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5g网络吗;为什么5g手机显示4g信号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正文

现在有5g网络吗;为什么5g手机显示4g信号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融媒体记者 赵涵

近日,在2023全球移动宽带论坛期间,华为发布了全球首个全系列5.5G产品解决方案,包括TDD、FDD、毫米波、DIS、天线、微波MAGICSwave,均为适配5.5G基站网络产品。该系列产品解决方案将通过宽带、多频、多天线、智能、绿色等方面的创新,提供10倍网络能力。

华为相关人士向媒体透露,最早在今年底,各大手机厂商旗舰手机将达到5.5G的网速标准,下行速率将达到5Gbps,上行速率将达到500Mbps,但真正的5.5G手机可能要到2024上半年到来。

这是行业首次较为明确地指出5.5G手机的面世时间。

自2019年韩国率先在全球启动5G商用以来,美国、英国等国家陆续宣布本国5G商用或发放牌照。我国也在2019年6月正式颁发5G商用牌照,开启了5G商用步伐。

从1G到5G,几乎是每十年经历一次代际技术跃升,5G无疑是发展速度最快的。5G商用4年来,作为新型基础设施,部署和商用进一步加快,目前我国已建成了全球最大5G网络,成为全球5G领域引领者。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在论坛上表示,截至目前,全球已部署超过260张5G网络,5G用户接近15亿。GSMA也预测,2030年5G将会达到52亿的用户,未来5G的前景是非常乐观的。

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末,我国已建成5G基站总数达313.8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7.5%,5G移动电话用户达7.14亿户,全国县级以上行政区覆盖率达100%,实现“县县通5G”。中国信通院预计,到2025年5G个人用户普及率将超过60%,大型工业企业的5G应用渗透率也将超过50%。

作为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网络相比于4G网络,速率提升数十倍乃至上百倍,升级个人用户上网体验的同时,深度赋能千行百业。今年6月,在第31届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开幕论坛上,华为高级副总裁、运营商BG总裁李鹏介绍:“5G已在钢铁、制造、矿山、电力、港口等行业的16000多个专网项目中得到规模应用。5G行业专网驱动的经济规模突破百亿,5G行业终端的出货量超过50万,加速产业数字化。”

从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历史看,每一代移动通信技术,都经历了不断的演进和增强。例如,2G到3G之间有2.5G,使数据传输速率有了质的突破;3G到4G有3.5G,推动了智能手机的问世;4G到5G之间也有4.5G,推动移动视频高清化。在每一个大的技术代际中,技术仍在不断地升级进步。

由于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的需求层出不穷,移动网络能力也需要不断升级。大语言模型、ChatGPT、自动驾驶需求的持续增长背景下,对网络持续演进提出更高要求,而5G的进阶版5.5G便是为未来所作的准备。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5G的能力和作用目前更多集中在行业领域,在消费应用侧未能充分体现,而5.5G可能是破局的关键。在消费者能够感知到的升级点上,5.5G的改变大致分为三部分:加快上下行速度、无源物联网和通信感知。这也是发展5.5G网络的大背景。

所谓5.5G其实就是5G-Advanced(5G-A),是5G和6G之间的过渡阶段,是在5G业务规模不断增长,数字化、智能化不断提速的趋势下,面向2025年到2030年规划的通信技术,是对5G应用场景的增强和扩展。具体看,5.5G在下行和上行传输速率上对比5G有望提升10倍,网络接入速率达到10Gbps(10G比特每秒,换算成下载速率为每秒1.25G),同时保障毫秒级时延。

今年以来,5.5G几乎成为华为在各大公开场合的高频概念。

此前,在2023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华为副董事长、CFO孟晚舟曾表示,5.5G是5G网络演进的必由之路。从5G到5.5G,将更好地匹配人联、物联、感知、高端制造等场景,孵化更多的商业新机会。

9月11日,华为在IMT-2020(5G)推进组的组织下,率先完成5G-A全部功能测试用例。而在全球移动宽带论坛的前一天,华为的全球首个5G-A“智慧家庭”项目也在迪拜发布。

5.5G跟5G相比具有更强大的功能,同时5.5G也是迈向6G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关键。

10月10日,在前述宽带论坛上,华为高级副总裁、运营商BG总裁李鹏指出,未来的移动网络,应该具备“万兆下行,千兆上行,确定网络,千亿物联,通感一体,原生智能”等六大特征。

他认为,除了需要持续增强5G能力外,运营商和行业伙伴还要增加上行超带宽、宽带实时交互等新能力,携手推动终端、应用生态建设与场景验证,加速FWA Square、无源物联、RedCap等技术的规模商用,以支撑数智经济未来发展的五大趋势(3D业务裸眼化、智能车网联化、生产系统数智化、全场景物联蜂窝化、智算泛在化)。

比如,在3D业务裸眼化方面,面向未来,3D产业链正在加速成熟,云端渲染与高品质算力、3D数字人实时生成技术的突破,将个人沉浸式体验带上了新高度。同时,更多手机、电视等终端产品将支持裸眼3D,相对原有2D视频,将激发10倍的流量需求。这给原来的5G网络带来更大的挑战,也给5.5G的发展带来契机。

但从无源物联、通感一体等“新技能”来看,5.5G带来的想象力远不止普通消费场景,价值可能更多在B端体现。

有通信业内人士告诉记者,5.5G针对5G商业化中发现的问题,主要通过射频部分的改进和软件升级,更好地支持工业、VR/AR等应用。与5G相比,5.5G将带宽速度提升10倍、时延降低90%、连接密度提升10倍,定位精度也从5G的亚米级提升至厘米级,这给智能驾驶和工业物联网带来更多可能。

比如在智能车网联化方面,2025年全球智能车保有量将超过5亿辆。随着大带宽、低时延车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车将实现车与人、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云端等智能信息的实时交换和共享。同时,工业产线柔性化、无线化发展,更多核心生产系统云化集中部署,也对5G网络提出了更高标准。

按照国际标准组织3GPP定义,5G到6G间共存在R15到R20六个技术标准,其中R15到R17作为5G标准的第一阶段,R18到R20作为5G标准的第二阶段。2021年4月,5G国际标准制定组织3GPP已正式将R18协议版本定义为5.5G,标志着5G演进的需求已经成为业界共识。

事实上除了华为,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中国三大运营商,中兴通讯、爱立信、高通、紫光展锐等全球主流通信企业也都在关注和布局5.5G。

比如今年9月,中国电信携手中兴通讯推出业界首创的5G-A算网一体游牧式基站解决方案。实测结果显示,该方案上行速率超过2Gbps,下行速率超万兆,网络传输时延低于4ms,保证了长时间稳定传输。

爱立信也已经发布了《5G Advanced:通向6G的演进》白皮书,计划于2024年完成5G Advanced的第一个版本,计划于2028年完成6G的第一个版本,随后是6G的持续演进。

高通则在今年初的MWC巴展上,发布了全球首款5.5G基带芯片X75。

作为国产手机芯片企业,紫光展锐在5月参加了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5G-A R19立项研讨会。有接近该公司的人士透露,紫光展锐正积极和信通院搞5G-A技术验证,会在业界第一阶梯推出5G-A产品。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闻库认为,作为5G的升级版,5.5G将成为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产业链要携手加快研制技术标准,推动相关产品及产业发展成熟,为超大带宽频谱的规划提供政策支持,为数字经济发展“修好桥、铺好路”。

5.5G加速到来,也让业界对产业链上下游的创新发展充满期待。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研究员王磊认为,5.5G作为通用性、融合性和赋能性技术以及创新性、综合性新型基础设施,将带动高端芯片、基础软硬件、开发平台、基础元器件和基础材料等智能终端数字经济关键领域快速突破。

在上游方面,5.5G有望直接拉动天线、滤波器、射频部件受益。“要实现10倍于5G的传输速率,超大带宽频谱和多天线技术是两大关键因素,相当于高速公路拓宽以及增加车道,”一位运营商人士告诉记者。在他看来,5.5G需要10倍于5G的传输速率,同时对基站射频性能、数量提出更高要求。

华鑫证券在研报中提及,在5G基站中,应用了Massive MIMO技术和有源天线技术,这使得单个天线需要64个滤波器,而每个宏基站有三面天线,因此需要总计192个滤波器。而在5.5G中,ELAA的通道数量增加至192个,需要576个滤波器,因此对滤波器的需求也呈倍增趋势。机构还认为,5.5G带来的产业链升级主要集中在高频段,原有5G基站的基础设施及主设备等变化不大。但高频段需要做硬件升级,主要是针对垂直应用的建设以及小基站的扩容将一直持续到2030年6G商用的到来。

此次,华为发布了双频64T metaAAU和ELAA双频融合阵子,这些技术不仅提供更高的频谱效率,还扩大了网络覆盖范围,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加稳定和高速的网络连接。

而在下游方面,应用场景则会不断得到丰富。5.5G支持XR Pro、全息、3D视频等消费级交互式应用,带来更加沉浸式的虚拟世界交互体验。同时,5.5G具备更多的连接能力,通过上下行解耦、RedCap、NB-IoT、无源物联等技术可实现千亿级物联网连接。

但在迈向5.5G的过程中,5.5G的发展目前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频谱资源稀缺,如何利用好6GHz和毫米波等关键频谱,以及解决终端产品落地、投资成本与回报、应用场景从“样板房”走向“商品房”等,这些问题都关系到5.5G的发展前景。孟晚舟认为,5.5G不仅仅在于单点技术的持续演进,更是基于场景和需求,来匹配合适的技术。

业界普遍预计,5.5G首个标准将于2024年上半年冻结。在业内看来,5.5G能改善5G商用过程中体验不佳的情况,从而打开更大的消费应用空间,更好地适应工业互联网的需求。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