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超低轨通遥一体星座启动建设 拟2030年完成300颗星组网运行

首页 > 资讯 > 社会 > 正文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超低轨通遥一体星座启动建设 拟2030年完成300颗星组网运行

中新社武汉7月13日电(记者 马帅莎)7月13日,在第九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上,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空间工程总体部宣布正式启动超低轨通遥一体星座建设。

相比传统轨道卫星,超低轨卫星有何优势?此次发布的超低轨通遥一体星座具有哪些特别的功能?如何建设?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空间工程总体部超低轨通遥一体星座总师张楠接受媒体采访作出解读。

超低轨道是指轨道高度低于300公里的轨道,将卫星从传统的近地轨道降低到300公里以下,使其对地“遥感”变为“近端”。张楠介绍称,不同于传统轨道,超低轨动力学环境复杂,为了维持卫星长期稳定可靠运行,需要抵消卫星轨道高度由于更高的大气阻力而快速衰减的影响。


(相关资料图)

尽管超低轨道长期运行具有诸多技术挑战,目前尚未被规模化应用开发,但它具备有效载荷成本低、通信时延小、用户终端小型化等多种优势,世界主要航天国家已启动相关商业或科学探空活动。

此次启动建设的超低轨通遥一体星座,旨在充分发挥超低轨距离近、延时低和路损小等天然优势,实现分米级精准“感”知、分钟级实时“传”输,让用户看得更清、看得更快、看得更懂、成本更低。

张楠称,星座的空间分辨率将达到0.5米,同时,通过星上智能处理、星端直连、星间通信等手段,省去地面集中数据处理环节,可以让空间信息15分钟内直达用户,将孵化卫星直接服务于大众的数字经济新业态。

为了省去数据处理的“中间商”,星座将通过星间链路实现多星协同,比如第一颗卫星接收用户需求,第二颗卫星拍摄所需信息,第三颗卫星进行智能处理,实现图像数据在轨实时处理与智能识别,并将结果通过星间链路快速分发。

如何建设超低轨通遥一体星座?张楠表示,星座将分三阶段实施。在技术与业务验证阶段,计划2023年完成超低轨通遥一体星座首发星发射,2024年完成9星业务验证星簇发射;在规模组网阶段,计划2030年完成300颗星在轨组网运行,形成全球15分钟响应能力;融合发展阶段将完成业务系统全面建设,达到全球范围10分钟以内的即时业务响应和服务能力。

据悉,目前超低轨通遥一体星座首发星已完成正样产品设计与投产,将搭载光学遥感相机、星载智能处理设备、原子氧探测器等有效载荷,计划12月发射。

未来,超低轨通遥一体星座可应用于应急救援、火情监测、防灾减灾等多个领域。张楠举例称,应急事件发生后,星间传输和星上智能处理可以高效地拍摄和提取关键信息,依托自主网络直传至车载或便携终端,在15分钟内提供高时效的灾区现场影像,高效支撑应急救援和辅助决策。

此外,该星座未来还将向社会征集搭载载荷。张楠表示,星座将构筑一个开放的超低轨空间基础底座,通过收取“租金”实现互利共赢,就好比将“房子”提供给商户作“铺面”获取相应的利益。(完)

翻译

搜索

复制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