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渡赤水扎西在哪里,四渡赤水的扎西在哪里

首页 > 娱乐 > 热门分享 > 正文

四渡赤水扎西在哪里,四渡赤水的扎西在哪里

来源中国军网

四渡赤水扎西在哪里,四渡赤水的扎西在哪里

这是红军四渡赤水旧址:茅台渡口(资料照片)。

对于一个政党而言,思想的独立,是成熟的起点;而成熟的标志,则是拥有一整套独立的思想。遵义会议的可贵之处,在于党开始独立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中国革命的问题,而紧随其后的四渡赤水,则是这场伟大实践的开始。

会议与战斗

细看长征的历史,会发现一场会议的成功与一场战斗的胜利似乎并没有直接关系。土城战役的失利无法否定遵义会议的价值,后者的伟大,必须放在历史的长河中,才看得出。事实上,遵义会议之后,红军的状态没有明显的改观,从上到下依旧想着川黔边境建立稳定根据地,甚至“赤化”川黔两省,无疑这低估了川军的实力。青杠坡一役,朱德的司令部险些被郭勋祺“端”掉,撤出战斗时仅有一个排担负警卫,这是怎样的危急时刻?面对并不了解的强敌,贸然选择决战,这免不了让人想起第五次反“围剿”时“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口号。所谓“左倾”,就是在客观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仍然执迷不悟一意孤行!或许,土城战役的失利也是好事,至少它让党和红军认识到正确的思想必须落实到行动上,才有意义。

这是红军四渡赤水旧址:土城渡口(资料照片)。

奇兵不“奇”,却也“奇”

四渡赤水打了四场,输了两场,毛泽东却说这是他一生最杰出的作品,为什么?土城失利,一渡赤水并没有在预定的地点进行;面对川军近逼,二渡赤水似乎是唯一选择;鲁班场的失利,让三渡赤水成为无奈之举;四天之后,脚还没有站稳的红军发现在赤水西岸已无处落脚,于是第四次返回东岸……四渡赤水,看似平淡无奇,每一渡都是历史的必然,可“奇”就“奇”在党和红军能够在危急时刻以最大的历史自觉完成一次次战略转移。发现历史的必然,需要智慧;纠正主观的错误认识,更需要勇气。这其中没有神机妙算,唯有脚踏实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曾想,几万人的部队,在作战失利的情况下,五天之内两次变更战略路线并付诸实践,这需要怎样的信仰、勇气和魄力?四渡赤水出奇兵,“奇”在这里。

这是红军四渡赤水旧址:太平渡渡口(资料照片)。

敌变我变

若要用一个词来描述四渡赤水前后,党和红军最大的变化,我想就是“敌变我变”。面对强敌,红军没有任性的资本,唯有时刻审时度势、不断改变,方能在整体劣势下保持局部优势,进而在战略退却之中寻得反攻的机会。扎西整编,非战斗人员的大幅缩编进一步解放了红军行军速度;除红一军团外,其他军团取消“师”编制,则促进了指挥体制的扁平化。经过整编,红军打运动战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苟坝会议,是遵义会议的延续。在四面强敌而且鲁班场失利的情况下,会议确定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为军事指挥新“三人团”,无疑解放了党中央对红军的军事指挥效率。强渡乌江,改变的是战略。既然客观条件不允许在黔北建设根据地,党和红军便不再犹豫,索性改变战略,向着敌人最意想不到的方向进发——入滇。每一步变化,都基于实际需要;每一个需要,都以“消灭敌人,保存自己”为目的。相比于之前,四渡赤水之后的红军,速度更快,指挥更有力,战略更灵活。敌变我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种更加灵活、务实的思想,通过四渡赤水武装了党和红军。

四渡赤水,党和红军在独立探索之中前进,犯错误并不可怕,因为员最宝贵的品质在于知错就改。作为伟大实践的开始,四渡赤水开了一个好头。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