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新版电视剧 水浒传新版电视剧免费观看完整版
新水浒传电视剧和原著为何不宜相提并论
作者:小雨的影视时光
我看新水浒传电视剧,最大的感受不是它和老版水浒的优劣问题,甚至不是它和原著的关联性:做个直白的比喻,你可以比较梅西和C罗的球技,但你无法比较篮球员和足球员的技术共同点——新版水浒传电视剧和水浒传原著,只有躯壳上的相似,而无内在关联。
在此详细说说里头各方面的差异性:一、宋江
这个人物的内核是:复杂。跟曹操一样。中国古典小说史上最多面的角色就这两个——宋江还要更胜一筹。要演绎这个角色,突出他的某一面,比如忠义、比如枭雄气质,都是种客观上的偷懒行为。说得更直接一点:对于老戏骨而言,通过强调某一个性格特征作为骨架去演绎角色,再轻松不过了——李雪健、鲍国安这些人不用下多少力气都能演得飞起。可要是想还原出其人物的复杂,则必须动用乃至于突破他们的极限——即使李雪健演技已经登峰造极,面对施耐庵笔下的人物角色,也只有仰望的份。和鲍国安一样,李雪健当年也是承担着忠于原著呈现演绎经典大角的重担:别跟我提什么创新,先把原著的形象给我拍出来。就是这么有趣:有时候创新难,有时候还原原著难。偏偏宋江就是还原难度顶上顶的存在:你李雪健既然承担了这个责任,就没法逃避宋江的复杂性:因为宋江最大的性格特征就是复杂本身!同样道理,你可以说张涵予演的很有气魄、很有力量、很有特点、很有创新,这些都没有问题。问题在于:除了同叫宋江之外,他跟原著有什么关系?把他其复杂给大大简化了:宋江,一个金圣叹嘴中的狭人、甘人、歹人、厌人、假人、呆人、俗人、小人、钝人——重点来了:偏偏施耐庵就敢在这样的复杂性之下,再给角色披上两层外衣:及时雨般的好人,加上一心招安的忠人!匪夷所思的笔力这个施耐庵。我写水浒同人文也有好一些了,也读了近二十来年的水浒传原著,宋江这个角色拿来做主角?想都不敢想,原因就在于:作者在整部书中,对于宋江的刻画,必须以小步伐迈进且压着节奏,最忌酣畅淋漓的发挥自己的叙述笔力,享受叙述愉悦,只能一笔一拐弯的去描绘。比如在杀阎婆惜的章节里,也是一路压着,两人扯来扯去扯个没完,这宋江唯一的爆发都像太监在撸,远不如武松血溅鸳鸯楼那段,用何等酣畅的笔力去飞扬文字。引用余华谈鲁迅小说的那个意思:杰出的作家,必须直面最困难的细节。杰出的演员同样如此。
导演鞠觉亮拍摄完之后接受访谈:“新版宋江是个性格多面化,比老版更丰富的人物”
真是个天才。二、鲁智深
这个角色的灵魂八个字:粗中有细,莽中有慧。但这个粗和这个细,必须是泾渭分明,一颠倒味道就全变了:喝酒吃狗肉、砸佛像、打架打死人,动则粗口,闭则动手,何其莽撞的鲁提辖。可新水浒怎么拍:在倒拔垂杨柳桥段中,大家看原著这段文字:“鲁智深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拨往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多么直白的描述,将鲁智深的力感给展现得干净利落。然而新水浒的鲁智深在费了老长时间拔出树来之后,安排了这么一个情节:鲁智深让把树给种回去的同时,还细心地吩咐泼皮给树上的老鸦安排个新家。当时看到这个情节,半碗血差点没吐出来:这就跟一个拳王一回合卫冕成功之后,突然给他系上一条粉红色的腰带。PS:鲁智深手上的狗腿肉:你给乌鸦安排了新窝,俺就只得住你肚子里?鲁智深:放心,过两天让你住进庙堂(趣味小问答:为何狗腿过两天能住庙堂?)三、武松
武二的第一关键词是什么:天人也。论冲击力,论杀气,他比鲁智深还要更胜一筹。结果新水浒安排西门庆等一帮对手全跟武松打了好大半天:过人的冲击力早已消失殆尽——这就一地球人嘛。把其天人属性给丢下了,武松这个人物还剩多少原著色彩?那个独一无二的武松从未在剧中出现——他就是另一个人,只是取名叫武松,在演绎原著的故事——你谈电视剧武松和原著武松,聊的根本不是同一个人了。四、李逵
很多人吐槽李逵的武艺,说他就会充大个。其实这是次要的。李逵的人物灵魂,一个字:杀。他承载的就是水浒传梁山好汉的动物性:缺了这抹凶残,不配动物凶猛。天杀星的那个杀字,在新版也从未出现——天傻星倒是和衬。五、武评体系的彻底相背离。水浒传的武评体系,是很细腻的。PS:田虎、王庆章节不是施耐庵写的。关于其武评标准之讲究,我之前文章已有详谈,这里就说一句:呼延灼打李忠好歹走上几回合,打秦明就是一个秒杀。秦明何等人物?实打实的五虎大将,全书正经单挑也就输过史文恭一个,专打头阵与硬仗,论战绩,八骠除了花荣之外,杨志和徐宁等皆差得远了——自秦明被呼延灼一鞭打落马之后,梁山的武勇魅力也跟原著没有任何关系了。六、和原著价值体系彻底的分道扬镳。说实话,新版水浒传的导演组,压根就不是想翻拍原著——制片方看中的就是里头的框架和故事的知名度红利。我们可以看到,导演有意给里头好汉复仇的故事添进许多的合理性与正义性:通过凸显反派的丑恶,乃至于增添许多原著根本没有的作恶情节,来凸显以暴制暴的快感。既然如此,他和原著,也没有比较的意义了。
(今日头条文章)七、关于新版水浒传电视剧带来的副作用。六小龄童曾批周星驰电影扭曲了孙悟空的形象,是对原著的糟蹋。这里头的没道理之处在于:没有读者会把周星驰版悟空误以为是西游记原著,也就是说:他不会让大众对这部名著带来认知误区。然而新版水浒传会,而且:极为严重。
一种鸠占鹊巢式的严重——吃着原著知名度红利的同时,把原著作为盖世名著本来该有的合理认知空间给带跑歪曲了:我在微头条写水浒传文章,从评论中发现太多读者把原著和电视剧的情节给混在一起——两者在内核上已经没有任何关联性了——可结果呢,水浒作为四大名著,跟新版电视剧却如此紧密联系在一起——如果你拍得足够优秀,像央版三国演义那样的优秀的同时,还原了原著的灵魂,你就配。
央版三国演义,倾注了王扶林等人多少心血与牺牲,才铸就起来的经典——我就直接说了:没有王扶林等人的热爱与牺牲,以及其审美水平与拍摄水准,你没资格占这份便宜,这份红利——当时相关方面就得出来阻止,订立相关规定。
更具体说说这部电视剧带来的副作用:当它带给观众(特别是小年轻)的印象根深蒂固起来后,将大大影响这些人在未来某一天(与原著缘分到来的年纪),去正确认知这部名著的深度——以及个中是非。
拜电视剧带来的颇具煽情度倾向的渲染,读者们会被潜移默化,把书里头好汉的行为,比如鲁智深打死郑屠、武松最后的滥杀无辜,这些带给他们的刺痛感会大为降低——水浒传本就已经够容易让人误解了,电视剧的改编(刻意增加、强调郑屠等人的恶)会加强这种认知障碍——就好像古惑仔这种圈钱片会带坏年轻人一样,新水浒传也会给原著带来认知误区。只是我们又不能指望制片方有使命感去维护这部名著:资本看中的无非是水浒传这部名著本身的影响力,足够他们加以利用,获得市场价值罢了——王扶林当年拍三国、红楼梦时,对于这些中国文化瑰宝,那种责任心与诚惶诚恐的严谨,在资本市场是不大可能出现的。然而有趣的地方就在于此:新水浒导演没有王扶林的使命感,可在整部剧都在摆出一副竭力在引导大众价值观值,一副极有社会责任感的模样:比如给乌鸦找新窝让我们爱护动物,给柳树重新种回去让我们爱护植物(这是学校的事情不用你操心吧?该做的难做的不去下功夫,在这取巧。)比如让郑屠变得更丑陋,让宋江变得更有正义色彩——可偏偏那资本逐利的功利味又是何其浓厚——归根结底就是彻头彻尾的商业电视剧:这就可以理解为何他要安排武松每一场打戏全都那么长——都是名场面嘛,当然得竭力将它拉长,巴不得一场打戏打一整集,榨足它的商业价值——要不是武松打西门庆的故事众人皆知,谁看你打来打去——看甄子丹打泰森不更过瘾。怎么说呢,我认为整部新水浒电视剧中的拍摄指导核心就是两个字:迎合。
迎合观众心理,迎合广电总局心理,迎合市场心理——他并没有还原、保护原著精髓的使命感,也没有拉高普罗大众审美水平的心思,而是跟市场上的商业剧、流量剧一个套路:让大家看得过瘾。
怎么个过瘾法,套路我都可以说得明明白白:
先竭尽全力去渲染、增添反派的恶行,积压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就可以肆无忌惮的拍摄比如武松杀道士(用刀从上而下把道士捅死,让张督监把脑袋升到桌面再砍掉,总之,这时候他就无所顾虑了——原著的武松血腥,导演就会想出花招更丰富、更残暴的结果他人的方式让观众看得更过瘾——先给以暴制暴的合理性做足铺垫,再去迎合观众的复仇心理快感——这时候,他就从关爱乌鸦新家的责任导演,过度成CUT片“大师”了)
而结果是:导演达到目的了,确实让大多数人过瘾了——由于原著给出的故事架构,以及本身故事的知名度,带给电视剧一个很高的起点,它就是躺在起点上睡觉评价都不会太低——乃至于现在都有了一大批新版死忠粉——其豆瓣评分也从刚开始的五分不到变成现在的八点多的高分。
对于了解这个中缘由的笔者来说,很痛苦——非是我厚古薄今,这就是社会审美水平的严重集体性下降。与之相反的是原著作者施耐庵,对于宋江之恶、武松之极端、鲁智深之鲁莽、李逵之滥杀,作者都原原本本呈现出来——但你依然可以从施公其冰冷的笔锋,以及对于芸芸众生的刻画与批判中,看出他对于这些人间生灵的爱恨与怜悯——要描绘这样的悲伤,越精准,越需要的是手术刀般的冰冷与无情,任何情感的流落,都是一种多余的颤抖,对于施耐庵这样级别的小说家来说,想必他了解得比谁都深刻。没错,这部著作容易带坏年轻人——它太深刻了,需要年纪与认知,但这现象并不是因为原著内容的缺失:史进、鲁智深的每一次出头,都伴随着惨痛的代价,作者也原原本本告诉你了,没有丝毫省笔——只因作者笔力太锋利了:该出手时就出手,伴随着惨痛的代价——少年会看前半句,如史进,中年人会看后半句,如林冲。它很特别,需要社会的保护与引导,指望鞠觉亮导演吗?
它很难拍,需要顶尖的导演和极大的付出。难拍就先别让拍嘛,就好像秦始皇陵,难挖就先别让挖嘛。
新水浒传电视剧对原著的五大改动
作者:小雨的名著时光
今日头条原创文章,网Y平台切勿转载。
2011版水浒传电视剧传播之广泛,可以说让大众对于这本名著的认识,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本文的主题,就是要来聊一聊,这部电视剧对于原著,究竟做了多少根本性改动。
其中有一些,比如梁山诸多行为上的残暴,实在是没法搬上荧幕,但是有些改编,也是着实过度得刻意了——其将原著人物形象与情节改动之严重,以致于让拍出来的结果,更像是借着水浒传这个大IP,拍出的另外一部作品——此并非贬义上的形容,而是事实的陈述,且这个事实,有许多观众并不知晓,反而认为电视剧跟原著,是一回事:从内到外,皆非如此。
在此列出电视剧和原著的五大区别。
一、为将好汉们形象正义化,删除绝大多数恶举。
李逵杀小衙内,杀扈三娘一家,杀平民等情节自然是全部剔除,这也不意外,就是把这角色漫画化过度了。
董平杀程万里夺其女儿一事,则改为程万里曾经是害他全家的仇人。
再比如孙二娘,书中是将人做成黄牛肉包子的工作狂——见谁躺在垫板上便忍不住要展示刀工,哪怕张青再三叮嘱。电视剧中则把这事改成是传言,并且安插了一段她悲惨的遭遇。
类似改动确实多,其中有一处很矛盾:将宋江下令冒充秦明杀平民,改为王英擅做主张,等于宋江彻底洗白了,但是王英并没有,没有就被定性了,就一无底线的好色强盗,可后来依然要安排一段,他和扈三娘腻歪的爱情戏(打情骂俏)
这有点迷,是要把这段婚姻的悲剧性消除呢,还是不要呢?
二、将被梁山好汉杀害角色更进一步丑化。
郑屠变得更加凶恶,敢对鲁达油嘴滑舌——书中他敢这样,立马会被打成猪头。
把杀害扈三娘全家的人改为祝家庄的祝彪,这真是够可以了。
在原著中,祝家庄、曾头市这样的村庄,虽然也有些嚣张之处,但本质上还是属于被强盗烧杀劫掠的无辜受害村庄,特别是祝家庄,面对强盗敢于叫板与抵抗的精神,五个字形容,光辉与勇气。
也就是说:为把梁山所做强盗之事美化,就把受害村庄丑化成强盗一般可恶……真是绝了。
这类的改编,必然让年轻的观众,在以后看书时,对里头是非的分辨力,产生迷茫。不应该——我看了多少年水浒传,才意识到祝家庄的悲剧。
三、合理化暴力
上面两个改动,如果是蓄力的话,那接下来就是一飞冲天了——让观众享受暴力报复的痛快,对此,此剧的导演就有一个固定套路,就是让坏人竭尽全力的恶毒可憎,好汉尽力的忍让,观众也憋着一口气,最终再迎来一场爆发,那时,导演就可以变着法子让杀戮变得更加血腥,比如:
跳到人身上,用刀往肩膀上插下——直接用砍的都不过瘾了。
再比如:把人从桌底抓出,再砍头,比原著血腥多了↓
又比如:让人飞到空中,用禅杖铲死↓
你说水浒传有些情节残暴所以不能拍吧,导演又很热衷于想出比书中更残暴更有想象力的方式,这是为何?
这就显示出原著作者的难得之处了,就是把控力上,他一样会描写除恶的快意,但同时也不妨碍自己写出好汉们的极端色彩,比如鲁智深往死里揍郑屠,确实是挺狠的,也让人意识到这类人物凶暴的一面——即使原著里郑屠对鲁达低声下气,更凸显出鲁达的狠,依然不会妨碍到大家对于郑屠恶行的鄙视,此为客观所带来的厚度。
一味凸显一方的可恶,另一方的正义感,太单薄不说,现实中,哪有这样黑白分明的事情?这类事件,往往有着说不清的是非,复杂的恩怨与情绪,施耐庵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也会刻画出石秀的狠辣,武松的极端。
新水浒却显然不是如此,这会给公众的认知判断带来一个恶果:
为何在张扣扣一案上,民众普遍对张扣扣叫好,甚至于颂扬?
因为新水浒作为主流电视剧,这种态度表现得比民众还要强烈:
武松血溅鸳鸯楼这事上,做得远远比张扣扣极端,武松为施恩揍蒋门神,过后蒋门神让张都监替自己报复,这本质上是江湖仇杀,特别是在武松干掉十七口人之后,就没有正义的一方了,新水浒却是以正面的拍摄技巧,将武松拍得像个复仇英雄似的,让观众是痛快了,可问题在于:
既然主流电视剧对武松是这一态度,那大家为张扣扣所为感到痛快,主流媒体又该如何反对呢——平时将大家引导到这个思维上的,难道不是一再重播的新水浒吗?
四、武勇体系
原著中呼延灼和秦明打五十回合不分胜败,新水浒一回合被秒杀。原著中扈三娘和呼延灼打十回合就快挡不住了,新水浒斗了上百回,这就完全打乱了原著的武力体系,不过这也没啥,本来就是改编——开拍前导演还想让宋江成为第一高手的,被张涵予力拒了。
不过最大的改编,还是出在武松身上:在原著中,武松打斗,从未受伤过,几乎全秒杀,更没有什么场面下风之类的,为何?因为作者赋予武松最大的艺术色彩,就是天人般的武勇本身,而非什么正义大侠,可在剧中,有好几个瞬间,我都担心武二郎会被西门庆活活打死。
五、现实与幻想的区别,与带来的负面影响
自古以来,农民起义军虽有其历史贡献,也总是和残暴离不开关系,比如太平天国内部的争斗,杨秀清、韦昌辉等人的失势,连带着往往就是几万人没命,这也是水浒作者为何必须将好汉写得如此残暴,因为这是现实主义。
新水浒传消除残暴色彩虽有其必要,却也太过度了,构建出完全没可能在现实历史中出现的集体,它直属于幻想,而且非常彻底,比如吴用为了化解杨志对于被智取生辰纲的不满,想要以死来谢罪,这种情节,是原汁原味二流武侠风了,更何况杨志就是给梁中书运送贿赂蔡京的生日礼物,被抢了,杨志又有什么好傲娇的?——不是说不行,而是你拍水浒传,拍到许多观众认为它跟原著很有联系,那就是不行。
想拍幻想武侠,去买金庸、古龙作品版权,干嘛要利用水浒传这本文学瑰宝?
结语
本文出发点并非要批判新水浒,而是作为水浒传原著爱好者,想要尽可能让许多不了解的读者清楚:
新水浒横向对比上,并不是粗制滥造的流量剧,但是跟原著,是完全两个作品,应该区别开来——彻彻底底的。
PS:从导演过后的采访中,他应该是不这样认为的,他认为他虽然有所改编,拍的依然是水浒传的精髓:
“我们会在尊重原著精神的基础上,把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拍出来。”
我的看法则是:这是一部利用着名著本身的IP红利的商业之作,而且带来了恶果。
总之一句话,古典名著没那么好拍的,让导演鞠觉亮去理解水浒传原著,就像让高中生去解微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