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情报组织 克格勃—苏联克格勃属于什么情报部门

首页 > 娱乐 > 知天下 > 正文

苏联情报组织 克格勃—苏联克格勃属于什么情报部门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苏联情报组织 克格勃—苏联克格勃属于什么情报部门

文|糖葫芦

编辑|t

2017年6月2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克里姆林宫接见了一群来自俄罗斯各地的中小学生代表。在这次活动当中,普京难得地回忆起了他的青少年时代。

普京告诉孩子们,自己过去是一名苏联情报机构克格勃的工作人员。早在他还是一个少年时,他就对“克格勃特工”这份工作充满了热情和向往。

对于自己的老东家,普京并不会掩饰自己的溢美之词。他当着所有孩子们的面称赞克格勃是一个伟大的组织、优秀的情报机构。这个机构也曾经令美国的中央情报局和英国的军情五处闻风丧胆。

从普京的目光当中,人们得以一窥这位俄罗斯总统年少时期的梦想,同时也对那个令普京念念不忘的情报机构克格勃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

那么,克格勃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情报组织,竟能让普京在多年以后依旧对他念念不忘呢?它又是如何令大名鼎鼎的军情五处和中央情报局感到汗颜的呢?

(俄罗斯总统普京)

接下来,就让我们慢慢地道来。

红色巨人的“骄傲”

克格勃作为一个诞生在前苏联时期的情报机构,它一直与苏联这个国家的发展如影随形。也因为苏联的巨大影响力,克格勃直到今天依旧被人们称为“世界四大情报组织之一”。

作为一个依靠武装斗争夺得政权的政党,苏联在诞生之初也拥有属于自己的情报机构和党政管理队伍。

1917年,十月革命刚刚胜利之后,列宁就带领着布尔什维克同志们马不停蹄地建立了“全俄肃反委员会”。

(描绘“十月革命”的油画)

不过,比起“全俄肃反委员会”这个名字,许多的中国网友更喜欢按照俄罗斯人的习惯称呼它为“契卡”。

从列宁时代到斯大林时代,契卡都是一个令所有人闻风丧胆的组织。因为根据列宁作出的指示,这个组织可以用一切非常规的手段与敌人展开斗争。

在斯大林执政时期,“契卡”的作用几乎被发挥到了极致。在经过了轰轰烈烈的肃反运动之后,斯大林的政治地位空前稳固。

(苏联的初代领导人列宁)

由于到了斯大林时期,西方各国对苏俄政府的态度由先前的打压和封锁转变为了有限度的交往,这使得契卡逐渐有了一些关于海外的任务。

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全球军事爱好者们津津乐道的克格勃组织的前身逐渐形成。

“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国名,它并没有以任何一种民族的名字来作为自己的国号,而是将一种政权的组织形式大胆地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苏联的国土地图)

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西方世界中,与资本家对工人的残酷剥削,各个国家都爆发了规模不一的工人运动。这也使一些欧美国家的知识分子对本国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怀疑。

当苏联的特工组织“契卡”开始在海外搜集情报之后,这些知识分子似乎立刻就找到了自己想要效忠的对象。在那个时代,苏联培养的所有海外间谍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为了理想无偿替苏联的情报机关工作的。

由于苏联所奉行的马克思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极强的号召力。当时苏联的情报人员几乎遍布了欧美各国政府的每一个部门。

(苏联的“前领导人”约瑟夫·斯大林)

1945年7月,美英苏三国领导人在德国的波斯坦地区召开了一场事关整个战局的外交会议。在这次会议期间,美国总统杜鲁门神秘兮兮地告诉斯大林,美国正在研制一种威力巨大的武器。

面对杜鲁门的炫耀,斯大林并没有表现得多么惊讶,他只是礼貌的冲着杜鲁门笑了笑。而杜鲁门向斯大林炫耀的这种威力巨大的武器正是后来的原。

但杜鲁门不知道的是,研发的绝密计划“曼哈顿行动”是由美国的前任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亲自授权发起的。而就在这个行动开启的同一时间,远在莫斯科的斯大林就收到了契卡的相关汇报。

(波茨坦会议的旧影)

后来,富兰克林.罗斯福在美国总统的任上去世,杜鲁门作为时任副总统才接过了罗斯福手中的权力和他掌握的绝大多数秘密。

也就是说,在许多苏联海外特工兢兢业业地工作之下,斯大林得知美国机密情报的消息的时间甚至要比杜鲁门这个美国副总统还要早。苏联情报机构的能力由此可见一斑。

在斯大林去世之后,新一届的苏共中央领导班子决定对斯大林留下的契卡组织进行进一步的整编和改组。于是,大名鼎鼎的“克格勃”便应运而生了。

(美国的“前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

不过,克格勃与人们想象当中的情报机构却有所不同。这里不仅有大量的特工人员负责收集来自世界各国的情报,还有许多技术人员负责研发最尖端的间谍科技。

1945年,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只是苏联的情报工作人员,要想办法弄到美国驻苏联大使馆内部的资料。于是,一场好戏便在苏联情报人员的导演下拉开了帷幕。

当年苏联的少先队员们以促进两国友好交流的名义,将一个由他们亲手制作的美国国徽送进了美国驻苏联大使馆。到这些可爱的孩子们,美国的外交官并没有起疑。

(美国的“前总统”哈利·杜鲁门)

美国大使馆的工作人员不但收下了苏联少先队员精心准备的这个礼物,还将这个美国国徽悬挂在了大使的接待室内以向全世界彰显美国人的友好态度。

但七年过后,美国人却突然发现了这个国徽背后所隐藏的秘密。当时,美国驻苏联大使馆正准备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装修。无意之间发现了那枚美国国徽上居然被苏联人安装了器。

也就是说,在长达七年多的时间里,苏联的情报人员一直在通过那枚特制的美国国徽收集美国大使馆内部的机密情报。这些情报既包括了美国驻苏联大使的日常工作内容也包括了美国使馆的内部谈话。

(美国的“国徽”)

这次震惊世界的行动让美国人颇为忌惮,他们不得不加强了对苏反情报侦查工作的投入。

而与此同时,为了削弱苏联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美国也成立了中央情报局来专门负责对苏联和海外诸国的情报工作。当克格勃遇上了中情局,一场情报界的世界大战就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那么,在与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历次交锋当中,苏联的克格勃特工们到底有着怎样亮眼的表现呢?俄罗斯的“现任总统”普京又是如何评价自己当初在克格勃工作的那段经历的呢?

纵横四海的“情报巨头”

今天人们最常提起的克格勃单位就是负责海外情报工作的“克格勃第一总局”。这个部门因为常年从事海外间谍和情报工作为许多特工题材的电影与小说提供了不少素材。

虽然在今天的不少电影当中,俄罗斯人往往会扮演反派的角色。而那些英美国家的特工往往风流倜傥、英俊潇洒。在人们的印象当中总能够不紧不慢地收集各种重要的情报。

但在现实当中,许多欧美国家的情报单位对于苏联的克格勃第一总局来说基本上是“单向透明”的。

(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标志)

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样,许多在海外工作的克格勃间谍并非是苏联人用金钱收买的。他们为苏联提供情报,完完全全是因为自己对共产主义的信仰。

比如著名的克格勃特工“剑桥五杰”就是这些人当中的杰出代表。“剑桥五杰”是克格勃第一总局潜伏在英国政府高层的五名精锐特工。

这些特工人员当中,既有英国军情六处的高级官员,也有BBC的著名节目主持人。甚至还有一位特工曾经获得过英国女王为其颁发的“皇家维多利亚勋章”。在获得了这枚勋章之后,英国女王还专门给这位苏联特工授予了“骑士”的荣誉爵位。

(“剑桥五杰”之一的金·菲尔比)

剑桥五杰对英国情报机构的渗透工作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直持续到了冷战结束。而直到苏联解体英国的军情五处(针对英国国内的情报机构),也没有能够将这些特工全部挖出来。

事实上,无论今天的欧美电影如何丑化俄罗斯人和俄罗斯情报机关的形象,克格勃当年给欧美国家情报机关带来的巨大打击,都是他们所不能承受的。

根据苏联解体之后一些欧美专家从俄罗斯档案部门购买到的绝密资料显示,在克格勃势力最为强劲的时候,其在全球范围内一共培养了超过27万名间谍。

(“克格勃”的标志)

这些间谍不仅潜伏在英国、美国等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甚至就连非洲和拉美的一些小国政府内部都有潜藏的苏联间谍。

克格勃第一总局在海外的疯狂行动与苏联领导人对全球霸权的极度迷恋是分不开的。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苏联的克格勃第一总局更是通过金钱打通了许多美国特工的关节,使他们转而投靠苏联为克格勃服务。

当克格勃在海外大批量培养间谍的同时,苏联也没有忘了在国内继续招纳精英人才进入克格勃和苏联军队的尖端单位。俄罗斯的现任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加入克格勃的。

(克格勃的“办公大楼”)

根据普京自己的回忆,当初他是因为看了一部名叫《剑与盾》的苏联电影才知道了克格勃这个神秘的单位。

当时血气方刚的普京立刻就被电影当中苏联特工深入敌后、刺探情报的情节给吸引了。此时的他便立志以后也要让自己成为一名精锐的克格勃特工。

由于普京是学校里的“尖子生”,各科成绩在学校里也是名列前茅。当时的普京非常自信。

(苏联老电影《剑与盾》的剧照)

终于有一天,放学后的普京鼓起勇气来到了克格勃在列宁格勒的办公部门。走进部门的大厅之后,一个看上去非常和蔼的大叔接待了这个懵懂的年轻人。

一见到这位克格勃的工作人员,普京便毫不犹豫地向他说明了自己的来意。普京告诉这位克格勃单位的负责人,自己想要成为一名克格勃特工,日后为苏联在海外获取情报。

那位和蔼的大叔完完整整地听完了普京的发言后用一种非常严肃的口吻告诉普京:“我非常赞赏你的勇气和抱负,但你现在还不适合加入我们的队伍。如果你将来还对特工这份工作感兴趣的话,你可以尝试着去学习法律或经济学的专业。希望我们日后能在工作中成为搭档。”

(青少年时期的普京)

带着这份不太令自己满意的答复,普京回到了当时他就读的学校。在此之前,普京一直立志要学习文学专业。但经过那位克格勃大叔的劝告之后,普京在报考大学的时候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列宁格勒大学的法律专业。

从列宁格勒大学毕业之后,普京再次来到了克格勃驻列宁格勒的办公处。不过这一次他已经不再是那个懵懂的少年了,此时的普京已经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克格勃特工。

在随后的许多年里,普京也的确如他当初所想象的那样,被克格勃第一总局派到了海外执行任务。

(青年时期的普京)

普京的整个青年时期几乎都是在繁忙无比的情报站当中度过的。在这里 他不仅要负责整理各种繁杂的文件,还要对各种克格勃队伍中的人员信息进行仔细的甄别。

1985年,普京被派遣到了东德地区负责情报收集工作。二战之后的德国一直都是“冷战的桥头堡”。美苏双方为了能够挖到对方的情报,在这里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但普京和他的克格勃同事们在极度复杂的环境之下,还是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和扎实的本领完成了情报收集的任务。

(身着克格勃制服的普京)

1990年,普京被克格勃调回了苏联国内继续负责情报工作。但这个时候,普京却敏锐地发现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此时的苏联社会,在戈尔巴乔夫的胡乱改革之下已经变得动荡不堪,这种动荡且混乱的气息,甚至还影响到了克格勃单位的内部秩序。

凭借着多年在情报工作当中积累的经验和素养,普京立刻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判断:整个苏联和克格勃都处在前所未有的危险当中,自己和同事们的前途也将面临着一次巨大的考验。

(上个世纪的苏联城市)

覆巢之下 安有完卵

由于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苏联国内发起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这些政治改革不仅终结了苏联作为唯一执政党的政治地位,还给苏联社会上下造成了极大的“治安压力”。

这种极其混乱的社会状况让克格勃和苏联其他的部门必然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克格勃的工作人员每天疲于应付社会上的各种治安事件,根本难以进行其他的工作。

而就在大家都被工作弄得焦头烂额的时候,一个更加紧急的命令传到了克格勃机关的总部卢比扬卡:

(克格勃总部的所在地——卢比扬卡广场)

苏联最高领导人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因为身体原因暂时不能履行总统职务。克格勃和苏联的部门必须立刻出动逮捕叶利钦等反对党领袖,以维护这个国家的正常秩序。

在收到这则命令的那一刻,几乎所有的克格勃工作人员都意识到,他们正在经历一场苏联历史上最为凶险的政治危机。而在这场危机面前,我有任何一个苏联人能够幸免。

很快,克格勃的最高负责人克留奇科夫再次向克格勃的特工们发出了命令,要求他们立刻逮捕正在作乱的鲍里斯·叶利钦自由派政治领袖。

(苏联的末代领导人“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

但这一回,克格勃特工们并没有执行克留奇科夫的命令。虽然克格勃的领导层还在试图控制局面但基层的克格勃职员们已经不再愿意为了这个庞大的“红色帝国”而效忠了。

几个小时以后,数以千计的克格勃工作人员脱下了制服来到大街上,站在了鲍里斯·叶利钦的身边。他们高喊着口号控诉克留吉科夫和一众苏联高级领导人的“政变行为”。

事情发展到了这一步。克留奇科夫和整个苏联紧急状态委员会已经成为了千夫所指的对象。最终,这起政治闹剧以失败告终。戈尔巴乔夫重新控制了苏联国内的局势。

(”八一九事变“中的苏联军队)

仅仅在四个多月以后,那面象征着无产阶级专政和共产主义理想的红色旗帜在莫斯科上空骤然降下,取而代之的是象征着俄罗斯帝国的三色旗。一个时代结束了。

在苏联解体之后,克格勃被改编成了俄罗斯联邦国家。而原来负责领导克格勃机关的克留奇科夫则被免去了一切职务,失去了所有的权力。

这一切对于克留奇科夫等人来说简直太过匪夷所思了。他们无论如何也不能相信曾经坚强如钢铁的克格勃部门居然会在国家的危难面前表现得如此淡然和冷漠。

(”八一九事件“中的鲍里斯.叶利钦)

但随着苏联的轰然倒塌,克格勃已经成为了一个历史上的名词。这个组织与曾经属于他的一切荣耀和传说一起被引入了历史的尘烟当中。

而当初在克格勃工作过的弗拉基米尔·普京和克留奇科夫等人也在苏联解体之后对克格勃单位内部的故事展开了各种回忆与叙述。人们都在试图寻找克格勃逐渐“衰落”的原因。

但这个原因其实是显而易见的,也是绝大多数俄罗斯人能够真真切切感受得到的。当克格勃乃至苏联内部的绝大多数高官已经背离了自己的理想,苏联这座红色大厦就已经成了一栋腐朽的房子。

(克格勃的”末代掌门人克留奇科夫)

当苏联的各大精英们厌倦了与他们的人民共享一个国家时,纵使他们拥有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情报机构,也终究难逃被人民抛弃的命运。

2007年,克格勃的最后一任负责人克留奇科夫在莫斯科的一家医院里离世。在克留奇科夫去世之前,他还特意留下了回忆录为自己和整个克格勃机关正名。

在克留奇科夫的回忆录里,他用坚定的语气告诉所有人:“我坚信所有的克格勃工作人员都曾经像我一样想要挽救这个国家,我们是一群失败了的英雄。”

(上个世纪的苏联民众)

其实,根本没有人否认克格勃的历史功绩,也不会有人对克格勃的历史加以否定。当克格勃和苏联抛弃了理想时,他们就终将迎来人民的审判和可悲的结局。

无论到了什么时候,人民都是历史的推动者和国家的主人。一个机构、一个国家只有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才能够维持自身的力量。历史也终将证明,只有人民才是一切力量的源泉!

参考文献:

PUTINS PEOPLE: HOW THE KGB TOOK BACK RUSSIA AND THEN TOOK ON THE WEST JOSHUA HUMINSKI

Russia's Vladimir Putin at 70: Seven key moments that made him BBC News

Vladimir Putin's formative German years BBC News

Putin's Russia: from KGB agent to Kremlin operator – video The Guardian

Did Vladimir Putin Support Anti-Western Terrorists as a Young KGB Officer? Politico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