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开笔礼并非复古

首页 > 资讯 > 时评 > 正文

小学生开笔礼并非复古

从今年开始,广州市越秀区小学一年级新生增添了一个隆重的入学仪式——开笔礼。全区有10300名一年级新生参加了各自学校各具特色的开笔礼活动。在当年的番禺学宫亦即“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来自越秀区秉正小学的300名一年级新生日前参加了这一仪式,游泮、点朱砂、开笔写“人”字。报道说,古时候学生入学的第一天,由州府县官率领绕泮池一圈,叫游泮,寓意开始入学读书。

这些年来,不少地方都在搞类似的“开笔礼”。这种仪式是有点儿意思的,属于古为今用。但我们不要以为这是古代相关仪式的复苏,也就是说,倘若以为古代小学生入学即是如此,就混淆了古今“学生”和“入学”的概念。因为游泮的虽然也是学生、也是入学,但他们不是小学生,以明、清的所指来说,那是秀才,并非一张白纸,而是在功名的阶梯上已经登上了一级的人。从前的学校不是为小学生开办的,小学生读的是私塾。那种入学要经过什么仪式?鲁迅先生的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以作为参照。在讲到自己第一天到私塾上学时,鲁迅先生说:“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这就结了,并没有所谓开笔礼。鲁迅先生入读的时候还是封建社会,古代的样子与之差不了多少。

事实上,从前的“开笔”并不是针对未成年人的,时间也不是在新生入学之际,而是在元旦;又不是今天的元旦,而是当年的,即农历大年初一。清朝人写的《养吉斋丛录》说,开笔之典始于雍正皇帝,仪式过程如下:元旦子时——半夜11点到凌晨1点,皇帝来到养心殿,先“握管薰于烛上”,然后“濡染挥翰”,用完朱笔,再用墨笔,“各书吉语数字,以祈一岁之政和事理”;写完了,还要浏览一通本年的历书,“以寓授时省岁之意”;之后,“诸物用毕,手自料简,饬所司收藏”。这就是皇家的开笔礼。

民间自然有民间的做法。清朝人梁章钜写的《浪迹续谈》云,那个时候无论士农工商,“于每年元旦作字,必先用红笺庄书两语”,比如“元旦开笔,百事大吉”之类,这是广东文化中的求个好意头了。梁说他小的时候,父亲让他写“元旦开笔,读书进益”;大一点儿后,让他写“元旦开笔,入泮第一”——凑巧那年梁考秀才也真得了第一;到该应举的时候,父亲又说,干脆写“元旦举笔”吧,一语双关;同样凑巧的是,那年梁果真又中了举人。这些凑巧的事情聊作谈资可也。道光年间梁章钜拟以疾辞江苏巡抚,同僚都想劝他请一段病假算了,何必因此连官都不要了?但那年元旦他们来到梁家,看到案头上有楷书“元旦开笔,归田大吉”的字样,知道他去意已决,不劳大家多费口舌了。总之,开笔礼存在于成人世界。

报道还说,今后越秀区的开笔礼将遍及全区,活动每年8月底至9月初举行,以番禺学宫为全区性入学开笔礼活动的主会场,设计了仪式的十大流程:游泮入学、点智破蒙、击鼓奋进、名师开笔,等等。我一向认为,传统文化需要注入新的内涵,小学生的开笔礼未尝不可视为这样一种创新,值得普及开来。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