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亚洲梦之后,习近平为何又提出“亚太梦”
时间:2014-11-11
作者:董雄波
来源:荆楚网

  11月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时,从容提出了亚太梦想的概念。 新华社图

  继中国梦、亚洲梦之后,亚太梦也从容提出。

  “亚太发展前景取决于今天的决断和行动。我们有责任为本地区人民创造和实现亚太梦想。”

  11月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时,首次提出了上述亚太梦想的概念。

  他进一步解释了亚太梦的内涵:“这个梦想就是坚持亚太大家庭精神和命运共同体意识,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共同致力于亚太繁荣进步;就是继续引领世界发展大势,为人类福祉作出更大贡献;就是让经济更有活力、贸易更加自由、投资更加便利、道路更加畅顺,人与人交往更加密切;就是让人民过上更加安宁、富足的生活,让孩子们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习的这一阐释,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维度,提出了亚太地区的发展方向:共同繁荣、引领大势、互联互通、人民幸福。

  从习近平上任之初提出中国梦,到之后提到亚洲梦,再到如今提出亚太梦是一个合乎逻辑的过程。

  贯穿其中的是习近平对于中国如何复兴、复兴成为什么样的国家、复兴后与世界的关系的思考,事关中国的整体战略与布局。

  2012年11月29日,在国家博物馆,习近平率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他说:“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习近平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多维网在《正在唤醒中国的习近平》一文中称,这实际上是习在宣告自己的历史使命。而所谓“复兴”的起点不再是仍受制于人的中国,更不是小心翼翼韬光养晦的中国。

  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后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发表首次“施政演说”。

  这篇不长的“施政演说”句句铿然有力,完成了一个成熟政治家施政纲领的首次阐述。值得关注的是,习近平的此次“施政演说”虽未直接提出中国梦,但其关于中国梦的内涵实际上已经思考成熟。

  在简短的谈话中,19次对“人民”的提及,10个他所认为的人民群众期盼的“更”美好生活,平平凡凡,却又直击人心。

  习近平期待,中国民众可以获得“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2013年3月1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新当选的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这番表态阐释了中国梦的实现路径:中国人齐心协力走中国道路。

  正在向“中国梦”踏实前行的中国,又在亚洲扮演什么角色呢?

  2014年5月21日,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在上海举行。

  在此次“主场会议”中,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题为《积极树立亚洲安全观 共创安全合作新局面》的主旨讲话。

  习近平强调,中国将同各方一道,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搭建地区安全和合作新架构,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

  他同时提出,“中国和平发展始于亚洲、依托亚洲、造福亚洲。中国人民愿意同各方一道努力,实现持久和平、共同发展的亚洲梦。”

  “持久和平”和“共同发展”是亚洲梦的核心,同时,习近平亦明确表示,中国发展既依托亚洲,又将造福亚洲。

【责任编辑:董雄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