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二号模型图片;神舟十二号图集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正文

神舟十二号模型图片;神舟十二号图集

2021年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着陆于东风着陆场,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安全返回地球,结束了为期90天的太空之旅。这次任务也标志着东风着陆场首次执行载人飞船搜索回收任务。虽然载人飞船作为天地往返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在过去往往被低估,实际上,它承担了重要的航天员运输使命。

神舟十二号模型图片;神舟十二号图集

在“863”计划发布后,中国曾展开了长达三年的激烈争论,讨论采用何种天地往返运输系统。一些人主张中国由于底子薄弱,应该从飞船出发着手。而另一些人受到美国航天飞机成功的启发,认为应该一步到位,直接发展航天飞机。1986年,召开了航天飞机论证会议(也被称为“869”会议),分析了美国航天飞机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未来航天的发展趋势。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空间机电研究所(508所)提出了采用飞船运送航天员和货物到空间站,同时作为空间站轨道救生艇的建议。这一建议被会议接受,508所负责进行多用途飞船(包括空间站轨道救生艇)的论证工作。他们还发布多篇论文,指出发展航天飞机存在的局限性,尤其是在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事故后。

1991年6月,经过多年的论证,中国载人航天方案提交给了航空航天工业部。为了争取尽早获得项目批准,元勋任新民亲自携带1:10的飞船模型,前往中央专委进行讲解和演示。1992年1月20日,航空航天部党组正式批准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载人飞船总体研制任务,代号“921”的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1994年,载人飞船被命名为“神舟”号。从1992年正式立项到2003年神舟5号任务成功,共经历了11年。

在神舟飞船的论证过程中,曾考虑三种布局方案,包括返回舱和推进舱分离、返回舱在前、以及返回舱在轨道舱和推进舱之间。最终,选择了与俄罗斯联盟号相似的轨道舱在前,返回舱在中间的布局。轨道舱直径2.25米,长度2.8米。在发射前,航天员首先进入运载火箭的整流罩舱门,然后通过轨道舱舱门进入轨道舱,最后由位于轨道舱和返回舱之间的舱门进入返回舱,坐在指定的座椅上。返回舱呈钟形结构,长度为2.25米,最大直径为2.5米。相对于联盟号飞船返回舱的直径2.2米,神舟号的返回舱相对较宽敞和舒适。

推进舱主要提供在轨道运行所需的动力,以及调整飞船的姿态。它配备了16台25牛的姿控发动机、8台150牛的姿控发动机、以及4台2.5千牛的轨控发动机,这些发动机均采用双组元燃料。此外,轨道舱和返回舱分别装有16台和8台姿控发动机,这些发动机使用肼分解燃料。在返回舱即将降落前,需要在高空排放多余的肼燃料,以避免意外发生。

神舟号返回舱采用半弹道式再入,通过精心设计,实现了向上升力的目标。这种再入方式使得返回舱的着陆点控制精度高,再入过载较小。

载人飞船是载人航天的关键基础,而长期在轨建设空间站则是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的最后一步。神舟飞船的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新一代更加先进的可重复使用载人飞船正在研发中,未来航天员将乘坐这些新飞船往返于已建成的空间站,甚至探索登月之旅。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