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b青年是指代什么什么(2b青年是啥意思)

首页 > 娱乐 > 热门分享 > 正文

二b青年是指代什么什么(2b青年是啥意思)

二b青年是指代什么什么(2b青年是啥意思)

(一)

没见到刷屏式的励志视频,这个五四青年节显得有点冷清。

想来,一碗恰到好处的鸡汤也需要生逢其时。同样的文案同样的演员,三年前B站献给青年的现象级演讲《后浪》,若放在今天首播,不知还能否收获那如潮水般的赞美与和声。

即将有超过1100万的应届毕业生走出校门,他们正忐忑于在当下稀缺的就业市场中,找到一处安身立命之地。

面对现实,很多年轻人已经主动丢掉了“后浪”的那份澎湃,如今流行的,是孔乙己文学。

至于针对996的讨伐声,早已稀薄许久了。

舆论场看似人声鼎沸,其实仔细翻翻,公共讨论的内容和质量,甚至已不能说议题重复、乏善可陈,以严肃的目光审视,当下的公共讨论已然呈现出一种价值维度的荒芜感。

而真正令人脊背发凉的是,人们似乎已经快速地习惯了这种荒芜,并尝试乐在其中。

在这个过程中,我最不能接受的,也是最令我感到遗憾乃至震惊的——

是很多年轻人,实际上以自己的“慷慨言行”,加速了这一荒芜。

(二)

B站号称年轻人的聚集地,以前刷视频开弹幕,常常觉得年轻人好有梗,真有趣。

这几年风气不知怎的,全然变了,弹幕上的言论变得越来越可怕,扣帽子、带节奏、泼脏水,充斥着愤怒的情绪和莫名的戾气。

当然也不仅仅是B站,知乎、微博、抖音,大家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大凡公共平台,点开评论区味道都相近,基本就是一场场“道德警察”的阅兵式。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女星古力娜扎因为一条牛仔裤被骂“擦边”、“不雅”、“伤风败俗”。

那些口口声声拿着“明星着装应该注意公共影响”的人,可能已经忘了,就在50年前,在我们这胆敢穿牛仔裤上街的小年轻,真的会被警察以“盲流”罪名抓起来。

在观念的维度,正是当年港台明星们“伤风败俗”的穿搭,才让你今天可以穿着牛仔裤上街,而不用担心被人当众剪裤腿。

流行文化不仅仅影响着社会的审美变迁,也是管窥社会观念与价值包容度的一个有效窗口。

其实不用过多举例,从微博上一众公众人物与明星们的内容动态,你就能非常直观地感受到,我们所面对的现实环境是更包容,还是更狭隘。

伤风败俗,不是一种基于审美的评价,这个成语意味着一种道德审判。而一个人面对道德审判,是很难做到“自证清白”的,这更多需要仰仗一个社会整体的观念水位。

我们面对的现实是,观念的水位缓缓下降,道德的标准急剧抬升。

(三)

《后浪》的演讲里,以羡艳的声调,专门提到了“选择的权利”。

你去问问今天的年轻人,他们的“选择”真的更多了吗?

对比80后们的际遇,如今95后,00后们面临着更森严的阶层壁垒,尤其小镇青年和农家子弟,属于他们的逆袭列车,连轮子上都扒满了人。

我们80后常常自嘲是“最惨的一代”,可如今回头一看,简直要跪拜上苍厚待。

当然,没有人否认,在消费和娱乐层面,今天年轻人的选择,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更丰富。

但所谓“选择的权利”,不仅仅是物质的极大丰盛,也不是仅仅是娱乐的极大丰富,选择的权利不只是你可以吃麦当劳和海底捞,也不只是你可以刷抖音、玩赛车、去跳伞……

“选择的权利”是个体可以选择说不,可以选择不鼓掌而是提出异见,可以选择特立独行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因此被迫去接受精神治疗。

“选择的权利”是可以倾听更广泛的声音,包括那些刺耳的声音;可以喜欢欣赏那更丰富多元的人群,包括不被主流价值观认同的群体;可以直视和谈论那更广阔的世界,包括那些阴暗、潮湿甚至肮脏的角落……

说到底,“选择的权利”就是五四精神内核之一的“自由”。

当下我们面临的环境,不是更自由了,而是更逼仄、更狭窄,更谨小慎微了。

“自己要争自由,同时便想到别人的自由,所以不但自由须以不侵犯他人的自由为界限,并且还进一步要求绝大多数人的自由。”

100年前,胡适写下容忍比自由更重要。胡适当年的这些呼吁,如今重读,实在有一种遥远的陌生感。

读到这封胡适百年前写给陈独秀的信,不胜唏嘘,拍了张照片,分享给各位:

(四)

讲道理已经没人爱看了。超过300字以上的观点,就会有人甩一句“太长不看,求一个省流总结版”。

如今流行的文章,是几十个字,分成十几行,然后配一张图,只有观点、情绪和热点噱头,不这么做,就有相当多的人读不下去。

年轻人需要及时满足的道德快感,需要“即刻封杀”的雷厉风行,需要“立刻身败名裂”的报复时效,“不明真相的群众”从自嘲逐渐走向现实,在刻意的引导与蛊惑下,四处征伐。

网友人均“道德标兵”,每个人都擅长拿着一面“圣人透镜”去审视他人。不仅审视,而且举报,构陷,手法犀利,于无形。

让我们这些古早冲浪者不免产生一种错觉:

当下的年轻人似乎正以步履坚定的姿态,昂首退回到那个“旧洞穴”之中。

ChatGPT横空出世,这无疑是一个科幻感十足的年份,人们获取信息从未如此轻松、简单,信息和知识的密度从未如此多元、丰富,人类可以随时随地在一块方寸小屏上与全世界的信息和知识即时联动……

但很多人选择只盯着那些讨好、喂养自己的垃圾信息,将自己固封在一个逼仄的“山洞”里,成为了一个移动互联时代下的“洞穴人”。

抵抗狭隘和走出无知“洞穴”的有效途径,是排斥那些刺激、肤浅和低幼的内容,是去阅读那些不那么轻松的书籍,是去思考那些自己想不明白的问题……

其实很多人确凿无误地明白这一点,只是溃败于自己的懒惰。

从这一点来说,狭隘和无知成功地驯化了自己的奴隶,它们共同占领了一个又一个脆弱的心智,完成了悲剧的闭环。

我们似乎只能祈祷这样的年轻人是极少极少的存在,或者以一种乐观的态度,等待他们主动走出“洞穴”。

毕竟历史反复告诫我们,群体逐渐变形的狭隘、无知和激情,常常会引发时代的悲剧。

这里是思维补丁,谢谢你的阅读。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