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风物|稍瓜与羊角蜜

首页 > 百业 > 生活 > 正文

胶东风物|稍瓜与羊角蜜

某天逛超市,看到有卖一种甜瓜,表面灰绿色,隐有数条绿纹,有杯口粗细,差不多有一尺长,瓜蒂处较细,往下渐粗。这是我从未见过的一种甜瓜。黄县本地种的甜瓜多为虎皮脆、老面兜儿等,果实形状为球形或长椭圆,没有这种棒状的。看商品标签,为“羊角蜜”,忽然想起汪曾祺先生《夏天》一文中曾提到过,他的老家有一种香瓜:“牛角酥,状似牛角,瓜皮淡绿色,刨去皮,则瓜肉浓绿,籽赤红,味浓而肉脆,北京亦有,谓之‘羊角蜜’。”原来这就是羊角蜜!样子确实有点像羊角,至于是否甜如蜜,我想买一个尝尝就知道了。

这时,旁边走过来一对头发花白的老两口,老头儿说:“这不是sāo瓜吗?啥时候改名叫羊角蜜喽?sāo瓜有些年没见喽,买个回去尝尝吧。”老太太说:“sāo瓜有什么好吃嘞,臊唧唧、水唧歪嘞。”拖着老头儿走开了。这让我更加摸不着头脑了,“sāo瓜”又是什么瓜?样子和羊角蜜相似吗?

回家查资料,李时珍《本草纲目》“越瓜”条称其又名“稍瓜”“菜瓜”:“越瓜以地名也,俗名稍瓜,南人呼为菜瓜。”“越瓜南北皆有。二三月下种生苗,就地引蔓,青叶黄花,夏秋之间结瓜,有青、白二色,大如瓠子,一种长者至二尺许,俗呼羊角瓜。其子状如胡瓜子,大如麦粒。其瓜生食,可充果蔬,酱、豉、糖、醋藏浸皆宜,亦可作菹。”超市中老人所说的“sāo瓜”即为此种无疑。《诗经·小雅·信南山》中的“中田有庐,疆埸有瓜。是剥是菹,献之皇祖”,大约指的也是此瓜。它是葫芦科甜瓜属甜瓜的变种,果肉白色或淡绿色,无香甜味,果实为夏季的蔬菜,并多酱渍作酱瓜。

又查“越瓜”“菜瓜”“稍瓜”等条目,“越瓜”一名出自南北朝梁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唐陈藏器《本草拾遗》亦云:“生越中,大者色正白,越人当果食之,亦可糟藏。”“越瓜”之名当指其多产于越地。“菜瓜”是南方人的叫法,以其多作菜蔬食用而名之,明王世懋《学圃杂疏·瓜蔬》:“瓜之不堪生啖而堪酱食者,曰菜瓜。圆者如甜瓜,长者如王瓜,皆一类也。以甜酱渍之,为蔬中佳味。”闽南的菜瓜脯就和黄县地儿的瓜唧、疙瘩一样,是非常重要的腌渍咸菜。“稍瓜”一名出自元饮膳太医忽思慧《饮膳正要》、明卢和《食物本草》。元周文质《时新乐》曲:“萝卜两把,盐酱蘸梢瓜。”又称其为“梢瓜”。称为“稍瓜”者,是以其瓜结稍上而得名。“稍”的本义为禾麦叶末端渐小处,“梢”的本义为树木或其他植物的末端渐小处,两相比较,当以“稍瓜”较为讲究(甜瓜为草本,当用“稍”)。

回家问长辈,早些年黄县这边也种过稍瓜,都是当作水果生食。这些年瓜果多了,稍瓜“不下货”了,黄县人除了生食,又没有炒食、凉拌或腌渍的吃法,渐渐就没人种了。又说稍瓜这名字叫的少,本地人多叫“脆瓜”,因为上集卖的时候,你喊稍瓜别人会以为你卖的瓜臊唧唧的(黄县话“稍”“臊”同音),所以多称为脆瓜。

《红楼梦》第四十九回:“宝玉却等不得,只拿茶泡了一碗饭,就着野鸡爪齑忙忙的咽完了。”这就是著名的红楼菜“野鸡瓜齑”,将野鸡肉切成丁,酱瓜亦切成丁(是谓“瓜齑”,“齑”原指用酱拌细切的菜或肉,后泛指酱菜。古人口中的“瓜齑”指切碎的酱瓜),放在一起炒熟,是道下饭菜,冷热吃都行。瓜齑的咸鲜回甘(因稍瓜熟时有甜味,故腌出的酱瓜酸甜可口),野鸡肉滑嫩弹牙,吃在嘴里是又脆又嫩又香,送粥、下酒、配饭都合适。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作菹藏生菜法第八十八》载腌越瓜的做法:“《食经》藏越瓜法:糟一斗,盐三升,淹瓜三宿。出,以布拭之,复淹如此。”清顾仲《养小录·瓜齑》载瓜齑的做法:“生菜瓜,随瓣切开去瓤,入百沸汤焯过。每斤用盐五两,擦腌过。豆豉末半斤,醋半斤,面酱斤半,马芹、川椒、干姜、陈皮、甘草、茴香各半两,芜荑二两,共末,拌瓜入瓮按实。冷处放半月后熟。瓜色如琥珀,味香美。”北京六必居的酱瓜是用一种名叫“八道眉”的菜瓜酱制而成的,因瓜上长有八道黑色的纹线,故得此名。

羊角蜜则为甜瓜的一个品种。与稍瓜相比,二者外形不是太好区分,但稍瓜外皮有花皮、绿皮、白皮等多种颜色,羊角蜜外皮多为灰绿色;稍瓜瓜肉白色或淡绿,羊角蜜瓜瓤橘红色,熟时起沙;稍瓜没有香甜味,而羊角蜜成熟后香味浓郁;稍瓜水分多,略有甜味,而羊角蜜糖度最高可达20%,在水果里也算是很甜的了。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