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乐美食(将乐美食节)

首页 > 美食 > 美食资讯 > 正文

将乐美食(将乐美食节)

将乐美食(将乐美食节)

▲悦读+志愿者服务队招募中,点击报名

为深化虹口与三明两地文化合作交流,《悦读北外滩》栏目推出走进“将乐”系列,向虹口市民介绍将乐县的自然风光与风土人情。将乐是福建省三明市下辖的一个县,地处武夷山脉东南麓。作为福建最早建县的九个古县之一,将乐县是“程门立雪”典故中主人公杨时的故乡,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本期介绍将乐的饮食文化。

民以食为天。将乐的特色小吃品种繁多、“福”味萦绕。葱管糖、牛皮饼、人仔糕、瓯仔糕、芋头糕、状元糕、裹粿蛋、锅边糊、仙草冻、兰菇丸、芋泥洋洋包等等,酸甜苦辣,各有滋味。

行走于将乐巷陌,耳畔常会传来“猜拳令”。淳朴的将乐人喝擂茶时,会用猜拳来热闹热闹气氛。猜拳行令前,双方拱手作揖,说“满堂福”以示起拳。

将乐人对芝麻情有独钟,平均每个家庭年消费芝麻近百斤,人均消费量堪称世界之最。这源于将乐独特的擂茶文化——将乐人不论婚丧嫁娶还是亲朋好友聚会,只要家中有客、家中有事,必擂擂茶请街坊邻居喝。在乡亲们眼里,擂茶是“福茶”,热情的主人给客人添茶时,会说“添福添喜”之类的吉祥话。办丧时喝擂茶是为了“冲丧”,办喜事时喝擂茶是期盼“锦上添花”。

擂钵是擂制将乐擂茶的重要工具。当地人乔迁新居,有至亲送擂钵的习俗,寓意“钵满盆盈”。位于将乐城区日照东门文化广场的一个巨型铜雕擂钵,是当地的标志性城雕。擂钵的设计者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被誉为“当代铜建筑之父”的朱炳仁先生。其设计擂钵的每一细节都独具匠心,钵体外形恰如其分地融合中华鼎文化元素,底部用9枚寿桃和64朵莲花拱卫钵体。钵身用三道并列的108枚螭吻钉将钵体分为三等分,使原本外观单一的擂钵表层富有层次感,钵身上雕刻了“擂茶传情”“接春纳福”“糍粑飘香”等反映将乐民俗风情的浮雕,与铜雕擂钵所体现的擂茶文化主题相得益彰,凸显了将乐祈福文化的生动性和丰富多彩。

在将乐乡村,家家户户都建有瓦木结构的谷仓,用以存放芝麻、面粉、稻谷等晒干后的食材。如何给谷仓里堆积的稻谷等粮食做标示呢?聪明的客家先民发明了谷仓印。秋收过后,粮食进仓,乡亲们在一堆堆稻谷或一筐筐芝麻、米粒上盖上谷仓印,既图吉利,又是一种防盗标示。

将乐的谷仓印历史悠久。将乐文博小镇的谷仓文化苑,收藏了大量的谷仓印。“苑主”廖和宜早年在乡下一户农家的屋子里,看到一块“福”字木刻方形雕板,背面是稻穗状的印纽,便觉得好奇。经请教,方知那是一方谷仓印。这方有着精美雕工的谷仓印,让原本就喜爱收藏的廖和宜顿生欢喜,从此和谷仓印结下了不解之缘。如今,他收藏的谷仓印已超过600个。这些木制印章,选材不一,有鸡翅木的,有红豆杉的,也有杉木楠木或花梨木的;雕刻内容也因人而异,有雕“满”字的,有雕“寿”字的,有雕“福”字的,也有直接雕刻主人姓氏的。不论雕什么内容,这些谷仓印都满载着主人对丰收和福运的憧憬。

▲将乐县万全乡良地村村民展示“福”字谷仓印

来源:上海虹口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