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小时代剧照;小时代在1933老场坊取景片段

首页 > 娱乐 > 娱乐快报 > 正文

1933小时代剧照;小时代在1933老场坊取景片段

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33年8月5日,红15师也就是“少共国际师”成立了,这支部队的成员都是少先队员和青年团员,平均年龄在18岁,对共产主义的信念无比坚定。

3个月后,中央的命令正式签署,年仅17岁的萧华成为这支年轻部队的新任政委,是当时最年轻的师政委,毛主席和周总理对他寄予了厚望。

考虑到萧华没有自己的警卫员,毛主席将一位曾经在他身边负责警卫工作的优秀战士派了过去,没想到两人之间竟然还有一段轶事。

1933小时代剧照;小时代在1933老场坊取景片段

萧华

名叫吴宗汉的警卫员去少共国际师报到,路上碰到一位小红军,吴宗汉问他:“你们首长在哪里?”没想到这个小红军一抬头:“我就是你要找的首长。”

萧华为什么年纪轻轻就能当上师级干部呢?当时的红军干部队伍中又是怎样的情形呢?

萧华是江西兴国县的萧氏子弟,父母曾经为我党的交通站传递过信息,可惜后来被反动派杀害,留下孤苦伶仃的小萧华一人,被族中的长辈照顾。

因为父母的牺牲,再加上萧华从小展现出来的聪明伶俐,所以他受到了较好的待遇,不仅有饭吃,还能接受教育,在家族内部的私塾中读书学习。

然而一些士绅看不惯萧华,随便找了一个理由就把他踢了出来,萧华失去了这次难得的受教育机会。虽然十分可惜,但是一个更好的机会来到萧华面前,那就是共产主义思想。

1929年4月,毛主席带着部队来到兴国县附近,在当地开展打击土豪劣绅,给贫苦百姓分田地的土地革命,萧华因为烈属的身份得到特殊照顾。

又因为之前读过私塾,有一定文化基础,因此萧华得以报名干部培训班,13岁就成为其中一员,获得毛主席的亲自指点,在主席心中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此后萧华一直在共青团系统中工作,主要接触政治和思想教育工作,是一名年轻的政工干部。1930年3月,毛主席亲自听取了萧华关于兴国县青年工作的报告,对他很欣赏。

不久后,萧华就被调进红四军,主要工作仍然是完善青年组织,加强思想号召。由于头脑灵活,政治素养较高,萧华很快得到晋升,开始进入一线部队。

别看萧华年龄小,他的本领却十分高强,在前线战斗的间隙,和战士们做思想工作,同时在战事紧急的时候,也敢拿枪冲锋,丝毫没有畏难情绪,受到上下的一致认可。

因此仅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萧华就从连政委升到了团政委,那个时候的他才刚刚16岁,这样的晋升速度和晋升力度放在今天简直是难以想象的。

1933年夏天,萧华在青年工作会议上提出号召,建议在广大青年中扩军,组建一支政治素养极高的“少共国际师”,顺应当时“扩红”潮流,保卫革命果实。

这项提议在全军上下都造成了极大的震动,中央讨论之后同意了这个请求,在苏维埃控制区域进行广泛动员,从各地抽调青年团员和少先队员,组建一支军事化部队。

本来萧华是没有机会进入这支部队任职的,毕竟他的年龄太小,不足以担当重任,但是毛主席和周总理很看重他,遵循“年轻部队配年轻干部” 的原则,将他调到少共国际师,担任师政委,因此成为了当时红军最年轻的师级干部。

由于少共国际师的平均年龄很低,军事素养严重不足,但是在思想方面又高出正常部队一大截,因此中央最开始是把他们当作总预备队处理的,并没有将他们看作主力部队。

但是在萧华等人的督促训练下,少共国际师迸发出非常大的活力,参与了第四和第五次反围剿,取得让人侧目的功绩,成为红军系统中的特殊存在。

萧华到任少共国际师政委之后,毛主席了解到他还没有自己的警卫员,因此将一直在自己身边兢兢业业的吴宗汉派了过去,让他担任萧华的警卫工作。

吴宗汉告别主席,来到了少共国际师的驻地报到,因为人生地不熟,吴宗汉不知道该找哪个领导,因此拉着路边的一个小红军问路:“你知道你们首长在哪里吗?”

这个小红军一愣,随即抬起头问吴宗汉:“你说的是哪个首长?”吴宗汉回答:“我要找萧华萧政委,我是毛主席派过来的警卫员,要找萧政委报到。”

让人没想到的是,小红军头一扬:“我就是萧华。”吴宗汉愣在原地,之前就知道少共国际师的干部年纪小,可是没想到竟然小到了这个地步,眼前的这个小红军看起来还没他大。

一番寒暄之后,吴宗汉得知自己竟然比萧华还要大两岁,年仅17岁就成为师政委,这样的传奇故事应该只能在红军队伍中出现了,日后吴宗汉经常拿这段轶事向后辈诉说。

除了警卫员的惊讶之外,萧华的年纪还收获了其他人的惊叹目光。全面抗战爆发后,萧华在115师担任政治部副主任,随后被派到山东负责开辟根据地。

萧华与夫人

当地的县长第一次得知萧华的身份之后异常惊讶,连连感叹:“真是了不得,竟然敢让这样的年轻娃娃担任方面主官,我们这些老骨头一把岁数活到狗身上了。”

从这以后,萧华“娃娃司令”的名声传扬开来,一些军官是抱着调侃的态度来看他的,但是等到日后战场相见,他们就会知道萧华的真正实力了。

虽然顶着一张娃娃脸,本身年纪也不大,但是在多年的工作和战斗生涯中,萧华锻炼出了强大的内心和本领,即便和那些年纪稍长的人相比,也是不落下风的。

更难得的是,萧华是政工干部出身,军事指挥和领导能力也不弱,曾经指挥过数万人的大规模集团作战,军政一把抓,在两个领域都能一番事业。

其中较为出名的战斗就是抗战期间在山东消灭汉奸石友三,联合各路部队作战,一举将这个大汉奸连根拔起,展现出了出色的组织和政治工作能力。

解放战争中,萧华先后和敌五十二军,敌二十五师,敌六十军交手,接连打败的王牌军队, 用一场场胜利粉碎了反动派的险恶企图。

在细节上,萧华在战略调动和战术部署等方面都对敌人造成了碾压效果,扩大了东北民主联军的军事政治影响,加快东北解放进程,为全国解放做出卓越贡献。

萧华在军事政治领域有很大成就,建国后被授予上将军衔,成为开国上将中年龄最小的一位,仅仅39岁,比一些中将和少将都要小一些。

在这些之外,萧华为新中国的艺术领域也建功颇深,留下了《长征组歌》这一历史巨著,为我们在怀念红军长征这一关键节点做出重要推动。

萧华的艺术梦起源于儿时的铜号,由于父母早早去世,他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尽管乡亲们对他十分照顾,但是内心的忧愁苦闷还是不那么容易化解,而铜号就是他最好的寄托。

当想爸爸妈妈的时候,萧华就会拿出铜号吹一首曲子,日积月累下来,他的水平已经很高了,在私塾小学中十分拔尖,还加入了学校的乐队,经常登台表演。

可惜后来革命形势变化,萧华不得不放弃吹铜号的兴趣,将更多时间和精力转向工作上。不过闲暇时间里,他也会拿出铜号来把玩一番,对一些经典曲目依然很熟悉。

1935年1月,少共国际师肩负为后续部队开路的任务,来到乌江沿岸,准备强渡乌江,夺下一个立足点,萧华作为师政委,也在前头部队之中。

战斗发起后,几十名红军战士乘坐竹筏向乌江对岸驶去,敌人发现了我们的踪迹,开枪扫射,负责吹冲锋号的号手倒地牺牲,进攻眼看就要失败。

萧华一把抄起铜号,一阵抑扬顿挫的冲锋号响起,战士们齐声呐喊,一举拿下了敌岸的阵地,为后续部队开辟了道路,萧华的铜号在这个关键时刻立下大功。

1964年,纪念长征30周年的庆祝活动如期展开,萧华作为当年的亲历者也受到许多文艺工作者的关注,想让他讲述一下当初走草地爬雪山的辛苦和红军战士不畏险阻的坚韧。

萧华本身就很有艺术细胞,趁着这个机会,他也想要给后世留下一些纪念,因此他选择自己最熟悉的音乐形式,来为长征30周年纪念的盛大活动献礼。

当时萧华抱病在身,精力方面大不如前,但是一个明确的目标下,他还是全身心的投入了创作之中,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同时采访那些老红军,摘出了许多代表性事件。

大纲完成后,萧华去找毛主席询问意见,主席很开心,并且亲自为《长征组歌》把关,还授权让萧华使用自己的诗句,这给他提供了更大动力,对病痛的折磨毫不在乎。

1965年4月,历经一年时间创作的《长征组歌》终于完成,并在北京民族文化宫首演,获得了各界观众的一致好评,之后的外交活动中也能时常看到这些歌曲的身影。

萧华将军的才华从这部作品中就能看出一二,在戎马倥偬的战场生涯之外,他的精神世界同样圆满无比,这样能文能武,文武双全的优秀人才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萧华最让人惊讶是莫过于年龄,可是如果仔细阅读我们的党史,那就不难发现红军队伍中干部的年轻化不是个例,萧华17岁就能担任师政委也不是多么让人难以接受。

从史料中我们可以看到,红军高级将领的平均年龄只有三十余岁,只有四位的年龄超过40岁,剩下的全都是二三十岁的青壮年,是一生中最美好的年纪。

举个例子来说,红1军团参谋长左权30岁,红3军团政委杨尚昆28岁,红3军团参谋长邓萍27岁,这还是军级和军团级的干部,在师团干部集体中,年龄更小的不计其数。

萧华17岁是最小的师政委,25岁的红4团团长耿飚,20岁的红4团政委杨成武,红34师师长陈树湘29岁,这些年轻的干部们支撑起了整个红军的骨架。

之所以红军会拥有这么年轻的部队干部,一方面是因为革命草创阶段的合格军官严重缺乏,为了尽可能提升战斗力,中央需要从年轻人之间提拔人才,于是就有了大量的干部群。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残酷的战斗将原本的指战员消耗掉了,新提拔上来的干部们普遍年轻化,二三十岁就担任几千上万人的首长,身上的担子很重。

这批从战火中成长起来的战将们后来大多成为了共和国的脊梁,他们在各个战场上发光发热,不断消灭敌人,壮大自身,这是他们的幸事,也是中华民族的幸事。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只要能力突出,能够抓到机会,就可以在时代浪潮中获得挺立潮头的机会,在一个强有力的平台上展现自身,赢得数不尽的功勋和荣誉,受到后人的传唱。

但是那些在革命过程中牺牲的烈士们也是英雄,他们为了祖国统一,民族解放做了所有的贡献,甚至付出生命,这样的高度奉献精神同样值得我们学习。

萧华在17岁的时候担任少共国际师的政委,后来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同样有亮眼发挥,新中国成立后更是夙兴夜寐,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1985年8月12日,萧华将军病逝国家对他进行了规模宏大的追悼仪式,许多老战友和各界群众都到了现场,他的功绩永远不会被人民忘记。

我们应该学习萧华和其他先辈们的精神,不断锻炼自身能力,为国家的进步做出微薄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不屑奋斗!

对于这位文武双全的开国上将,大家有什么看法?您有没有听过《长征组歌》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想法。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