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任周市镇党委班子成员—周市镇副镇长有几位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正文

现任周市镇党委班子成员—周市镇副镇长有几位

现任周市镇党委班子成员—周市镇副镇长有几位

开栏的话

近年来,我市广大党员认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联系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涌现出了一批信念坚定、敢于负责、敢于担当、善于创新、勇于奉献的先进典型。为进一步树立典型、弘扬先进,激发党员队伍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本报从即日起推出“时代先锋·最美党员”栏目,对吴根平等10名荣获昆山市首批“党员时代先锋”称号的员进行全方位报道,充分展示新时代昆山员的先锋形象。

沧海桑田,大自然的变迁何其漫长。周市镇市北村,昆山曾经的“北大荒”,要变成人均年收入3.6万元、村强民富环境美的先进村,又该需要多少岁月?

51岁的吴根平给出的答案是:19年。在他带领下,市北村确立了“党建、发展、为民”工作总思路,原来的矛盾村变为村级资产超2亿的富裕村,村民过上收入多元、保障多重、生活多彩的“三多生活”。

面对荣誉和褒奖,吴根平却淡然地说:“市北人的幸福是我最大的快乐,不奢求人人都叫我‘好书记’,只要一句‘书记好’,我就知足了。”

走活党建“一盘棋”,“敢担当”挖掉“穷根子

1997年9月,32岁的吴根平站在人生最重要的十字路口。当时,周市镇推进昆山农村现代化示范村建设,需要充实一批政治素质高、创业能力强的“能人”,在市北村长大的吴根平服从组织安排回村工作。

可现实远比他想象中困难,那时村里一片萧条,村级经济入不敷出,干部群众人心涣散。“舍小家,为大家”,为了家乡能富裕起来,吴根平没有犹豫。

“我有很多个人致富的机会,但为了大局考虑,为了给村民谋福利,我一次次地放弃了。”吴根平的话语之间,透露出的坚定和党员身上过硬的品质让人难忘。“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吴根平从容地实施着自己的“施政计划”,“一产稳村、二产强村、三产兴村”跃然纸上。

发展生态农业,规划建设500亩粮油基地,建成近800亩传统种植与现代都市观光农业相结合的绿色无公害种植基地,年销售额逾5000万元。同时,采取 “民进村退”形式,实行企业改制转制,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鼓励农民自主创业,目前村里有各类企业60多家。村里还利用自身的区位特点和招商优势,建造2.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农贸市场等用于出租,组建并完善农村“三大”合作社,搭建富民强村载体。

今年,2.8万平方米的市北大厦正式启用,昆山商厦周市店、维嘉豪酒店相继入驻。19年的时间,吴根平一点一滴地改变着市北的面貌,将一个负债累累的穷村发展成了远近闻名的示范村,村级资产超2亿元,可支配收入超20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近36040元。

一线难题一线解,“望闻问切”习惯成自然

市北村东接太仓,北与常熟蒋巷村毗邻。有时工作上遇到了烦心事,吴根平就跑到常德盛书记那里“取经”,讨教心得。蒋巷村的优美环境,令吴根平心动。就在几年前,吴根平提议,将原本坑坑洼洼的青阳北路变成一条通畅美观的景观路,并将公交车通到了蒋巷村。

树绿,水清,小桥,石驳岸,村民殷美英赞道:美。“市北村的明天,是要打造实实在在的美丽乡村,不但经济实力要更强,老百姓要更富有,社会要更和谐,还要生态环境更优美。”一幅美丽新市北的蓝图正从吴根平脑中逐渐变成现实。

村强了、民富了、环境也美了,但吴根平却无心享受这一切。已经过去的18个年头,吴根平的小年夜都在走访群众、自掏腰包送温暖,每逢重阳节看望高龄老人也已成为习惯……村里总结出了一套“一线工作法”: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推动,感情在一线融洽。市北村工作人员徐佳说,“一线工作法”是吴书记搭进群众心间的一座“桥”,用法治理念治理村,用哲学思想管理村,用超前思维发展村,吴根平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套“管理经”。

因此,吴根平常常教导年轻村干部,当好一名基层书记就是要努力地当好一名优秀的“全科医生”,做好群众工作的“望闻问切”:“望”,就是察看群众的面色,体会群众的冷暖疾苦,回应群众的关切期待;“闻”,就是倾听群众的呼声,倾听群众的真话实话牢骚话;“问”,就是询问群众的需求,了解群众关注的现实问题;“切”,就是把握群众的脉搏,找准解决问题的“处方”,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快事快办。

吴根平也坦言,如果给自己的幸福指数打分,现在只有30分,而原来开公司做生意可以得99分,现在要操心的事情实在太多。但他很欣慰:“如果能用村干部的‘辛苦指数’来换群众的幸福指数,这很值得!”他常说,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夸奖,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

不攀“高亲”攀“低亲”,情注民生抒写“幸福样本”

驱车沿青阳路往北,很快就到了市北村郭家湾自然村。70多岁的殷美英在这里住了20多年了,前些年儿子想接她去昆山城里住,但她舍不得离开市北。“这里环境多好啊,村里还帮我办了城保,现在一个月养老金有1000多元,日子不要太开心哦。”老太太说。

殷美英的幸福生活,是市北村民收入多元、保障多重、生活多彩“三多生活”的缩影。“要让村民过上‘三多生活’,关键我们村干部要吃苦在前。”吴根平说:“不与领导攀‘高亲’,要与村民攀‘低亲’。只有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家人。”

市北村有个独创的“幸福铃”,村里的孤寡、空巢、高龄老人、重残人员,只要轻轻按一下按钮,住在周围的子女、村干部、党员、邻里乡亲就会及时赶到家中帮助他们。80多岁的翁永谊老人开心地说:“还是村里为我们想得周到。”

在村委会广场的宣传栏里,贴着好民警、好妈妈、好村官、好媳妇等“十个一”典型人物故事,时不时有村民走过,抬头看看。“农村里,村民文化程度不高,外来人口也多。”吴根平说,把大道理化作身边的“小雨点”,将仁爱、孝顺、尚学等正能量落进群众心田,润物无声。

“老典型要有新目标、新思路、新梦想、新内涵。”吴根平不断创新推出各项惠民政策和惠民工程。去年,市北村成立了周市镇首个村级慈善工作站,已募集善款15万多元,首批10位受助对象获得30000元捐助,“小额捐助不出村,小灾小难有人帮”救助保障平台在市北生成。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班长!”吴根平认为,以党建促稳定,夯实农村和谐之基,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才算是有了“根”。

记者 史 赛

昆山日报

【掌上昆山】昆山市官方客户端,为您全面提供当地新闻资讯、国内外热点新闻和服务信息。了解更多,可在豌豆荚、腾讯应用宝、360手机助手以及苹果应用程序商店等下载“掌上昆山”客户端,开启魅力鹿城之旅。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