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代1剧情介绍-小时代剧情介绍完整版小说

首页 > 娱乐 > 热点聚焦 > 正文

小时代1剧情介绍-小时代剧情介绍完整版小说

近年,中国电影产业飞速发展,观影人数迅速提高。此情境下,各种对电影票房及产业的研究层出不穷,与之相对应,中国电影批评也不乏新的热点现象涌现。一方面是中国电影创作依旧难逃评论界“商业性荒原”指责,被批判为除了让观众掏空了腰包,一无是处,持续的高票房与无保证的创作质量依然是最被拿捏的把柄。

小时代1剧情介绍-小时代剧情介绍完整版小说

而有趣的是,一些电影主创,尤其是导演们不再选择沉默,反而积极“爆发”“顶嘴”,自我辩护,甚至以怒骂回击,掀起主创、影评人、粉丝等多方势力的口水战,搅动得中国电影批评热闹非凡,蔚然成一景观。而另一方面,一改以往传统电影批评滞后问题,如今在电影院边看电影、边吐槽、边分享、边接受、边交流的同步式批评成为现实,以往在视频网站上看到的“弹幕”,如今可以呈现在电影院的大银幕上,观众购票进入影院后,可以看到“弹幕电影”,从而随时将自己的感受以文字形式对电影进行评论,评论内容将同步在大银幕上的电影画面飘过。本文将主要以这两方面为例,对新媒体语境下中国电影批评出现的新的热点现象展开研究和思考。

回溯中国影史,关于电影批评与反批评的情况能以“现象级事件”呈现的虽不多见,却亦有之。其中有关“谢晋电影模式应该结束”的论辩则属典型。新媒体语境下,互联网技术为电影批评提供全新且更便捷的交锋平台,电影批评场域及形式均发生裂变,如今的电影批评场域正从传统纸媒走向新媒体,且生发论坛影评、博客影评、微博影评乃至视频影评等新形态。关于影评人“批评”与导演“反批评”的热闹大戏持续上演,博得多方注意。

早在2006年,胡戈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以视频重新剪辑的方式对陈凯歌导演的《无极》极尽戏谑,惹得一向温文尔雅的大师动怒,斥其“人不能无耻到这样的地步”,甚至提起法院诉讼,一时间这场关于“无耻”的较量引发相关话题无数。

在此提及此事件的前提是将《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纳入到一种电影批评新形态———“视频影评”考虑的,因为这样一种视频虽戏谑,欠缺严肃,然而又的确反映了作者对电影的情感好恶及态度评价。当然,对于胡戈“影评人”的身份是被质疑的,因此这场争论纳入到影评人与导演之间的批评与反批评现象研究或欠缺足够说服力。倘或如此,新近围绕电影《私人订制》和《小时代》系列的争论,则完全是影评人与导演之间的针锋相对。

导演冯小刚的贺岁喜剧《私人订制》上映后,取得可喜票房成绩,而与飙升的票房趋势不一,电影遭到众多影评人和观众的口诛笔伐,口碑可谓惨淡。而2013年12月29日,原本表示“感谢吐槽”接受批评的冯小刚突然翻脸,连发7条微博,焦点尤其对准对电影持批评意见的影评人。这场“纠纷”一直延续到2014年。

《小时代2》上映后,票房突飞猛进,而该片也延续了《小时代1》所引发的争议,网络上以周黎明、史航等为代表的影评人、导演、编剧等都对《小时代2》提出了尖锐批评。其中,周黎明发微博称:多数郭粉想要买得起影片中的那些东西,过上影片里的那种生活,就得乖乖去找“老东西”当小三、小四、小五,才有可能。这,就是该片隐含的价值观。就此,该片导演郭敬明,转发了该微博并回复说:“你看见什么你就是什么。”呛声周黎明。

当下,中国电影批评与创作之间无法实现对话是不争事实,而今尴尬局面愈演愈烈,两者关系进一步走向对立,乃至演化为“暴力的冲突”。于双方而言,都不得不说是莫大的悲剧。以围绕评论《私人订制》和《小时代》系列所引发的导演与影评人口水战的争端,不难发现,这里面既有导演的问题,更有影评人自身无可推脱的责任,而后我们发现,“如何评价电影”这么一个基本的问题却成为了目前无解的大难题。

首先谈谈导演的问题。面对批评,导演自然有为其作品“反批评”的权利,而这个权利怎么用、如何用就是个问题。很显然,冯小刚和郭敬明都没有能够妥善地用好这个权利。冯小刚一直以“敢骂”出名,而这么就事论事的为自己作品争辩,枪口直指影评人还是头一遭。问题则是《私人订制》真值得冯导如此举动么?他又何来如此大的争辩底气?

《一九四二》之后,冯导就和观众有个约定,想看喜剧的就等下一部。一年后的贺岁档,冯导和他的《私人订制》如约而至。令人期待的“冯小刚+葛优+王朔”黄金配比,令人期待的贺岁喜剧,算是有些“笑点”的电影,然而剧情、节奏等方面的处理实在难以经受推敲。当然,诚如冯导自己说的那样,这部电影没那么好,可是也没差的和评价里骂的那样。

但是按冯导的水平,《私人订制》更像是一部火急火燎赶着出生的半成品,实在欠缺深加工。而后面临差评,尤其是影评人的指责,冯导的表现一方面自然是出于他的个性,而另一方面不得不说他还是不懂网络舆论游戏的规则,在这方面他显然没能像《富春山居图》导演孙建军那么明白。面对观众和影评人对《富春山居图》的严厉批评,孙建军是一副任由责骂的态度,而后这个巨大的差评舆论场反而带动票房,形成“差评营销”怪圈,孙建军最后依旧得利。

冯导终究还是太较真,在此方面甚至还不如同样“跳脚”的新导演郭敬明做得好,后者没有怒骂,只是一句“你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便实现回击,而后怒骂的工作便全权由其各路粉丝代理,郭敬明落一身轻,周黎明遭团团骂,以至于周黎明感叹“诚然,我不是唯一一个对该片持负面观点的影评人,但成了反《小时代》的领头羊或替罪羊。”

想当年,大导演谢晋面对“谢晋模式”的批评,都可“笑谈”,进而对影评人的质疑和批评提出有理有据的理性回应。而今,冯小刚和郭敬明面对问题作品,却拒绝批评,甚至“无理争三分”,此举实无益于其自身创作的改善与进步。

再者论及影评人自身问题,如上文所提,影评人在这两场口水战中所要承担的责任是无可推脱的,甚至是引发争端的主要矛盾。之后遗憾地发现,影评人的职业地位、批评能力及素养都存在严重问题。

当下中国,影评人作为一种职业的合法性在很大程度上被怀疑,更别提得到充分的信任与尊重。有趣的是,这两场影响甚大的导演与影评人的口水战中,影评人周黎明都是主要介入者、当事人,在冯小刚口中,周黎明是唯一一个看明白了他在什么语境下做了什么样努力的人,因为如果电影评分按照10分算的话,周黎明给出了7分这样还不错的分数,而后周黎明便被怀疑为“收红包”,给了“人情分”,写了“水评”。暂且脱离事件本身,也不谈论周黎明对《私人订制》的打分问题。

至此,“红包影评”的概念浮现,这个概念则与当下整个中国电影批评的恶性生态环境和个别甚至是更多影评人的职业素养有莫大关系,从而给了很多人“想象的由头”。的确,不少人使用“权利批评”“红包批评”“人情批评”去概括当下中国电影批评现状。而电影批评一旦丧失独立则丧失其应有的批评精神,也丧失了其自身的功能与品格。倘若整个中国电影批评场域向来清澈,想必周黎明便不会这么容易地无端地被加以如此的揣测与想象。

回到事件争端本身,与冯小刚不同,在郭敬明口中,周黎明则被放置在对立面,对于郭敬明和周黎明的口水战,不得不说是周黎明首先发难,其先在《新京报》对《小时代2》的评论中写到:“郭敬明对于富和美的观念,如同一个小时候挨过饿的人,长大后看到一桌子食品时贪婪欲滴,没有淡定或自发的快乐,只有病态的贪婪。”

而后又专门摘录个别语句发表在其微博,由此遭受郭敬明粉丝的回击,骂战正式上演,而后周黎明更是在其微博写道:“多数郭粉想要买得起影片中那些东西,过上影片里那种生活,就得乖乖去找‘老东西’当小三、小四、小五才有可能。这,就是该片隐含的价值观。”此时,其炮火不仅对准郭敬明及《小时代》,更是对准观众。之后也就有了郭敬明关于看见什么就是什么的辩护。

周黎明的专业水准是肯定的,然而对于《小时代2》的评价,需要指出的是,即便周黎明个人在后来撰文专门辩解“扪心自问,我没有对《小时代》上纲上线,而且就事论事,仅评作品不评论人。”但在这场口水战中他对电影的评价实在失去了专业风范,言辞刻薄,成了一种情绪产物和宣泄论断,甚至对郭敬明个人及其粉丝群的冷嘲热讽,不免带有人身攻击成分,最后酿成多方不可调和的局面。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