影响力。他回到长安后,在《华严经》里增加了有关普贤的叙述,后世将此刊印成册,广为传颂。自此,以经文的形式诠释普贤,大大突出了普贤菩萨的地位。同时,也使峨眉山成为普贤菩萨的道场有了更扎实的理论支撑。

当然,一座名山能够形成“普贤道场”绝非一二人之功,也非一两百年能够形成,它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其中还要有统治者的支持、善男信女的信仰热度、鼎盛的佛教环境等等。所以直到宋代,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年),“敕内侍张仁赞往成都铸金铜普贤像,高二丈,奉峨眉山普贤寺之白水,建大阁以覆之。”才算真正意义上普贤道场的形成。后又历经明清,经过多次扩建,形成了如今的峨眉山佛教圣地。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东汉的“蒲公逐鹿”,还是唐朝澄观的“普贤显灵”,都是后人的附会之作,当然不足为信。但是千百年来,人们往往明知杜撰,却要自欺欺人地相信这些传说,只能是一种无奈之下的心理安慰吧!

图片来自网络

参考文献

《华严经》

《中国佛教》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