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一体的具体事例(五位一体的具体体现)

首页 > 资讯 > 国际 > 正文

五位一体的具体事例(五位一体的具体体现)

五位一体的具体事例(五位一体的具体体现)

故事一:

圣农进军兽药疫苗行业获重大突破

近日,圣农集团旗下福建圣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传来喜讯,公司化药、中兽药GMP生产线顺利通过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兽药GMP专家组的检查验收。“兽药GMP是《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简称,是兽药生产企业从事兽药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我们的生产线顺利通过验收,这为我们规范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圣维生物代理总经理、研究员苗玉和欣喜地解释道。

近年来,为了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能,圣农集团率先在同行业中实施农业养殖4.0体系,计划用3年时间实现管理智能化,生产自动化,食品安全系统化,环保、消防标准化,实现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飞跃,使集团成为世界上生产经营管理最先进的肉鸡生产企业之一,打造中国农业养殖升级版。

“生物医药及生物工程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全球方兴未艾,国内发展势头也十分迅猛,这两年,南平立足资源禀赋和生态优势,生物产业不断向规模化、特色化、高端化方向迈进,重点提出了生物制造、生物医药、生物能源、生物农业等四大产业支撑,发展生物产业大有可为。”苗玉和介绍,2017年,圣农集团投资近5亿元,进军技术密集型、人才密集型的兽药疫苗行业,成立了福建圣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经过3年的施工建设,功能完善、设施先进、符合新版GMP标准的粉剂车间、口服溶液剂车间、颗粒剂车间、消毒剂(固体、液体)车间、中药提取车间即将投入使用。

“省农业农村厅兽药GMP专家组对我们进行了3天检查验收,包括对公司厂房、设施、设备、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指标的认真检查,还对主要岗位人员进行了现场提问,经过严格的检查,最终我们通过了验收!”苗玉和介绍,公司近期还将申请动物实验中心验收、申请动物疫苗GMP车间静态验收和动态验收,全部投产后,预计年产100亿羽份禽用疫苗、3亿头份畜用疫苗、1亿头份宠物疫苗、6000吨兽用化药及添加剂……

圣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建设发展只是圣农集团潜心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培育发展新动能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建设有自动出粪和自动出鸡系统的马脚印肉鸡饲养场,有全自动包装线、堆垛机器人等先进技术的食品六厂,食品药残、食品微生物、禽病检测等项目检测的技术中心大楼,智能管理技术的丰圣智能温室果蔬项目……一系列创新做法,让圣农集团发展日新月异,动能澎湃。

故事二:

中学教师黄继成十八年生态教育的坚守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鸟儿不再歌唱了,森林脱下了熟悉的绿色纱衣,海洋不再有波纹,蜜蜂和蝴蝶都消失了……”

“多少人,因为眼前的利益,对环境污染置之不理;多少人,因为胆小懦弱,不敢与破坏环境的行为斗争……”

“我说不出多么热血沸腾的呼吁,如若真有那样的心情与植物合影留念,在路边采野花,妄想用低级的摄影技术就拍出热爱的自然,不如平静地唤醒每一个人:别让春天寂静,别让我们所热爱的自然逐渐无声。”

……

“这些文字,都来自学生们对生态、自然的感受和思考。”秋日的阳光,透过古樟树密密的枝叶,洒在建瓯一中木质结构的生态环境教育文化长廊上,建瓯一中地理教师黄继成娓娓道来这18年关于生态教育的坚守。

21世纪初,一个偶然的机会,福建师范大学地理专业毕业的黄继成,申请到了一个关于《中学水土保持暨环境保护实施模式构建》的课题,也正是从这个课题开始,他除了完成日常中学地理的教学任务外,义务从事中学生态教育。

“地理教育,是对人地关系认知的研究,它和生态教育有着天然的联系。”黄继成说,从当初课题申报,到2002年5月开办《水保绿报》、2015年建瓯一中水土保持宣教园投入使用,再到2018年生态文明教育总结提升为建瓯一中办学特色,生态文明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支持。

径流观测小区,人工喷头模拟降水,集中展示森林、经济林、茶果园、坡耕地、荒山荒地、工程侵蚀等类型的土壤冲刷、径流现象、森林水文功能……黄继成把生态文明教育的课堂搬到了户外真实的大地上,在建瓯一中水土保持宣教园内,至今已开展了100多场(次)环境教育,有超过5000名学生、志愿者接受过教育。

但在黄继成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这18年间,他最引以为豪的事之一,就是从2002年以来,他坚持主办的《水保绿报》。“虽期间几次更名,但我们都没有间断办报,坚持每学期出9-10期,宣传生态文明理念,分享青少年、中小学生在绿色环保行动中的感悟和收获,目前发行量已达5000份。”黄继成说,新一期的《水保绿报》这两天也完成了编排校正,国庆假期结束后将印刷出刊,寄送到教育部、水利部、共青团中央,以及全省各级党校、全省100多所水土保持基地校。

今年9月,由黄继成主编的《我与生态文明携手同行》(新版)正式出版,且该课程被评为2019年福建省中小学生精品校本课程。“课程安排课时,分必修基础课程和自主升华级课程,且都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修的学分。”黄继成表示,生态文明教育的路上,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生态文明教育成为建瓯一中办学特色,更多的师生成为了生态环境的友好者、关注者、学习者、俭朴者、分享者、监督者。

故事三:

国运之昌 中医之春

国庆这天,看罢阅兵仪式,吴桂英不禁对儿子黄旭东感叹,如果精通古诗词的外公吴芝春在世,他一定会吟诗盛赞,国运之昌,中医之春。这“之春”与“芝春”一语双关,凝聚了一个中医世家近百年的追求与期待。

吴桂英已退休20年,仍悬壶不辍。如今,黄旭东接过这个名医世家的接力棒,在南平市人民医院脾胃科从医30多年。

1941年,日寇占领福州,师从清末福州名医方贤和,在福州洪山桥行医的吴芝春举家迁来闽北山区,从此一代名医和闽北结下不解情缘。在南平,当时吴芝春担任了福州同乡会会长,帮助安置大量福州难民,还响应抗战号召将看病所得捐出。

吴桂英感叹,正是有了这一段苦难的阅历,父亲吴芝春心中总有一份浓浓的家国情怀。解放后,吴芝春积极参政议政,担任过福建省政协委员、南平市(县级市)政协副主席等职。1953年,吴芝春与同仁创办中医联合诊所,1957年,在中医联合诊所基础上扩大成立中医院,吴芝春担任主管业务的副院长,成为南平市现代中医事业的开创者之一。吴芝春在福建中医界声名鹊起,上世纪60年代,获评福建名老中医称号。

抚今追昔,吴桂英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医事业发展变化有切身感受。“现在,人们对中医的信心与信任又重新树立起来了,中医之兴,其实是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回归,是文化之兴,是国运之兴。尤其这10年,我更深刻感受到患者对中医的渴盼。”吴桂英擅长中医妇科,15岁从医,就一直得到吴芝春的耳提面命,后又在福建中医学院经过两年严格的系统进修,对中医治疗不孕不育有着深厚的家学,退休后,吴桂英通过家传验方治愈的各地患者不下百例。

18岁就继承家学,入职南平市人民医院的黄旭东,也目睹了南平中医事业这些年的发展变化。黄旭东说:“现在条件比过去好太多了,南平市人民医院从过去风雨飘摇的危楼,到后来的砖木结构的旧房,再到现如今崭新的大楼。设备也早从‘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等‘老三样’发展到B超、彩超、血液检测等样样俱全,现在患者看病也便捷,我把自己的微信号和医院公众号推送给了好几个患者,通过这些平台,可以随时随地和患者交流。”

黄旭东说,现在许多中医的优秀传统又回来了,过去中医讲究通读古代典籍找到中医文化之根,讲究实施“师徒制”实现代代传承,这些好的传统的回归都是中医复兴的体现。现在,黄旭东总会时时研读当年外祖父学医时,留下的那些古代医学典籍,通过总结外祖父吴芝春关于脾胃病治疗的理论与实践,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治疗思路。黄旭东感慨万千:“这些泛黄的线装书有的将近100年了,每每看到上面外祖父读书时用毛笔留下的句读,还有心得批注,仿佛看到这些典籍又活了起来,焕发出新时代的活力。”

吴芝春曾经创新地将清代著名思想家、医家傅青主的典籍采用格律诗的形式,撰写了专著《傅青主女科方歌方解》,当年印数甚少,现成为稀缺书籍。吴桂英又捧出了一批珍贵的手稿,“这是父亲吴芝春当年整理的医案原稿,来不及出版就辞世了,现在恰逢盛世,我想通过我和家人的努力,希望这批医案早日问世出版。”诚如斯,这将是一个中医世家再续的文脉,再写下的新时代篇章了。

故事四:

推广阅读 “书香”万家

今年4月,南平市首个少儿图书馆对外开放,这是市图书馆为少年儿童精心打造的专属阅读空间,更好地满足孩子在阅读、学习方面的多元化需求。自1953年建馆以来,南平市图书馆一直致力于为群众提供更加舒适的借阅环境,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刚建馆的时候,我们还是闭架。”拥有41年“馆龄”的南平市图书馆副馆长丛湘平介绍,“闭架”时期,群众只能通过索引本查找需要借阅的书籍,由工作人员取书并在借书证上注明还书日期,在借书卡上记录读者所借阅的书籍名称。“借书的人拿着借书证,我们保管借书卡。”

1998年,市图书馆实行“开架”管理,群众可自行前往书架寻找所需书籍。同时,引入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工作人员只需扫描借书卡及书籍上的条形码,即可完成书籍借阅登记;2008年,借阅系统再次进行更新升级,进一步简化借阅流程;2018年,添置现代化自助借还设备,市民可自助完成书籍借还操作,彻底告别“人工”时代。

“2018年,我们完成主馆馆舍的全面修缮升级,可以说这一年是‘质变’的一年。”丛湘平说,重装后的市图书馆增加朗读亭、VR阅读一体机、仿真书阅读器等数字阅读设备,开辟休闲阅读区,延长午间开放时间,为市民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阅读服务。

同时,在举办猜灯谜等传统节日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图书馆+公益课堂”“图书馆+新科技”“图书馆+家庭教育”等形式,广泛开展茶艺(理财、环保)小达人系列公益课堂、迎“六·一”少儿远古探秘VR科技体验、主题亲子阅读沙龙等富有特色的阅读推广活动,自2018年以来,已开展150余场,实现每月一主题,月月有活动。

2018年11月,南平市图书馆与三明、龙岩两地公共图书馆联合成立福建省首个跨地区公共图书馆联盟——“南三龙”公共图书馆联盟,主办首届“南三龙”公共图书馆联盟论坛,通过业务共研、资源共享、活动共推等形式,搭建三地公共图书馆协同、共生、共赢的良性合作发展平台,不断提高三地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此外,以图书馆为主阵地,不断延伸拓展服务范围,组织党员干部深入机关、社区、学校、乡村等,开展“送书下乡”活动,共建图书阅读延伸服务点,着力打造15分钟阅读圈。2018年,市图书馆新建8个社区阅览室、2个乡村及1个企业图书服务点,赠书达3600余册;四鹤街道杨中社区图书室、夏道镇洋头村“半山窑”图书室被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授予“福建省全民阅读示范点”称号。

接下来,他们还将继续推广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推动全民阅读,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来源:闽北日报(汤文娟、陈志鸿、吴建琼、魏剑生、徐陆锋、杨德鸣、严 岚)

★“阿中哥”三条“新自拍”,我也就循环播放了70遍而已

★新担当 新作为 | 实施“三大创新”的故事

★10月11日起铁路调图!多趟列车调整!

★壮丽70年 | 昨天和今天!一位闽北日报老记者镜头中的南平变迁

★心潮澎湃!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闽北引发强烈反响

版权声明:欢迎分享!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编辑:张彬倩 值班主任:张旭东

投稿邮箱:mbrbwx@163.com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