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图片搜索结果—离别图片动漫图片

首页 > 娱乐 > 热点聚焦 > 正文

离别图片搜索结果—离别图片动漫图片

“岸青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 为人民服务的一生, 奉献的一 生。”

2007年4月2日,《》刊发了悼念毛岸青的文章,就在10天前,84岁高龄的毛岸青同志在京病逝,而刊文的这天,毛岸青追悼会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大礼堂隆重举行。

直到这时,全国各地怀念毛主席的人们才猛然意识自己对毛主席的这个孩子知之甚少,甚至很少有人能说得清他在建国后都做了什么,大家不禁有些自责后悔,“为什么没能在他生前多关注一下他的生活呢?”

追悼会现场,来自社会各界的诸多群众自发地赶来为毛岸青送行,大家哭成了一片,毛岸青的家人们也早早地来到了这里。

离别图片搜索结果—离别图片动漫图片

儿子毛新宇捧着父亲的遗像放声痛哭,嫂子刘思齐、妹妹李敏、李讷望着毛岸青的遗像也悲伤不已,而妻子邵华更是哭成了泪人。

毛岸青永远地离开了,但他坎坷而又坚强的人生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我很同情岸青,他很小就和岸英流落在上海街头,受尽了苦难,几次被警察打过,对他的刺激很大。”

这是毛主席在解放初期对身边工作人员的真情吐露,言语间道出了父亲对儿子的牵挂和自责。

1927年秋天,毛主席奉命发动秋收起义,为此不得不把妻儿送到岳父的家里,年仅4岁的毛岸青还没能充分享受父爱就与父亲天各一方。

身为革命者的家属,毛岸青的童年注定无法平淡,在外公家生活了仅仅3年,母亲杨开慧就被反动军阀逮捕并惨遭杀害,幼小的毛岸青只能和哥哥毛岸青、弟弟毛岸龙相依为命。

1931年,为了躲避白色恐怖,毛岸青兄弟三人在叔叔毛泽民的安排下,由外婆和舅妈秘密送到了上海生活,寄居在上海的一家幼稚园内。

只是,当时上海的革命形势也格外严峻,没多久,上海地下党组织遭到敌人的严重破坏,幼稚园也被迫解散,毛岸青兄弟三人只能流落街头,靠乞讨为生。

回想起那段艰难的生活,毛岸青有些哀伤地说道:“我除了没偷人东西,没给有钱人当干儿子,别的都跟《三毛流浪记》中的三毛一样。”

悲惨的世界,不幸接踵而至。弟弟毛岸龙因为长期挨饿加上得了重病,早早地病逝了,而毛岸青也因为奋笔写下“打倒日本”的口号遭到了反动的毒打,得了严重的脑震荡,伴随终身。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地下党的同志还是找到了四处流浪的毛岸英、毛岸青兄弟二人,为了他们的学习和成长,1937年初,组织上把他们秘密送到了苏联学习。

异国他乡,语言不通,也没有亲人,虽然有了居住的地方,但毛岸青的生活实际上并没有改善许多,而相较于物质上的匮乏,兄弟俩更多的是缺少亲人的关爱。

不过,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他们早已无比坚强,毛岸青跟着大哥一起刻苦学习,用知识武装着自己,等待将来回国效力。

当然,事情并非总是不尽人意。

1938年,远在延安的毛主席意外从从苏联归国的同志那里获得了兄弟俩的照片,这让毛主席激动不已,他立即托人给孩子们捎去了信。

“亲爱的岸英、岸青,爸爸非常想念你们,知道你们情形尚好,学习有进步,十分的欢喜,也希望你们写信给我,我是盼望你们来信啊!”

几经辗转,信到了兄弟二人的手中,当毛岸英一字一句地读起爸爸寄来的信时,一旁的毛岸青也笑了出来。

兄弟俩早早地没有了母亲,极度缺少母爱,而贺子珍的出现给了他们心灵上很大的慰藉。

原来,1937年底,贺子珍为了养病和学习,离开了延安来到了苏联,三人在莫斯科的国际儿童院见面了,这是兄弟俩生活的地方,贺子珍听到毛主席的两个儿子在这里,主动赶了过来。

一开始,兄弟俩对贺子珍还有些无法接受,但贺子珍无微不至地关怀还是融化了他们的内心,渐渐地,一家人快乐地生活在了一起。

后来,贺子珍的儿子廖瓦年仅10个月大就夭折了,毛主席得知后,为了安慰她的情绪,专门叫人把女儿李敏送到莫斯科。

在毛岸英、毛岸青、李敏的陪伴下,贺子珍的心情恢复了许多,而三个孩子也经常在一起玩耍,产生了深厚的情谊,后来,直到李敏结婚多年后,她还时常给自己的孩子们讲二哥毛岸青的故事。

然而,随着苏德战争的爆发,美好的生活再次被打破了,一家四口挤在一所儿童院里,靠救济和自身劳动勉强度日,生活非常艰辛。

好在,大家都很坚强,互相鼓舞着咬牙坚持了下来,期间,毛岸英还参加了苏联的卫国战争,毛岸青也主动参加伐木工作,保证儿童院锅炉的运转。

一家人终于熬过了苦日子,二战结束后,毛岸青到了莫斯科东方大学继续学习,而一心想着报效国家的毛岸英在1946年1月回到了国内。

“岸青,我的亲爱的儿:岸英回国,收到你的信,知道你的情形,很是欢喜。看见你哥哥,好像看见你一样……祝你进步,愉快,成长!”

从毛岸英那里得知毛岸青一切都好,毛主席当晚就兴奋地给远在苏联的儿子写了一封信。

此时距离父子分别已经过去了19年,毛主席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毛岸青,很快,毛岸青也顺利毕业,并在1947年秋跟随贺子珍一起回到了国内。

按理说,毛主席应该会第一时间把毛岸青叫到自己身边相见,但他没有,为了儿子的成长,他决定让毛岸青也和大哥毛岸英一样先到农村锻炼。

于是,毛岸青便化名“杨永寿”(小时候用过的名字)前往了黑龙江克山县参加农村土改试点。

作为一个在磨难下成长起来的青年,毛岸青很能体会到父亲的良苦用心,所以,来到农村以后,他从不叫苦,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和村民们一起工作,吃住也和大家一样。

这段经历也让毛岸青深刻体会到了农民生活的不易,所以,直到晚年,他还在时刻关心着老少边穷地区农村的建设情况,不断地为贫苦地区的群众捐款捐物。

1949年春,锻炼结束后不久,毛岸青才在婶娘贺怡的带领下来到了北平,父子二人时隔22年终于再次相见,只是没多久,不幸再次降临在了他的身边。

先是在1949年11月21日,毛岸青的婶娘贺怡,也就是三叔毛泽覃的妻子,在寻找毛主席失散的儿子毛岸红的途中,遭遇车祸,不幸身亡。

紧接着,1950年11月25日,多年来一直照顾自己的大哥毛岸英在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时英勇牺牲,年仅28岁。

亲人的接连离去,使得毛岸青备受打击,情绪消沉,加上他之前的病痛还没有康复,没多久,毛岸青就得了重病,住进了医院。

此时,一个儿子牺牲,一个儿子生病,毛主席心里又何尝不难受呢,他多次派人告诉医生一定要治好毛岸青,还劝他放宽心,不仅如此,毛主席还为了毛岸青的病专门给斯大林写了信,请求送孩子到苏联治疗,伟大的父爱在此刻尽显。

这一切毛岸青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爸爸成了他唯一的亲人,为了不让爸爸担心,他总是在他面前表现得十分坚强。

渐渐地,毛岸青的病情有了好转,毛主席见儿子又快到了而立之年,便操心起了他的婚事。

一天,毛主席把毛岸青叫到了屋里,笑着对他说:“岸青啊,这么长时间还没有女朋友,怎么样?找到合适的了吗?”

毛岸青摇了摇头,自从回到北京以后,他就在宣传部拼命地做着翻译工作,好多为国家做些贡献,暂时没有将儿女情长放在心上。

毛主席自然也清楚儿子在做什么,继续笑着说道:“你看你嫂子的妹妹怎么样?”

毛岸青低了低头,脑海中顿时浮现了和邵华第一次见面时的场景。

1949年10月,毛岸英和刘思齐结为了夫妻,婚后,妹妹邵华经常跟着姐姐刘思齐一起到中南海,毛岸青和邵华在中南海见面了,两人经常跟在毛岸英夫妇的身后玩耍,时间一长,毛岸青对邵华产生了好感。

当时毛岸英开玩笑地问弟弟要娶一个什么样的媳妇,毛岸青脱口而出:“我找对象就找嫂子的妹妹邵华。”

所以,听到父亲的话,毛岸青有些不好意思,毛主席知道儿子是个内向的人,对此,只好再帮儿子一把。

1960年夏,刘思齐从苏联回到了北京,想趁着暑假带着妹妹邵华一起到大连看望一下毛岸青,毛主席得知后觉得这是两人增进感情的好机会,便亲自写了一封信让儿媳带去。

“岸青我儿:”你的嫂嫂思齐和她的妹妹邵华看你,她们十分关心你的病情,你应好好接待她们。听说你同邵华通了许多信,是不是?你们是否有做朋友的意思?邵华是个好孩子,你可以好好同她谈一谈。”

毛岸青也一直思念着邵华,只是一直不好意思表达,这次看到父亲的来信,终于鼓足了勇气,两人在大连正式确认了恋情,不久就结为了夫妻。

听到孩子成婚的消息,毛主席非常激动,他立即发去了祝贺,还送给了邵华一块手表和一台熊猫牌收音机。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在京病逝,惊闻噩耗的毛岸青悲痛欲绝,又大病了一场,没能出席父亲的追悼会,这成了他一生的遗憾。

只是父亲虽然走了,但父亲带给他的巨大的精神财富,他一直记在心里并身体力行着,往后的生活,他一直记得父亲曾经说过的一段话:

“人家恭维你抬举你,这有一样好处,就是鼓励你上进;但有一样坏处,就是易长自满之气,得意忘形,有不知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危险。你们有你们的前程,或好或坏,决定于你们自己及你们的直接环境。”

所以,晚年的毛岸青便低调得一下子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当中,这段时间,他当然没有闲着,一直在脚踏实地地做着自己的贡献。

事实上,早在毛岸青回国之初的时候,他就已经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因为有着十年的留苏经历,加上一直刻苦学习,毛岸青的俄文功底非常扎实。

所以,他主动申请到了中宣部工作,并自行翻译了20余部马列专著,还在《》上发表了20多篇具有思想价值和研究价值的文章,这些对国内学者研究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而毛岸青本人却从来没有向外人宣扬过自己的贡献,他觉得这些相比于父亲和哥哥为革命做出的牺牲显得微不足道,当然,他本人也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

晚年的毛岸青同样在默默地做着奉献,他心系国家大事,一直关注着祖国的统一大业,一直以实际行动支援着穷困边远地区的发展。

与此同时,毛岸青也不遗余力地研究和弘扬着毛泽东思想,他和妻子邵华携手到井冈山、到延安,到西柏坡,到父亲曾经去过的地方,宣扬革命的精神。

后来,他还和邵华一起主编出版了《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丛书,这对大家从不同的角度了解毛主席、学习毛泽东思想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至于生活中的毛岸青,同样过得多姿多彩,他喜爱读书、写作,喜爱弹钢琴,还喜欢下棋,每到空闲的时候,他就会找妻子或者邻居切磋一番。

而对待亲人,他同样成了毛家后人的榜样,作为毛家后人的长辈,他经常会带着大家一起到韶山母亲的坟前祭拜,每到毛主席的诞辰和祭日,他也会去毛主席纪念堂悼念一番。

平日里,毛岸青也经常会去看望嫂子刘思齐,看看妹妹李敏、李讷,大家有什么困难了,他总是能够拿出主意解决,所有人都对他非常认可,一家人关系相处得也十分融洽。

妻子邵华这样评价他:“他是个永远做得多说得少的人。所以,他的许多贡献都鲜为人知,他做了许多不为人知的了不起的事。”

而这种“做得多说得少”的优风也促使着他们的孩子毛新宇健康成长,后来,毛新宇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考上了大学,当了兵,还成为了将军,并且他也一直牢记着父母和爷爷的嘱托:低调做人,踏实做事。

2007年3月23日4时20分,毛岸青在京逝世,终年84岁,追悼会现场,李敏、李讷、刘思齐、邵华、毛新宇等家人个个痛哭流涕,邵华更是哭成了泪人,因为他们都知道毛岸青是多么的伟大。

而那些自发赶来的群众和得知消息在各地默哀的群众,在了解到毛岸青的故事后,也都发自内心地悲痛,一个伟大而又平凡的老人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谨以此文缅怀毛岸青,并向他致以崇高的敬意。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