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农业起源的原因_什么是世界农业的主要发源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正文

世界农业起源的原因_什么是世界农业的主要发源

世界农业起源的原因_什么是世界农业的主要发源

全球现存最早的稻作农业遗存,位于浙江省上山遗址群。国际学术界曾认为河姆渡遗址是稻作农业的发祥地,但实际上,上山遗址的发现将中国的稻作农业开端向前推进了3000年。在2000年秋冬之际,考古工作者在浙江浦江县中部的低丘发现了10000年前的上山遗址,该遗址保存了丰富的稻遗存,这表明稻作农业的起源比之前认为的更早。

上山遗址的发掘工作与其他中国遗址一样,属于“抢救性发掘”。在金华市浦江县黄宅镇的一片稍高的地势上,有一个被人们称为“上山”的地方。2000年的一天,村子里正忙于平整土地,一片500亩的土地已经招标成功,准备工作全部就绪,只等着开工。

然而,在这个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刻,浦江博物馆的考古学家芮顺淦偶然得知了这个消息。他一直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有着深厚的兴趣和研究,看到“上山”这个地名,他心中不禁生出一种不祥的预感。决定亲自前往渠南村进行实地考察。经过细致的勘察,他发现这里确实有可能是一处古代文化遗址。于是他开始四处奔波,向村民们解释这片土地的重要性,希望可以停止开发,保护这片遗址。

经过芮顺淦的不懈努力,大家终于理解并同意了他的请求。他们暂停了平整土地的工作,让这片遗址得以保存下来。随后,芮顺淦和考古团队开始了抢救性的发掘工作。

夹碳陶片

在发掘过程中,他们发现了几片夹碳陶片,并在陶片表面和胎土中,发现了许多稻壳和稻壳的印痕。这表明,这里的人类在早期就进行了栽培稻的种植。如今,“上山”遗址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考古遗址,而芮顺淦的故事也成为了人们口中的一段佳话。

根据考古发掘和北京大学文博学院的碳十四实验室进行的年代测定,上山遗址的年代范围为距今约11000-90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这一结果已经得到了树轮校正的确认,并与河姆渡遗址和跨湖桥遗址的年代序列相一致。这表明上山遗址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并对研究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生活方式和特点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仙人洞遗址

在中国,最早的稻作遗存被发现于湖南玉蟾岩遗址和江西仙人洞遗址,这些遗存的时间可追溯到12000年前。然而,尽管这些遗址展示了早期人类对稻谷的利用和储存,却并未明确地显示出稻作农业的诞生。

石磨盘

上山遗址被定义为稻作农业的诞生,是因为发现了栽培稻遗存和水稻的收割和脱粒工具。在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小穗轴和植硅体等稻作遗存,这些证据表明上山人民已经开始驯化稻谷。此外,遗址中还发现了用于收割和脱粒的工具,如石磨盘和石磨棒,这表明他们已经掌握了水稻的收获和加工技术。因此,这些发现表明上山遗址是稻作农业的起源地之一。

碳化稻米

考古专家们对出土的陶器进行了深入的残留物分析。他们的发现揭示了一个令人惊奇的事实:上山先民们已经掌握了酿酒技术,而其主要原料包括稻米、薏苡以及其他块茎作物。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些原料。稻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米,是先民们的主要粮食来源。而薏苡,也许北方的朋友们并不熟悉,其实它就是文玩界俗称的“菩提珠”。在古代,这些作物不仅是先民们的食粮,更是他们酿造古老酒类的关键原料。

进一步的分析显示,这些陶器中包含大量的霉菌和酵母,这明确地表明这种酒是利用霉菌制麴而成的麴酒。换句话说,上山文化的古酒就是我们今天所称的曲酒,也就是特曲、大曲、二曲酒的起源。那么,这种古老的酒味道如何呢?根据考古专家的推测,它的味道应该与现在的米酒类似,主要味道是酒精和糖。然而,由于当时的酿酒技术并不完善,他们可能无法将所有的糖完全发酵转化为酒精。此外,那个时代的人们还没有掌握蒸馏技术,这也是他们与现代酿酒技术的一个明显区别。

据专家分析,稻作农业在10000年前的钱塘江流域诞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生存策略的调整。距今约16000年至10000年前是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渐次增加的时段,大陆冰层迅速消融,世界洋面急速上升,进入末次冰消期,但末次冰消期又发生了以快速降温为特征的新仙女木事件。新仙女木事件发生的时间各地存在差异,被普遍接受的年代为距今13000-11400年。在13000年时气温降到最低点,至距今12000年时气温开始急剧升高,标志着新仙女木事件结束

在这个背景下,人类开始从利用大型食草动物转向利用小型动物和其他资源,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气候条件。这种转变导致人类从简单的方式转向更复杂的渔猎采集经济,以更好地适应不稳定生态。

钱塘江上游地区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成为人类聚集的理想场所。河谷二级台地提供了相对较好的生存条件,如水、动植物等资源。随着人口压力的增加,人们逐渐向河谷盆地聚集,促使他们开始学会管理和利用一些动植物,包括野生稻。

所以在10000年前的钱塘江流域,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生存策略的调整,加上该地区的地理优势,人类开始驯化和培育野生稻,从而催生了稻作农业的诞生。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