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戡财经_刘戡的后代

首页 > 财经 > 财经通告 > 正文

刘戡财经_刘戡的后代

刘戡财经_刘戡的后代

1955年9月,中央军委决定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汗马功劳的优秀将领,举行封功授衔。

当时,47岁的许光达被授予十位开国大将军,也是十人里最年轻的一位。

得知消息后,许光达没有感到喜悦,反而在心里犯了嘀咕。

他扪心自问:“我配得上这份荣誉吗?”

想到自己在中国革命最艰苦的时期,坐在苏联窗明几净的房间里喝着牛奶、吃着面包,而战友们却在敌军的层层包围下,吃树皮啃草根,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

许光达格外觉得愧对“开国大将军”的称号。

于是,他对贺龙老首长提出降衔申请,却被贺龙驳了回来。无奈之下,他又提笔写下“降衔申请书”向毛主席上书。

毛主席看了之后,非但没有批准他的降衔请求,还对其他中央领导说:“五百年前,大将徐达,二度平西,智勇冠中州;五百年后,大将许光达,几番让衔,英名天下扬。”

那这位“自愧不如”的大将军,又是凭什么让毛主席如此称赞并坚决授衔的?

1908年11月19日,许光达出生于湖南省浏阳河畔一个叫萝卜冲的小村庄,一个和将军丝毫沾不上边的家庭。

许光达的祖上都是务农,非常贫穷。

父亲的心愿也很简单,只希望他读书,将来谋得一官半职,不为人欺。

为了让许光达更好地读书,许光达被过继给做手工业生意的大伯。大伯靠着微薄的收入,把许光达送入私塾读书。

许光达也是七个兄弟姐妹中唯一一个进入学堂的人。

不负众望,1921年秋,许光达考入长沙师范学校。

当时正值教育救国思潮流行,许光达读了李大钊、陈独秀的《新青年》,也深受毛泽东《湘江评论》的鼓舞,对共产主义充满了向往。

面对民族兴衰、国家安危,许多仁人志士不懈探寻救亡图存之道,以教育救国的想法在许光达心中慢慢形成。

可是,军阀统治下的长沙城,并非看起来那么平静。军队还是对学生张开了魔爪,开始镇压学生新思潮。

在对峙中,许光达被一击军棍打得头破血流,也瞬间把他打得清醒过来。

他看明白,光教育救国是不行的,还得如毛主席说的“枪杆子才能救中国”。

于是,许光达一改心中想法,想要走上武装斗争之路。

1926年,他义无反顾地进入黄埔军校武汉校区学习,成为第五期炮科学员。

许光达各科功课成绩都很优秀,写字也是最漂亮的,因为气质儒雅,还被同学质疑——这个看起来文文弱弱的书生,能打仗吗?

一次,在练习拼的课程中,为了尽快提升新学员的实力,教官让五期新人和四期老人对练。

面对气势和实力都更强的老学员,很多新学员都打了退堂鼓。

可这个外表看起来弱弱的许光达,偏偏内心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他专门挑了一个大块头的四期拼刺高手对练。

无论从身形、还是实力上,许光达都不是对方的对手,几个动作下来,许光达就被对方刺翻了。

但他丝毫不认输,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对方起初还叫嚣练两年再比吧,但几个回合之后,对方发现要刺倒许光达变得不那么容易了。

此后,再也没有人质疑许光达的勇气和实力了。而他这种闯劲,也让他在未来的战场上无所畏惧、英勇杀敌。

1927年,许光达即将毕业时,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国共两党正式分裂,武汉政府与南京政府也正式决裂。

开始在黄埔军校内部大肆清党,要求重登党籍。

每个学员都不得不做出姓“国”还是姓“共”的选择。

对于已经加入三年,深受毛主席思想影响的许光达来说,这是无需多疑的问题。

他拿起笔,大义凛然地在《学员政治面貌登记表》中填下七个大字“死不退出”。

而这便坚定了他一生的无悔选择。

1927年10月初,在三河坝战斗中,许光达以连长的身份带领部下英勇杀敌。然而,不幸被炮弹炸伤,与部队失去了联系。

当时,革命正处于低潮,许多人都做了逃兵甚至叛徒,但许光达一直辗转各地寻找党组织。

1928年1月,许光达到了安徽寿县,寻找党组织无果。为了生存,也为了进一步探听的消息,许光达佯装身份,在军中秘密从事兵运工作。

不久,许光达员的身份暴露,被迫辗转各地躲避。

无奈之下,许光达只好回到了家乡。而此时,父母并不知道他员的,也并不知道儿子在被人追捕。

在父母的安排下,许光达和多年前就已定下婚事的邹靖华,也就是许光达当年在私塾上学时的恩师邹希鲁的女儿结婚。

虽说完成了人生大事,但许光达走革命救国之路的信念依然没有忘记,他还在等待着时机。

既然找不到组织,许光达想到了“曲线救国”的办法,不如自己组建一支革命力量。

1928年10月,许光达到河北清河县任县长的岳父邹希鲁处,一是暂时躲避,一是寻求岳父帮助。

在岳父的帮助下,许光达担任了警察局长,他想依靠警察局建立一支武装力量。

没想到,仅一个月的时间,因为叛徒告密,许光达的身份再次暴露,要抓捕他的人找到了他。

为了假装合理逃跑,他在自己生日当天,选择在监狱宴请整个警察局的人,还制造了偶然着火的假象,趁机烧了警察局,还放出了警察局关押的。

不仅如此,许光达还成功策反了警卫队,改编成为游击队。

此后,他带着队伍一直逃到了北平,又遇到往日战友,才终于找到了党组织。

即便在被追赶和孤军奋战的时候,许光达从来都记得自己的选择,并深信不疑。

经过战争的锤炼,许光达从排长到连长。到了1931年,许光达担任红三军25团团长。

在应城战役中,他带领先遣部队首先对敌人发起猛攻。没想到,在一片迷雾中,被敌人偷袭,一刻击中许光达的胸膛,离心脏很近,他即刻昏迷不醒。

当时,医疗环境简陋,且没有麻药,医生很是为难,试了几次,始终还是没有取出来。

情急之下,贺龙只好把许光达送到上海养伤。

而此时,许光达还不知道,一个重要的任务也在等待着他。

在一次次和敌军的对峙中,毛主席看到了军事机械化的迫切需求。小米加,是不可能抵得过敌人的坦克和大炮的。

而此时,因负伤必须休养,又有着丰富实战和将领经验的许光达,成为不二人选。

毛主席一句“就让许光达去拉这个架子”,许光达被派去苏联莫斯科国际列宁学校中国班学习。

他一边学习俄文,一边向苏联学习共产主义建设。

在这里,许光达第一次吃到了牛奶和面包,也是这段时间,国内正在经历最残酷和艰苦的反围剿斗争。

许光达觉得对不起国内备受战争煎熬的战友,申请要回到祖国。

可就在此时,他又接到命令——去汽车培训班。名义上是学习汽车知识,实际上是系统学习炮兵、坦克等军事技术和知识。

许光达才终于明白了党的良苦用心——要想彻底打败敌人,就要有先进的武器。

1937年,许光达学成归来。新中国成立后不久,许光达被任命为装甲兵部队司令和第一战车学校的校长,他专门制定学习技术、学习计划,培养了装甲兵部队的第一批学员,让军事机械化成为现实。

1947年7月,许光达任西北野战军第3纵队司令员,他一边带领部队和斡旋,一边保卫着群众的平安。

而此时,一个天大的任务就要降临在他身上,这不仅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仗,也成为被封十大将军的重要因素。

一天,周恩来给彭德怀打电话,要一支队伍来攻打敌军,保卫中央机关从乌龙铺安全转移。

彭德怀左思右想,决定由骁勇善战的许光达率三纵部队前往。

接到任务的许光达当然知道这次战役有多么重要。

彼时的中国革命刚刚看到胜利的曙光,如果中央机关遭受损失,那后果不堪设想。

耽误不得半刻,许光达顾不上解释,率领三纵部队火速前往乌龙铺。

当时,许光达的指挥所离中央机关仅隔一条雨裂沟。为了保密需求,许光达没有把消息告诉任何人。

对方将领是刘戡,是敌第29军军长,黄埔军校第一批学员,也是蒋介石的得力干将。

毫无疑问,这将是一场异常激烈的战斗,也是一场只可成功不能失败的战斗。

许光达带领第三纵部队到达指定地域后,立即向各旅旅长下达命令:“哪怕是敌人的炮弹落在身上,也不许后退半步。”

面对着优势敌军的冲锋,许光达沉着应战。

敌人越聚越多,为了中央机关的安危,许光达一方同敌军殊死战斗,抵住敌人三个军部和一个旅的兵力,使中央机关化险为夷。

总理曾评价此战:保卫延安的乌龙铺战役,许光达功不可没!

所以,许光达打的这一仗,无人能比,也是他最终被授予大将的根本原因。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时,根据许光达对中国革命和军队建设所作出的贡献,中央军委决定授予他大将军衔。

许光达得知后,除了当面向贺龙提出降衔要求外,还主动给中央军委主席、副主席写信,请求降为上将衔,也便有了毛主席的那番话。

1965年,中国取消军衔制,改为国家行政级别。根据规定,许光达可评为行政四级。他又主动提出降低级别。

在他的一再请求下,组织上满足了他的请求,改为行政五级。

在荣誉面前,他不为金钱和地位所动,彰显了淡泊名利的品质。

许光达身经百战、功勋卓著、戎马一生。

读黄埔军校,从未忘记自己的人生追求;

去苏联学习,成就了中国的铁甲传奇;

在残酷的战争中,他英勇善战、深入敌军,一次次给敌人下马威。

寒门儒将、铮铮铁骨,一生坚守使命、不求名利的许光达,足以配得上开国大将军的称号。

-END-

【文|田心】

【编辑|丹尼尔李】

【排版|弋一】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