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式黄河汽车,老款黄河大客车

首页 > 汽车 > 车市行情 > 正文

老式黄河汽车,老款黄河大客车

2020年中国重汽推出全新平台的黄河重卡,唤起了很多老一代司机对于“黄河”品牌的美好回忆。为了向经典致敬,商车邦特地找到了黄河JN4171牵引车和JN3261公铁两用车这两款黄河早年的重卡车型,重温中国商用车行业那段令人难忘的历史。

1960年,中国第一辆重型汽车JN150在济南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重型汽车的历史。

1984年7月,黄河第二代重卡——JN162正式投产,并逐步推出各种改进车型,其中就包括本文将要为大家盘点的保存完好的JN3261公铁两用车和JN4171牵引车。

老式黄河汽车,老款黄河大客车

谈到黄河的第二代重卡,要追溯到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当时我国同罗马尼亚发展友好关系,大量引入了罗马尼亚制造的汽车,其中的罗曼(ROMAN)卡车是以SDK(半散装件)的形式供给我国,再由济南汽车制造厂装配成整车。黄河JN162卡车的驾驶室模具就由此而来。

MAN F8 & 罗曼ROMAN

但是这款简洁方正的驾驶室并非ROAMN卡车原创,而是来自德国。1969年,德国MAN公司通过技术转让将旗下产品引入罗马尼亚,新品牌被命名为ROMAN(罗曼),该驾驶室框架同样被广泛应用在了RABA(拉巴)、Berliet(贝利埃)等品牌的车型之中,这一成熟的驾驶室也为黄河第二代重卡火遍大江南北奠定了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黄河卡车繁华落幕,其最后一个车型黄河金王子也于2010年停产。不过开头提到的两款黄河重卡并没有被拆解回炉,它们被完好地收藏起来,接下来商车邦将首先带您回忆这台黄河JN3261公铁两用车。

近几年的乘用车都开始流行贯穿式前中网和贯穿式尾灯的设计,正所谓万物有轮回,黄河重卡的设计师在三十年前就把这样的设计融合在了第二代黄河重卡上。作为JN162的衍生车型,JN3261一改原型车的前脸设计,取而代之的是横贯左右的黑格状中网,视觉上降低了重心,也给人更宽大的感觉。

黄蓝相间的车标有些许褪色,两旁的“黄河”二字是在1966年1月11日,朱德委员长视察济南汽车制造总厂为黄河牌汽车题写。

该车的型号标识得到了完整保留,根据我国国家标准《汽车产品型号编制规则》( GB 9417—88)可知,“JN”代表济南汽车制造厂,“3261”意为最大总质量26吨、第一次改进版本的自卸汽车;同样,JN4171代表了济南汽车制造厂生产的、最大总质量17吨的牵引车。

该车的前保险杠与普通版本有着非常大的区别,相比普通重卡的保险杠尺寸更大、厚度更厚,并且喷上了黑黄条纹的警示色。

厚重的保险杠前方安装了赫赫有名的“詹式车钩”,该车钩由美国工程师“Janney”发明并命名为“JanneyCoupler”,詹天佑在国内修铁路时,首先提出要在全国推广使用这一车钩。与过去的链式车钩相比,詹尼车钩极大地保护了工作人员的安全,消除了车厢连接的安全隐患。

前面罩没有设置液压杆,想保持前面罩的开启只能依靠中间的铁杆。由于时代久远,打开后可以看到内部管路布置已经有些杂乱,空调冷凝器和散热风扇有些向右侧倾斜。

硕大的保险杠后方隐藏着一排轨道轮,它可以通过液压控制机构收起或放下。放下后可以使车辆在铁轨上运行,起到导向作用。不过它并不能提供驱动力,在轨道上行驶时需要轨道轮和车轮均贴在铁轨上,通过车辆的驱动轮使其前进或后退。

第二代黄河重卡的一大特点是巨大的驾驶室设计,而且通透性极好。轮胎采用尺寸为11.00-20的尼龙胎,通过比较也可以看出该驾驶室的玻璃尺寸有多大。

驾驶室的登车踏板采用渐进式设计,从下到上宽度递减,镂空的踏板既降低了重量,也可以避免泥土污渍残留。车门内衬是简单的一块蒙皮,带有一个网兜和车窗手摇把手。

几十年前的车肯定是不会配备气囊座椅了,该车装备的座椅只能支持靠背调节、座椅高度调节和前后调节,而且它的靠背高度较低,不带头枕。坐垫左侧已经有了很大的破损,里面的海绵裸露在外。

通过上图可以看出当时卡车的人机工程学做的确实不好:方向盘和仪表盘出现了很大的夹角,导致读数不便。

两幅式方向盘是老车的标配,加上中间的黄河标志,年代感十足。由于长期的日晒和气温变化,方向盘表层发生了断裂,里面的铁杆骨架肉眼可见。

仪表盘由七个部分组成,涵盖了绝大部分行车时需要的信息。左右两侧是时速表和转速表,值得一提的是,该车仅行驶了1733公里,而另一台蓝色黄河也仅仅行驶了2016公里。

该车与如今的汽车还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它的方向盘左侧并未设置拨杆,转向灯、远近光切换、雨刮器开启和调整、喇叭开关均设置在右侧的一根拨杆上。再加上手动挡需要经常进行换挡,这一顿操作可是足够驾驶员右手忙活一阵了。

这台车采用了5速手动变速箱。为了适应铁路的工况,后期对它进行了改装:该变速箱没有单独的倒挡,可以通过一个阀门进行方向的切换,需要倒车时,5个前进挡可以切换成5个倒挡,这样就可以在铁轨上高速倒车了。

车辆的功能按键全部集中在了仪表盘右侧,通过这些按键可以控制发动机冷却风扇、应急警示灯、后桥差速器锁等功能的开闭,一旁还有一个油压表,用于显示轨道轮液压缸的压力。

仪表台上方设有轨道轮和上装的控制按钮和工作指示灯

发动机鼓包上方是这辆黄河重卡的空调系统,虽然占地较大,但在那个时代,能够实现冬暖夏凉的卡车并不多见。

从上图可以直观感受到这款驾驶室的内部空间之大。风挡玻璃后方有两个卷帘式遮阳帘。后方卧铺尺寸不大,但驾驶室后壁已经有软包设计覆盖,体现了对细节的关注。

动力系统方面,黄河JN3261采用久负盛名的斯太尔WD615发动机。WD615中的W是水冷,D是柴油机,6代表直列6缸,15意为单缸排量1.5升。

该机器排量9.726升,缸径126毫米,行程130毫米。它在我国重卡市场上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重卡市场没有它的竞争对手;可以说,如果没有斯太尔平台的引进,就没有中国重卡今天百花齐放的景象。

虽然发动机采用了斯太尔技术,但是后桥仍是黄河的轮边减速桥,悬架采用12片板簧加单骑马卡设计,平衡轴轴头还带有黄河标识,品牌文化随处可见。考虑到该车需要在铁轨上工作,因此驱动桥仅装有一排轮胎,用以在地面道路和轨道上驱动车辆。

上装前部是工具箱和低栏板的车箱,最后设有一个随车吊,吊机两侧带有可折叠的支腿,便于检修铁路时进行工具和配件的装卸。

吊机的操纵杆做了加长设计,工作人员从车辆的左右两侧都可以进行操作。

车尾的布置和车头基本相同,均设有轨道轮和詹式车钩,这样一来,这台黄河JN3261就可以在铁路上前拉后推,避免了调头的麻烦,同时,粗壮的前后保险杠也更大程度上保护了车上人员的安全。

黄河JN4171和JN3261的驾驶室基本一样,二者只是在驱动形式和细微处有些差别。

内饰全貌

该车的转向拨杆设置在了方向盘左侧,通过挡把可以得知它采用的是5挡手动变速箱,其中5挡为直接挡,速比为1。

这台JN4171采用4x2的驱动形式,车架右侧的油箱造型想必大家已是再熟悉不过了,同WD615发动机一样,它也来自于斯太尔,该油箱制造于山东潍坊,容积380升。

编号JN4171中的4代表牵引车,不过这台车没有安装鞍座,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来自青岛的车箱,笔者估计这台JN4171和3261曾一起服役于铁路部门。

前后桥特写

黄河单级减速桥的轴头比轮减桥的轴头更有特点

“黄河”的字样和黄河车标被印在了车辆的很多部位,碰巧侧面的转向灯来自于同名的武进县黄河车灯厂

这两台车况较好的黄河重卡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也是黄河品牌当年的巅峰之作,在我国重卡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20年9月16日,黄河品牌重启,其新车型黄河X7圆满完成了从东营到青海的溯源之旅。时隔60年,黄河品牌再次启动,您觉得黄河新X7牵引车能重现JN162车型当年的辉煌吗?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