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嘉县岩头镇;浙江永嘉县岩头镇政府网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正文

浙江永嘉县岩头镇;浙江永嘉县岩头镇政府网

浙江永嘉县岩头镇;浙江永嘉县岩头镇政府网

浙江温州永嘉县岩头镇、楠溪江中游西畔,介于苍坡和芙蓉之间,地处芙蓉三岩之首,故名岩头。岩头古村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村,始建于初唐,村落布局是古朴古香的街区式三进两院四合围式的建筑群,在古代村落规划中是难能可贵的典范。

从芙蓉古村向北经金楠路左转,就是岩头古村的东门。

东宗祠堂位于岩头村上村丽水街东侧,建于清代。沿中轴线依次为门厅、戏台、左右厢廊、正厅,合院式木构,建筑面积979平方米。东宗祠曾发生过“东宗惨案”浙南红军游击队创建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第一团团长雷高升在此被诱捕,同时遇难还有其他17位同志,史称“东宗惨案”。

门厅七开间,前金柱间木板间壁置大门,明间后为戏台。正厅七开间,明、次间五柱十檩,稍、尽间中柱落地,分心用六柱,带前廊,置船篷轩。

明间后置神龛,地面三合土,砖石山墙。屋面为悬山顶,清水正脊。该东宗祠堂为金氏四份祠堂。

左、右厢房七开间,二柱五檩抬梁式,内围卵石天井。

戏台四柱,出三踩,承天花枋藻井,置挂帘、挂柱,歇山顶,置吻兽。

东宗祠的西侧就是位于岩头古村东缘蓄水堤上的丽水街,又名丽水长廊,始建于明朝,是温州极为著名的古街古道。

丽水长廊,作为楠溪江的景点之一,是岩头古镇最有韵味的古朴之街;丽水街在清朝时是盐商云集之地,鼎盛时期,每天有数千担盐客经过丽水街,成为一道奇观。

丽水街全长300多米,有90多间店面,每间面宽约3米,进深10米,为两层楼建筑,有屋檐披盖,以利于行人遮阳避雨。廊檐边设有美人靠供游客歇息和观景,堤外呈弧形的人工湖就是美丽的丽水湖。

“不游岩头丽水街,就不算来过楠溪江”,这条丽水街北起献义门,南止于丽水桥。丽水湖和长堤微微向西南弯曲呈弧形,展现出一幅美丽的田园山水画卷,成为“金山十景”中著名的“长堤春晓”。

一字排列的商店门前,是条2.5米宽的鹅卵石铺就的道路,古朴雅致。

丽水街南端是寨墙的南门,门边高阶上有乘风亭。著名乘风亭的“乘”字,乍一看,还以为是“采”字,“乘风亭”变“采风亭”啦。亭中有当地人准备的免费凉茶,清凉解暑。面对丽水湖,喝着凉茶,心中充满了一份惬意和谢意。

网络素材

乘风亭西南50米左右,便是“接官亭”,所谓“接官”,是带有向往科举功名的意思。亭中有一对联:“名师留奇迹,怪匠逗行人”。“接官”,又有学子赴考中榜荣归之意,小小的一座亭蕴含着岩头古村的耕读传统。

网络素材

接官亭(又名花亭),重檐攒顶,朴素庄重,建于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平面呈方形,四角重檐,攒尖顶式木构建筑。共八柱,分内四柱、外四柱。亭中用五层斗拱叠成八角藻井,隐喻五行八卦。重檐屋面八条脊背,分别立有“张果老骑白驴”等塑像,脊端雕塑“刘海献钱”图案,结构严密,外观朴实。

接官亭旁有一株五百年苦槠树,树干苍虬,枝叶繁茂,华盖如伞。湖边有一座跨越丽水湖的石桥,名曰丽水桥,建于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为三孔拱卷式石板桥,由48根条石构成,暗含地属“四十八都”。

丽水桥桥长12米,宽3.80米,净跨4米。桥墩每缝立方柱4根,上置帽梁石,石板桥面分为三段,每段九条石板。桥面两侧分别刻有“丽水桥”、“嘉靖戊午仲秋吉旦建”题记。丽水桥古朴美观,与自然融为一体,虽已历经400多年的风雨沧桑,至今仍坚固如初。

苦槠树也叫槠树,寿命非常长,叶常绿,枝叶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抗性很强。苦槠树结出的坚果为褐色,上有细毛。从开花到结果,苦槠树的花期一般在5月,10月果子就熟了,会自然脱落。

接官亭旁是著名的塔湖庙。

初建于南宋,扩建于清顺治元年(1644),门面朝东,三进两院,后进有楼。

正殿为卢氏圣殿。

居中供奉着卢氏尊神、袁氏娘娘等守护神

大殿的右厢绘有“封神演义”的彩绘壁画,

左厢绘有“大明英烈”的彩绘壁画。

塔湖庙门外的大戏台。戏台的明柱上镌刻着“由人作态扮成角色旦生净丑,以口传情演尽红尘离合悲欢”和“若实若虚虚中含有实意,是真是假假里作出真情”的两幅对联。舞台背板左右分别为“入相”、“出将”,中间为“古庙呈砚、古树参天、三崖映河、廊灯照水”四条屏以及“丽水廊长景尤美,琴山人杰地更灵”的对联。

文峰塔,又名金氏塔。建设于明代嘉靖年间,是岩头古代乡村园林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后因年代久远而倒塌,文峰塔修复图纸历经多次修改,于2008年重建,文峰塔重建标志着岩头丽水街金山十景再现,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文峰塔是一座六角七层的玲珑塔,是当地金姓在五百年前根据山水地形而建的金山十景之一。以文峰塔为背景在不同的角度可以欣赏到不同风景,尤其以塔倒映在丽水湖与水亭祠最为美丽,也可以以塔为前缀观赏塔后的“芙蓉三冠”的雄伟。

文峰塔的东北角,与塔湖庙相毗邻的是文昌阁。文昌阁与文峰塔、水亭祠、桂林公(金永朴)书院相呼应。

从文昌阁往西北方向,卵石铺就的小路,路边的溪水潺潺。前方便是岩头村的水亭祠。

水亭祠,位于岩头古村中央街南端,汤山山麓,原为琴山书院,是岩头村古建筑的精华所在,为金氏八世祖金永朴创建,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其外墙东西长65米,南北宽25.4米,现尚存正堂一座。是楠溪江流域规模最大的一座书院,是一座极具江南特色的建筑,四周水面环绕古色古香的小亭、祠堂,建筑风格特异,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

为了纪念金氏八世祖金永朴当年带领村民兴建水利工程,造福宗族和地方百姓。清朝康熙年间把当年桂林公(金永朴)兴建的水亭书院改为“水亭祠”,此地就成为整个岩头古村的精神文化与家族礼教中心。祠门前两只张着大口的石狮子仿佛在提醒人们,不要忘记祖宗的功德和教诲。

进入水亭祠后,迎面是一座体量宏大的照壁,壁座以河卵石垒成,壁心刻有“永嘉中国山水诗宗祠记”。大意是:永嘉之美,在于它的山水。一条楠溪江,就让永嘉名闻遐迩。山水之美,除了形胜之外,要有内涵,必须有文化。江山需要诗人捧。1500多年前,永嘉的山水,因为激发了当年太守谢灵运的灵感,让这位大诗人诗情勃发,留下了许多精美的诗篇。谢灵运理所当然地成了中国山水诗的开山鼻祖等等......

照壁的背面是一幅精美的“松鹤朝阳”浮雕图。

照壁后面是泮池, “松鹤朝阳”呈现在人们眼前。走泮池两边的通道才能到达月台,然后,再进入到仪门(思孝亭)。

照壁后面是泮池,走泮池两边的通道才能到达月台,然后,再进入到仪门(思孝亭)。

通过条石铺砌的曲径,来到“思孝亭”,仪门取名“思孝亭”蕴含着一个“哭竹生笋”的故事,说三国时,有一个大孝子叫孟宗,他老母痴呆重病,记不清冬天里不长春笋,热切地想在雪天里喝一盅春笋羹。孟宗冒着风雪跑到竹林里去摇竹大哭,摇啊摇,摇得大地回春,摇啊摇,摇得地里钻出春笋。顾名思义重点在“孝”。门联是:“弘扬孝道振宗风,重启诗门尊祖训”。

穿过思孝亭,有一条甬路穿过秋月池,连接水亭。水亭位于秋月池的正中央,一头连着“思孝亭”,一头连着正堂,水亭是以12根方柱撑起的方亭,亭边有美人靠可供人休息。古代岩头人有诗:“绕栏银浪涌层霄,倒影苍茫映碧寥;烂醉不妨亭上卧,清光相伴到来朝。”(《水亭秋月》)

四周水面环绕着古色古香的水亭祠,条石铺砌曲径前后相连。

水亭祠内悬挂着“映月亭”的匾额。

穿过水亭, 便是正堂。大殿大梁上悬挂红底金字大匾“琴山书院”,前柱联为:“丽水永钟灵,龙津常有金龙躍;琴山长毓秀,凤阁自多玉凤翱。”

里壁正中上方悬挂着“理学宗正”匾,楹联是:“何处溯宗源,长溪地内生人杰; 此间存古迹,丽水街前认物华 ”,左右两个人物像,一个是南宋哲学家、文学家叶适,他是集永嘉学派之大成的代表人物。另一个是薛季宣,他是南宋哲学家,永嘉学派创始人。

水亭祠的外墙东西长65米,南北宽25.4米,墙面上镶嵌着谢灵运所著《游名山志》开篇的两句话“衣食人生之所资,山水性分之所适”。

参观完水亭祠后,沿着水亭祠右侧的卵石小路,来到水亭祠的背后。

跨过小桥,顺着溪水,前往古村深处。

村内一片田园景色、

来到了金苍路2号的一所老宅子,精美的木雕和砖雕布满老宅。

穿过金苍路2号老宅,继续向东,来到了岩头村天主堂。

从天主堂转向丽水街,回到溪水边

又是一座大戏台

古朴的村间小路和卵石墙面

水亭南面的汤山上有与水亭祠同时建造的文峰塔,塔影映照在水亭祠的秋水池内,形成了楠溪江村村追求的“文笔蘸墨”的风水格局

2019-09-11

感谢您的关注与观看!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