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星教育(南星教育培训学校怎么样)

首页 > 教育 > 职教风采 > 正文

南星教育(南星教育培训学校怎么样)

1,恐怖而残忍的教育

北大精神学科医生徐凯文曾经说过一个非常恐怖的救援故事,他说那天他正带着家人在外边度假,接到一个同学的求救信息,那个同学发的信息说:我现在手里有一瓶神奇的药水,我很想知道它的味道怎么样?

经过追问,得知孩子手里拿的那瓶药水是,可以在5秒钟之内致命。

那是一次成功的解救,孩子最终脱离了自杀的困境。许凯文后面写了一篇文章说,《你们培养的优秀的学生,最后都到了我这里》。

这个自杀孩子就是一个典型。十几年的学习考试排名,一直都是佼佼者,并且家庭关系也还好,智商情商都很高,可是,他活着却没有什么目标和意义。真心生无可恋。除了寻死,似乎没有什么活下去的意义。

徐凯文医生把这个当成叫做空心病。就好像是一个空心大萝卜一样,外表光鲜亮丽,但内在却是空洞的,空虚的,没有任何东西。为什么会如此优秀的学生会陷入这样的困境吗?

我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忽然觉得,我们的教育真的是残忍而恐怖。

我们用分数和排名作为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并且,理直气壮的坚持,说这难道不是为了你好吗?

南星教育(南星教育培训学校怎么样)

这几天又在和一些家长在沟通孩子教育的问题。这些父母无一例外的都会批评自己的孩子,不听话不写作业,爱玩。

我极少听到父母说,我跟孩子的关系搞得不是很好,或者赞美一下孩子的一些优点。

基本上我听到的大部分的父母的言语,都是我的孩子学习成绩下降了,我的孩子不听话,作业没完成。

可以说,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爱和鼓励是非常匮乏的。上个学期我在开家庭教育讲座的时候,总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家长一直在数落孩子的问题。可是他们却从来不认为,自己做家长的这么要求和指责自己孩子有什么问题?

这可能是目前我看到的难受的一个场景。体制化的教育模式正在塑造一批考试机器。还有一批望眼欲穿的焦虑的父母。

而且更加恐怖的是。那些父母并不认为这样的教育方式有什么问题。

在一个视频中,一个孩子鼓起勇气,向自己的父母表达了自己的抑郁症,希望获得安慰和认同。可是他的父母却认为他是太矫情了,回了一句。你难道不能自己忍着吗?

孩子一听到这句话,眼眶就红了。原本是希望得到一点安慰,结果是来了一桶冷水。从头倒下去,瞬间简直是全身冰凉。

我觉得这个是这个社会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父母永远不认为自己和孩子的关系有多么重要,他们似乎是第二学校,重复老师的各种要求。

无视孩子的需求。

2,空心病的来源。

现在我来说一下我个人的经历,在我20多年前,考上大学以及参加工作的那段时间,我一直有一种严重的不配获得感和压抑感。就是一边觉得自己什么都不配获得——其实内心却又极度的渴望得到认同。这是一个抑郁者的一个困境。

那个时候。开始在追寻人生的意义。现在得出的结论是:人生没有价值。经常会在夜晚做噩梦的时候醒来,觉得这一辈子怎么会这样子,全部都是个空。

我想我就是所谓的典型的一种空心病。读书的时候,活在是父母家人同学的期待中——就是期待自己能够考上好的学校来改善家庭的现状。(可能跟现在有点不一样,现在的父母要求的孩子是你要考上一个好的学校,以后能够找个好工作,有一个好的前程)。

所以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个人的需要、兴趣、渴望都是被忽视的压抑的,或者说,我甚至是把自己的正常的一些欲望兴趣和渴望都扼杀掉了。

假如有那么一点点的出轨的行为,就会觉得内心会觉得无比羞耻感和痛苦感,比如说高三的时候很喜欢去打一些游戏,可是学习又那么紧张,觉得自己不应该去。

但是。有时候太难受了,就偷偷的跑出去打一盘。打完之后我内心总有一种。深深的羞耻感。觉得自己像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一样,内心无比的愧疚。

然后我就把自己的所有的关注、兴趣一一扼杀掉了,比如说我喜欢看书。看课外书,但是那个时候只读课程书,那些课外书都全部都废掉了。

我还喜欢运动,可是那个时候怎么有时间运动呢?

我喜欢电影游戏,当然停了。——搞的现在追个剧都有一种莫名的负罪感——总而言之,我是选择各种方法把自己的兴趣一点点的扼杀掉了,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

就好像是拿着一把刀,把自己身上的那些最有活力、最感兴趣的东西都给它切掉,把自己阉割了。

最后,就只剩下了一具行尸走肉。

我现在可以理解什么叫空心病,那就是把自己的兴趣爱好渴望这些东西全部阉割了,那么这个人就成为一个空心人,就成了一个废人。

并且这个病人的身上会有一种自杀的倾向。他把自己身上的最强大的生能量都去除掉了,自然而然的,他还会质疑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然后,发现没有价值和意义。然后,生无可恋。

我非常幸运的在工作中碰到了一些贵人,能够接纳我的不那么完美。让我体验到温暖的、稳定的、坚强的关系,让我能够在关系中去除掉自己内在的心理阴影。

并且,我最终在家庭关系中疗愈。

和配偶关系,让我看到了自己的身上压抑的倾向,并且,在亲子关系中,我真切的看清了自己的过去。

我想,看见自己的病症原因,就是疗愈的一半。最关键的问题是,我们得要面对并不那么美好的过去,并且能够有勇气去面对。

关于恐怖而残忍的教育,我对此有点悲观,我认为这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需要更多的人能够觉知这个问题的根源,然后我们才有逐步的把它解决的可能性。

当我们能够觉知道,孩子的兴趣和爱好,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才是最大的学习动力的时候,我们才能够放下对分数和排名的执着。建立抱持的家庭氛围。

期待这个社会的大觉知。我将为此而奋斗终身。

并且我认为,解决这个社会的大问题,将是我转型的目标。

我是南星教育林老师

每日原创家庭教育文章第2年第702篇

2021年2月21日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