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电影和院线电影区别(2023必看十大电影)

网络电影和院线电影区别(2023必看十大电影)

一般而言,网络电影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电影指在网络所传播的电影,狭义的网络电影指网络自制,并在网络播放的电影。

本文所论,是指狭义网络电影。电影的粘连性造就了中国网络电影有学者指出:中国网络电影的出现,是中国电影与其他媒介第三次融合的产物。

第一次融合是影戏融合,即电影与戏剧的融合,这种融合发生于中国人最初对电影的认知,和中国人最初拍摄的电影,促成了中国电影的诞生。

第二次是影视融合,即电影与电视于1960年和1998年的二度融合,这次融合促成了中国电视电影的诞生。

第三次是影网融合,即电影与网络的融合。一种新的网络传播产品或者叫电影样式出现了,这就是网络电影。这种融合显示了电影艺术旺盛的生命力。

网络电影和院线电影区别(2023必看十大电影)

电影

这种旺盛的生命力表现为电影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开放性、嫁接性、附着性,或者简称之为“粘连性”。被称之为“第七艺术”的电影并不闭关自守、固步自封,它可以容许与其他艺术样式相融,以丰富自己的艺术表现力。

也能够容许与其他传播媒介结合,以组合成为一种新的电影样式或者新的媒介样式。这种粘连性使电影在其诞生初年很快就漂洋过海,在中国落地生根;其在发展中与时俱进、因地制宜,不断地形成新的生长发展的路径与形式。

当电影传到中国,它与中国的传统戏曲粘连,产生了中国电影;当电影遇见电视,诞生了中国电视,在支持和丰富中国电视节目的过程中产生了中国电视电影。当电影遇上网络,它又被网络“拿来”与之粘粘,中国网络电影随之风生水起。

戏剧

如果说第一度融合是电影与戏剧的两种艺术样式的粘合,那么,第二度融合是电影作为一种艺术样式与既是艺术样式,又是传播媒介的电视的融合。

第三度融合则是电影作为一种艺术样式与作为传播媒介的网络的粘连。艺术样式与艺术样式的粘连,产生了新的艺术样式,或为艺术样式增添新因素,比如戏剧电影、电视电影。

而艺术样式与传播媒介的粘连,则主要是艺术样式找到新的传播载体,作出适应性的改变,而传播载体会对依附的艺术样式提出强制性的规范。

电影

本雅明认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代表性艺术。因为艺术形式同一定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艺术的生产和发展不可能脱离科学技术及相关实践的影响,科技的革新必然影响艺术的存在乃至会改变艺术的观念。“技术是某种特定的艺术形式的先声”。

在网络时代,微电影、网络大电影、网络电影的先后出现,既是网络电影自身的成长,也是新媒体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强大的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与移动通讯技术的融合,为微电影、网络大电影以及网络电影相继出现提供了技术支持。

微电影应运而生。在网络环境中,微电影以其“短小精悍”的“微”传播方式,适应了文化碎片化消费的新需求。

2006年,胡戈通过恶搞、戏仿等后现代手法,将电影导演陈凯歌拍摄的电影《无极》重新剪辑成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该短片完全颠覆了《无极》原有的主题表达,在网络上被疯狂传播,引起巨大的反响。

无极

随后越来越多的恶搞视频短片应运而生,借助网络平台,草根文化以“微电影”之名成功崛起。

除网络大背景之外,至少还有三种因素促进微电影的蓬勃发展:一、国内各大视频网站是中国微电影拍摄的主要推手。

2005年4月15日,土豆网正式上线,以“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为口号,为网民提供发布、浏览和分享视频作品的网络平台。2006年12月21日,优酷网接踵其后正式运营,并提出“拍客无处不在”,倡导“谁都可以做拍客”,在全社会引发全民狂拍的拍客文化风暴。

同期,乐视、六间房、酷6、新浪播客、搜狐播客等国内知名网络视频网站,也相继在2005、2006年正式上线。2010年4月20日,优酷网在北京举行发布会,正式推出“优酷出品”战略思路。

优酷网与中国电影集团正式宣布双方结为战略合作伙伴,“优酷出品”战略推动网络视频平台与传统影视渠道的双向输出,搭建具有互联网视频特色的影视综艺制作发行体系。二、企业以微电影作为升级版广告。

2010年岁末,一部打着“史上首部微电影”旗号的广告片《一触即发》横空出世成为经典,该片仅仅90秒,是凯迪拉克公司为其新款车型赛威2.0打造的视频广告,被认为“称得上微电影的里程碑,标志着微电影的正式诞生”。

一触即发

三、政府相关部门留意到微电影制作便捷,深受广大青年学生的喜爱,并能够生动形象地传播正能量和进行公益宣传,也开始倡导组织各种微电影大赛,推动校园微电影的发展。

四、比如江苏省教育厅在2012年开始举办年度“阳光校园”优秀微电影作品大赛,微电影由此开始在校园里盛行。

网络大电影的产生。网络大电影是微电影的升级版,其萌芽于2013年,诞生于2014年,飞速成长于2016年。

2014年3月18日,在由爱奇艺主办的“网络大电影成就梦想”高峰论坛上,爱奇艺副总裁杨向华首次提出了“网络大电影”概念,“投资50万—400万元之间,时长超过60分钟,没有特别大的造景,制作、拍摄、周期相对也短,核心是故事”,并宣布推出网络大电影计划,建立网络大电影网络播放平台、投融资平台、青年导演成长平台。

爱奇艺表示其将致力于为所有热爱电影的观众提供最全面的观赏平台,探索网络视频与电影产业合作的双赢之路。

早在2012年3月26日,爱奇艺就携多家影视制作机构,共同发布电影发行收益新模式“分甘同味”战略,核心是通过清晰可见的商业模式,保证用户、内容生产者、平台运营商及广告主长期的利益共存与可持续发展,从而推动iPPC时代(InternetProfessionalContenet)网络视频的长期、健康、蓬勃发展。

微电影大赛

网络大电影计划和“网络院线”电影发行收益模式,为当时中国电影在院线电影机制外开辟了新的机遇和新的前途。

据新华网提供的数据:2013年全年故事片生产总数638部,其中上映326部。2014年全年全国电影总投资约800亿元,票房约300亿元。这意味着国产电影近一半新片无法进入院线,能靠院线票房分账回收的成本只占总投资的不到一半。

与此同时,移动和在线播放成为电影在院线外播放的主要开放渠道,影视作品在线点播订阅服务盈利点迅速增长。

视频网站的平台为没有机会进入院线的低成本影片提供了及时的展示机会。2014年、2015年在爱奇艺上线的网络电影分别约有450部、612部,2016年网络大电影全面爆发,大约有2200部。

随后,从爱奇艺、搜狐到腾讯、优酷,都纷纷加大了对网络剧的投资,各大网站的网络自制剧呈井喷之势发展。爱奇艺作为网络大电影的开创者和领跑者。

从网络大电影概念的提出,到网络大电影院线播出平台的建设,再到推动“网大2.0时代”产业升级,最后到开放平台资源,助力网络大电影生态的发展。可以说,爱奇艺关于网络电影的积极探索引领了网络大电影市场的重大变革。

爱奇艺

“网络电影”接踵而出。2019年10月23日,标识“触点未来·影动中国”的第一届中国网络电影周在四川成都大邑举行。“爱优腾”三家平台发出倡议书,建议用“网络电影”作为互联网发行电影的统一称谓,目的在于为网络大电影的粗制滥造“提质减量”。

按一般理解,“网络电影”指时长超过60分钟以上,规模投资几百万元到几千万元,具备完整电影的结构与容量,符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以互联网为首发平台的电影。

在“网络电影”的名义下,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指导,中国电影家协会网络电影工作委员会联合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共同发起2021网络电影春节档,这年分账票房破千万元的网络电影有33部,2022年三大平台在春节期间推出十多部网络电影

在2020年底至2022年,网络电影的最新动向有两点:一是2020年12月8日国家广电总局办公厅下发了《关于网络影视剧中微短剧内容审核有关问题的通知》,将“微电影”更名为“微短剧”,并就“微短剧”的定义、审核标准、审查细节、备案误区等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

二是爱奇艺在2022年4月1日更新网络电影发行模式,将其变为“云影院首映”和“会员首播”两种,同时网络电影的分账也将从前六分钟有效观看分账升级为按时长分账。

贺岁电影

中国网络电影的定位:大众娱乐与娱乐大众。网络电影借助网络兴起,在网络平台发展,一时风生水起,使得以往想拍电影但不能拍电影,或拍了电影不能放映电影的人有了拍电影、播放电影的机会,电影的门槛大大降低,也为观众提供了新的观影方式。

于是,电影借助网络空前普及,很多有电影梦想的人(不论是为艺术还是为财富)可以一试身手,拍自己想拍的电影和播放自己拍摄的电影。同时,更多的观影人可以通过网络观看电影,甚至带来网络狂欢。

可以说,网络电影使被称为“第七艺术”的电影大众化,在当下网络时代获得强大的数字技术支持,增加了更为广泛的发展基础和机会。由此,也确定了网络电影在大众文化与通俗文化层次的基本定位。

网络电影是大众娱乐,即几乎所有持有电影梦的人都可以拍网络电影。但是,艺术有专业与业余之分,有雅和俗之分。

电影

没有门槛或门槛低的艺术肯定是难登大雅之堂的艺术;网络电影能够娱乐大众,但大众的审美趣味是广泛多元有层次的,如宗白华说“审美意境是有层级的,是一个境界层深创构”。

目前看,网络电影基本定位在大众文化与通俗文化的层次,以致被认为“对于网络大电影本身的艺术品质乃至审美追求,都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正是因为网络电影中大量的粗制滥造,才有作为补救或提升的以“提质减量”作为关键词的“网络电影”概念。回顾中国网络电影的发展,其轨迹就是体量不断从小到大,质量不断地完善和提升。

从微电影(微短剧)到网络大电影,到网络电影,其向度就是意图通过延长网络电影的时长,加大对网络电影的投资,扩展网络电影的制作期和吸引更多更好的电影专业人员参与,来促使网络电影在体量与质量上的提升,拓展表现生活的广度与深度。

实际上,网络电影制作者和播放者都意识到目前网络电影的局限,并想方设法的克服。

网络电影与相邻文体的交接。电影作为一种在百余年前诞生的艺术,具有自己鲜明的文体特征,与相邻艺术种类有很明显的区别。

比如,与作为其他叙事类的影像艺术、小说的语言艺术、戏剧的表演艺术,都有明显差别。后来,电视电影与电视剧,特别是电视连续剧也有明显差别。

而到了中国网络电影时代,它与同长度的网络剧、同在电视播放的电视电影或电影区别甚少。有的作品既准备在网络播放,也准备在电视播放,或院线影院播放。

微电影

这样一体两用或三用的作品有很多益处,可以得到更多的传播载体和机会。但在这样的通用化过程中,为适应各种平台网络电影的特征不能得到很好地体现。

比如《奇门遁甲》被称为网络电影,同时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播放,属于电视电影,也可以在院线播映,又可称为电影。但它究竟是什么?可以说是通用而边界模糊。当然,接下来的问题是:这重要吗?似乎网络电影的制作者并不介意并乐见其成。

网络电影的网络属性:网感。网络电影因网而生,为网而播、借网而兴,其与生俱来的网络属性是什么?有电影人提出一个具有互联网思维和腔调的概念:网感。

“网感”指通过人物设置、场景选择等方式融入符合网生代审美的网络流行话语、制造看点,为电影整体服务。在互联网语境下,“网感”更多的是一种源自网络经验的思维方式与表达方式,是一种从受众角度出发,强调受众至上的互联网思维方式。

奇门遁甲

“充分的网感,即对网络风向的敏锐观察、对网络题材的选择倾向、对网络语言的使用。”互联网是一种注意力经济,短视频更加要求网感,要给大家提供情绪价值点和爽点。

“片名、海报、前6分钟是决定一部网络大电影能否获得有效观看的三元素。”“腾讯有两个极端是不会碰的,一是题材过于宏大,另一个就是打擦边球,内容较为低级的。”

这两条其实都与“网感”有关。前一条是网络电影要争取的,后一条是网络电影要规避的。由此,人们可以看出网络电影是与网络密切关联,也可以大致归纳出网络电影“网感”的具体内涵。

首先,网络电影要契合网络关注,抓住话题,适应网络情绪,以网络所接受的方式表达。其次,网络电影在努力贴近网络语境时,也要力所能及,量力而行,规避风险。那些宏大叙述就不去做了,那些可能触动敏感红线的擦边球也不要打了。

由此,人们再看爱奇艺提倡的“青春、正能量、合家欢”,正是网络电影体现“网感”的安全之策、发展正道。

奇门遁甲

作者观点:

电影的粘连性成就了中国网络电影,中国网络电影在电影与其他媒介的第三次融合中诞生。中国网络电影因网而生,借网而兴,与网络相辅相成,以大众娱乐与娱乐大众为定位。它作为一种新形式与其他传媒有所不同,其生存状况值得分析思考。

参考文献:

张智华.中国网络电影、电视剧、网络节目初探[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7.

武建勋.中国电影产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8.

潘桦.电影新形态:从微电影到网络大电影[M].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8.

于帆.网络大电影:有商机?靠投机?[N].中国文化报,2016-02-22(006).

丁磊.互联网语境与网络大电影的概念分析[J].当代电影,2017,(08):135-137.

三人目.碎片化时间追到爽,短剧背后的“上头”逻辑[EB/OL].(2022-01-14)[2023-03-01].http://www.qdxin.cn/ent/2022/265112.html.

徐亚萍.网络大电影:转型中的网络电影及其风险[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38(12):117-120.经营全方略节目与市场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