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留置经历和感悟—被留置后的五种处理方式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正文

我的留置经历和感悟—被留置后的五种处理方式

人生百态。从被留置人员,可以看见真实的人性,也可以看见芸芸众生。抛开地位、财富,他是你,也是我。

哈喽大家好,故事的主人公叫小于。

通常,最痛苦的是被留置最初的5-10天。为什么呢?我们分阶段感受一下。

1⃣️心态发生巨大变化。从万人敬仰、总有人鞍前马后做好服务、无论走到哪里都备受尊重的光芒万丈,到即将沦为阶下囚,自己的隐私、自己的问题全都暴露在组织面前,再没有一点趾高气昂,能做的只有诚恳反思和真心认错、认罪认罚,从全家的骄傲,到纪法的背叛者,甚至拖累整个家庭,这种身份的转变,是让人最痛苦的阶段,恐怕只有体会过才会懂。不止是财产的破产,更是尊严的受损,刚被采取留置措施的1-10天中,近乎是一种耻辱的状态。

2⃣️大脑需要高速运转。在刚刚说的前面的复杂情绪下,不止要面对自己的痛苦,还要应对调查。在初期,被留置人员都是想着尽量不交代或者少交代问题,以此尽可能减轻处罚,抱着侥幸心理,同时又担心交代太少被认定为配合态度不好,因此十分矛盾。另一方面‬,交代一件事,往往牵扯到别人,牵扯谁、不牵扯谁,也都是要好好衡量的。

3⃣️生活方面。由于在外面过惯了衣食无忧的生活,忽然一到留置基地,饮食、起居都会非常不适应,这个阶段身体难免会有一些反应。尤其是很多官员有很大烟瘾,此时长时间不抽烟,生理反应‬强烈。

上面这三种状态交织在一起,使得被留置人员在这个阶段最为痛苦。

一般说来,被留置人员在这个阶段会逐渐被突破,会慢慢意识到,组织掌握了自己不少问题,自己必须交代相当一部分问题才能让组织看到自己的诚恳态度。同时也会发现,自己的处境没有那么绝望——因为办案人员会讲解配合调查可以宽大处理的政策,配合活生生的案例,会非常有说服力。另一方面,办案人员每天都会和自己谈话,不单单是审问审讯,其实这还是一种陪伴,因为自己在房间只能安静待着的感觉实在是太无聊了!所以,办案人员每次的谈话,对被留置人员来说都是一次新鲜的“活动”,像是“放风”的机会——终于可以有人说说话了。

在上面那个阶段,被留置人员会把问题基本交代个差不多,因为他们终究会发现,抵抗是没有用的。那么在31-60天这段时间,基本就是配合把笔录固定下来,该签字签字,该配合程序性的东西就配合。

同时,在这段时间里,被留置人员每天唯一能聊聊天说说话的人就是办案人员了,人都是感情动物,和谁相处久了都会产生感情,因此被留置人员会对办案人员产生信任甚至依赖。这是自然而然的。

这段时间里,基本就是收尾阶段了(延长留置的除外,如果是延长留置,那么前面的每个阶段的时间基本都要相应乘以二),把所有的笔录制作完成,配合好签字,撰写忏悔录,拍摄警示教育片(我们看到的央视纪录片里那些镜头,基本都是这个阶段取景拍摄的),签署违纪违法事实见面材料,让家属配合退缴涉案款物等。然后就是等待被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

这段时间,不同的人又会有不同的态度:有的人盼着赶紧离开留置基地,因为早点判刑早点放出来,还有个盼头(多是年轻一些的领导干部会这么想);那些年纪特别大的,往往就没什么盼头,觉得自己的一辈子就要看到尽头,要在监狱度过短暂的余生了,充满的都是对子孙后代的愧疚和担忧、遗憾;有的人则仍然非常害怕,因为不知道自己的数额要判多久,畏罪心里很强但又无可奈何……

(每日一期,从不一样的角度看纪委监委工作,敬请关注)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