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服腐败”根源还在权力失控

首页 > 资讯 > 时评 > 正文

“校服腐败”根源还在权力失控

——本文系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学生购买一套百元左右的校服,竟被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班主任联合吃掉十多元的“回扣”。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曝光校服腐败案件引发社会各界关注。2015年7月以来,新华社记者先后四次赴当地调研发现,小小校服腐败利益链条“不简单”,上有红头文件“开道”、校服企业垄断经营牟利,下有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小学校“揩油”。而这腐败利益链条在当地存在十数年。(1月13日《兰州晨报》)

教育主管部门该不该对校服进行管理,显然是应该的,但问题在于教育部门的手该伸到什么地方。早在2015年6月18日教育部、工商总局等四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提出,校服要严格执行国家标准,严格依法进行校服企业登记注册,加强校服采购管理,加强采购公示,实行采购备案,同时依法严厉查处违规生产企业和销售商,建立校服生产企业“黑名单”制度等等。但这绝不意味着教育部门可以直接对校服采购进行干涉,甚至以红头文件的方式为某一服装企业“开道”,而作为“回报”,教育部门也参与了本来该完全杜绝的“揩油行为”。官商勾结联手分赃,教育部门越权甚至胡乱作为,企业垄断谋利,如此腐败链条带来的危害实在是不容小觑。

长期以来,校服的制作生产都是服装生产企业眼里的“香饽饽”,为了吃到这块肥肉,很多企业想尽办法,而在监管体制不明朗的情况下,通过回扣的利益链来垄断校服生意并不少见,由于校服采购历来都是教育部门说了算,于是教育部门很容易为了回扣和企业形成某种利益关系,而实际上回扣的钱还是来自于学生。

《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学生可以自愿购买校服,也允许学生按照所在学校校服款式、颜色,自行选购、制作校服。而在现实中很多校服采购“学校说了算”的局面,说明很多要求依旧没有落实,相关方面借此进行权力寻租的空间依然存在。而如此“理直气壮”地用红头文件来进行权力的变现,更是折射出权力的越界与“任性”。唯有把权力运行纳入法律的轨道中,把校服定制交给市场,让企业有机会平等参与竞争,教育部门切实负起监管责任而不是“越界”定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才是祛除校服上的腐败的治本之举。

文/张璐

(来源:红网)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